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國各地都有鄒家兒女的身影?看完鄒家遷移史你就明白了!

2023-04-07     鄒記福

原標題:為何全國各地都有鄒家兒女的身影?看完鄒家遷移史你就明白了!

鄒姓作為我國的大姓氏之一,其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千百年來數次遷移,使得你無論身處何地,都能看到鄒家人的身影。

鄒家兒女的遷移史,最早可以從秦漢時期說起。秦漢時期,鄒氏中的一支遷至范陽,范陽是中國古代的地名和行政區劃名,約在今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在此地鄒姓成長成為望族,故以范陽為鄒姓的總堂號。

西漢時期,文學家鄒陽自淄博周遊列國,定居山東。西漢以後,范陽鄒氏逐漸南遷至河南,成為較強的一支家族。東漢,鄒廷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令,後裔在襄陽繁衍。

魏晉時期,人稱「南陽人傑」的鄒湛的子孫後裔一支徙江西,後遷湖南衡陽、婁底新化等地。

西晉末年的「永嘉之難」,導致了司馬氏政權的分崩離析,匈奴、鮮卑、羌、氐、羯等少數民族入據中原,戰亂不已,史稱「五胡亂華」。北方的士族豪門紛紛渡江南遷,「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之六七」。由於福建地處嶺南,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社會環境相對穩定,因而成為士族南遷較為集中的地區,史稱「衣冠南渡,八姓入閩」。

實際上遠遠不止八姓,其中就有鄒姓。東晉十六國時,由於戰亂,中原氏族大舉南遷,鄒姓有一支人隨之渡江,定居江蘇、浙江、安徽、江西一些地方,以後發展成為鄒氏各支系,脈絡昭然。

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闢漳州(陳政,開闢漳州的將領,時漳州為蠻僚控制腹地。公元1150年,南宋紹興二十年,追封陳政祚昌開佑侯),攜一部分鄒氏同往,後該支鄒氏在福建繁衍生息。

南宋時,鄒應龍自泰寧遷居長汀上堡鄉,其子殿八郎,移居清溪(今福建省安溪)社蕉坑。殿八郎生五子,散居閩粵各處。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的是因為留戍守邊而定居異地,有的是因為官職調任,從而整族遷移。有的是因為選擇商機,遷徙異地,有的則是為了躲避戰亂,從而易地定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是哪種原因,無一都推動了社會經濟文化的交流,促進了鄒氏宗族的發展。如今,歷經數次遷移的鄒氏兒女分布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各地開枝散葉,他們的遷移史,是一首時代的偉大讚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1934ec32c34f61da289ab8dda8383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