看到個事,可能不算多麼新奇,但心裡還是五味雜陳,相親男十萬年薪被嫌棄,現在的女性和社會,對男生的要求都這麼高了嗎?
更諷刺的是什麼?嫌棄他的女生,只領著三千不到的薪資。
有人說,她配不上他,趕緊去尋找理想中的白馬王子,不要耽誤人家。也有人說,那麼看重錢,中老年人才是合適你的擇偶群體。
講真,對於普通人來說,年薪十萬已經很不錯了,除非某些人並不承認自己普通。或者能承認自己的普通,卻無法接納伴侶的普通。20多歲,30歲,哪怕窮點,也很正常,畢竟他們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
拿年輕人比中年人的財富積累,這不公平。
其實這件事,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背後的深意,細思極恐,所反映出來的社會現狀,講講我看到的。
- 1、挑剔和貪婪。
無論你想找到一個什麼樣的伴侶,無論有什麼樣的要求,都不過分,也不苛刻,但前提是,自己是否有匹配人家的價值。從不看自己的條件,從不能客觀評估自己的條件,那叫什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所以有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人人都想找到優質伴侶,可是能從自身出發的人,越來越少。
為什麼有人那麼挑剔?根本原因就兩點。
其一,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或者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無法堅定自己的意願;其二,想要的東西太多,貪婪。
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卻也因此變得愈加虛榮和貪婪。
比如找結婚對象這件事,要求相貌、學識、家庭、三觀、智慧、浪漫、顧家等等,這都是可以的,也合理。前提是,我們只能要求其中一樣,不能要求全部,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那麼完美的人,即使有,也輪不到你,能輪到你,你也配不上。
以前的人,選擇了什麼就承擔什麼,現在的人,選擇了以後就開始逃避承擔,還要挑剔生活的缺失部分,伴侶的缺點部分。
很多女人,看起來的擇偶標準只有一點,也常常這樣安慰自己,就拿物質來說。
實際上,她們的擇偶標準,真的就只有物質這一樣?如果遇到了一個條件好的,就會嫁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同時也會有人品、擔當、主見等等方面的要求,對於這些方面的要求,她們從不承認是要求,只會認為這些東西應該是一個男人最起碼要具備的,最基本要具備的。
顯而易見,物質條件好,人又靠譜顧家,還有智慧和主見,更懂浪漫和生活,哪裡有這樣的人?自然就會被剩下。
在明確亮出來的標準背後,又有太多隱性的要求,或許連她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或許能意識到,卻不會認為那是要求,而是一個男人最起碼得具備的內在品質。
可見為什麼難嫁?運氣不好、沒有合適的,包括她的挑剔都是表象,貪心才是本質問題。
- 2、精緻的利己主義。
看過一句話,很現實:
「『找一個負責任的,對我好的,寵我的,』其實有的自私擇偶時就暴露無遺,精緻的利己主義是很大一部分離婚的原凶。」
找一個條件好的,從表面上看起來,合情合理,畢竟誰願意嫁過去就吃苦受罪呢?其實這樣的婚姻,早已被利益心所套牢。人們的價值觀也都開始扭曲,向物質看齊,即使結婚,也會缺少共同奮鬥的價值觀,以及必須共同面對與承擔一份命運的信念。
所以中國離婚率越來越高,是有原因的,由利益心導致了現代婚姻的脆弱。
從表面上看起來,要求的就是物質嗎?真正要求的,分明是自己的保障。甚至有的人還沒有結婚,就已經想到了將來萬一過不下去,離婚的保障。
婚姻生活,非常坎坷,非常堅信,還沒有結婚就已經預設到了離婚的可能性,能白頭偕老那才叫奇怪。
簡單來說,純粹抱著一種絕對享受的姿態和動機,而踏進婚姻,要求物質,就是奔著享受去的。
既然是奔著享受去的,那麼當風雨來襲時,不言而喻。
至少,她很難在婚後,真正能做到將家庭利益放在第一位。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業,需要兩個人的付出、奉獻和努力。搞清楚一點,她到底是想要和你創造生活的,還是只想享受你的勞動成果。
一個真正想要和你創造生活的女人,會因為暫時的困難,而拋棄你嗎?如果是真的想要和你創造生活,又會在意暫時的困難嗎?願意去創造,等於接受了當下的艱難。
最後想說的,要求條件,這不叫物質。誰都不是賤的,誰不想過好的生活?誰不想過衣食無憂的生活?誰想過過分操勞和忙碌的生活?但這裡也有一個前提,雖有物質上的追求,卻不把物質放在生活的第一位。
包括找結婚對象,比如說,我也想過好的生活,也希望找的對象條件好,但如果找到的對象,或者自己喜歡的人,條件不好,我也願意陪著他一起奮鬥,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而不是想著坐享其成的好事兒,只會逼迫伴侶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願望。或者把物質條件當成擇偶的唯一標準。
如果條件好,那錦上添花,在選到了自己最看重的東西的前提下。如果條件不好,也能保持內心的平靜,想著只是落在了正常的起點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