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拿我是否可以很好地融入人群而評價自己是否是好的、受歡迎的。後來在諮詢師的帶領下,逐漸建立起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屬於我的「新體系」。
我有個同事,前不久辭職了。其他同事說「沒挨過社會毒打唄,居然有勇氣裸辭!」 ,有的說, 「還是有後路喲!」據我所知,說這些話的人裡邊,有的欠著錢、有的不僅一家老小要養,還有車貸和房貸。而那辭職的同事,年紀還小,上面的老還無需贍養,下無小,也無欠款,她說她不知道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喜歡什麼事情,但肯定不是現在這種。
這讓我想起在國外留學那會,有天我正等公交車回宿舍,同學來了,難免要沒話找話瞎聊聊。同學看我抱一堆譜子,問我:「在彈什麼曲子?」「貝多芬的奏鳴曲」,我隨便說道。「奏鳴曲啊!這不是本科生才彈的嘛」。我想,這位同學的意思是,我們現在是研究生,還彈奏鳴曲,似乎不符合研究生的身份。或者,她是想說,我作為一名研究生卻還在彈本科生彈的東西,實在是很不厲害。
她不知道的是,因為其他兩門課我已經有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曲子,唯獨缺一個「古典時期」,所以,在剩下這門課里,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貝多芬,這樣一來,幾門課加起來,各種風格的曲目就都有了,有對比,能讓我學到更多。但我不必向她解釋,她本來也沒想知道這些。除此之外,那些彈奏了貝多芬奏鳴曲的大演奏家們——巴倫勃依姆 、肯普夫... ...聽到這位同學的評價會是什麼心情?貝多芬要是聽了估計會非常無語。
年前,公司開了一次會,大概就是展望一下來年以及年後上班的安排,快要結束時我問「可以具體說一下年後各項活動、任務的大概時間嗎?比如員工考核的時間,也能夠讓我們提早做準備嘛。」「是這樣的,年後呢,說好的團建啊,各種福利啊肯定是不會少的......」一位比我來得更早的同事插嘴道。他叭叭叭說了一堆,一句也沒說在點上,末了,我竟忘了自己問的是啥。
對於提問,我在意的是考核,我不認為我可以不怎麼花時間、花精力就可以有自己期待的結果。這位同事是很厲害的。他不僅預判了我問這件事的目的,還預設了我這個人。
有一個議題在我的心理諮詢中被長期提起——掉進別人「評級」里,也就是容易受別人價值觀的影響。
如果是以前,我聽了同學的話或許要把貝多芬的曲子換掉,或要為此感到羞恥,看起來,我學沒學到東西不重要。在會議上聽了那位同事的話後,或許我覺得自己不該多問,要為此感到自責了。
我曾拿我是否可以很好地融入人群而評價自己是否是好的、受歡迎的。
別人說甲這樣真可愛,乙那樣情商真高,丙很有個性、丁這樣打扮才是好看的... ...我就為我沒有甲乙丙丁那樣的特質而羞恥,所以我不可愛、情商低、無趣,不好看。
別人說這樣好,那樣好,我就跟著認為xx是好的,xx是不好的。
後來我才知道,人和人是有差別的。有的偏向自來熟,有的慢熱,有的要更久一點才能被人了解到,而有的人喜歡自己待著。
什麼才算是可愛、情商高、個性、好看,個人有個人的審美。
什麼才算是好或不好?去年 8 月份我去看了畢卡索的展,他的作品看什麼不像什麼。館內有個核心詞叫「立體主義」。大概就是把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上看到的樣子都搬到紙上或一個平面上來,結合在一起,所以最後看到的便有一種不協調性和衝突感。好與不好就像畢卡索的作品,一個物體或事件可以有多個視角。每個人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怎麼會一樣?誰來定義好?
在我的心理諮詢中,這個議題花了很長的時間,因為它總是變著花樣出現。它不是說在某一件事情上想明白了,今後就再也不會跳進別人的價值體系了,從此就可以自信而勇敢地生活了。它會反覆地出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在 我沒做心理諮詢的前二十多年的時間裡,這樣的模式長久存在著,有很大的慣性。
在諮詢室中需要諮詢師和我不斷地去看到發生了什麼,然後我帶著這些諮詢師和我剛建立起來的,一點點的新的東西走出諮詢室,和外界發生碰撞,再回來,再出去... ...才能建立起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屬於我的「新體系」。
說個題外話,最後我知道了每項任務與活動的大概時間,對那位同事也表達了我們之間想法其實不同,只不過我的表達非常直接、沒有留情面。這就是新體系在作用。
諮詢師說,以前的「舊體系」是我覺得最能保護自己的方式。
但我覺得有一點不好,就是委屈積累得多了,面具戴久了,等到可以不用再這樣的時候,連裝也懶得了,眼裡有刀子了。可也有一點好,委屈少了,自己更舒服了。
在一段好的諮詢關係中,可以不斷找到關於自我、關於世界的答案。
如果你渴望對當下的困惑進行探索,渴望一段好的諮詢關係,可以嘗試在簡單心理上預約諮詢。
點擊下圖查看挑選諮詢師
如果不知該如何挑選合適的諮詢師,或者不確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做心理諮詢,自己的困擾該尋求怎樣的心理援助......
可以嘗試簡單心理僅需129元的「首次諮詢」(心理評估)服務。
「首次諮詢」(心理評估)利用國際標準的心理測評量表系統和 1v1 的深度訪談,幫助你更加 明確哪些議題是最值得關注的,議題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如果你需要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是最適合你的。
數據顯示,經過「首次諮詢」進入的心理諮詢,咨訪匹配度有效 提升5倍。
129元開啟「首次諮詢」
作者:來訪者蔡娃
責編:bird man
點擊了解首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