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焦慮的年輕人:和糖尿病人搶藥

2023-04-27     燃財經

原標題:減肥焦慮的年輕人:和糖尿病人搶藥

編輯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李 欣

編輯丨謝中秀

又是一年夏天將至,減肥的焦慮再度爬上一些人心頭。

對於多數人來說,減肥的途徑是「管住嘴,邁開腿」,但也有人,將希望寄託於藥物。近期,原本用於治療糖尿病的處方藥司美格魯肽作用於抑制食慾,成了部分人眼中的「減肥神針」,而「火」了。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都分享了「打(司美格魯肽)針」後的個人體驗,其中「一個半月減掉18斤」「5針後瘦了15斤」「不節食不運動,躺著就能減肥」等話術格外惹眼,相關帖子下,堆滿了追問的留言。

甚至,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曾為其「帶貨」,稱其一個月內減重9公斤,除了定期禁食外還打了司美格魯肽。

師師是司美格魯肽的體驗者,但她使用這個藥,並非是為了減肥,「2022年11月,我被診斷出胰島素抵抗,醫生給我開了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使用4個月後,師師也意外有了減重效果,「總共掉了20多斤。」

但副作用來得比減重更快,「打完後的幾天裡,我明顯出現了噁心、頭暈、想吐,自己感覺都有點扛不住。」師師回憶道。

除了師師之外,熊林、星星等也在使用了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後,出現了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

編輯

圖/熊林買來的司美格魯肽

來源/熊林提供

對於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背後的減肥原理,郭醫生向燃次元解釋,「簡單來說,大部分肥胖人群就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吃東西,吃完還想吃,打了司美格魯肽後吃得少了,不想吃了,相當於減少攝入,雖然每天什麼都不幹,不做運動,但是因為攝入減少,所以起到了減重的效果。」

司美格魯肽的火爆和亂象還在繼續。對於減重的有效性,直接使得這款藥品的價格「水漲船高」,已出現斷貨的現象,部分需要這款藥品的病人,需要高價從第三方手中購買。

甚至,已經出現了三無假藥產品。據報道,2023年4月,全國首例非法研發、生產、銷售治療2型糖尿病核心成分「司美格魯肽」案件已被偵破,初步查明,此類三無假藥產品通過各級代理流入到全國20多個省份,銷售金額超過億元。

但這並非減肥藥首次曝出亂象。比如2021年,郭美美因帶貨含西布曲明的減肥糖而被捕;鞏俐、范冰冰曾經代言的減肥神藥曲美,同樣因含西布曲明成分而被禁止生產,如今已經鮮有聽聞。而西布曲明可能影響心腦血管、中樞神經系統等。

電商平台上,仍有在打擦邊球的減肥膠囊,還通過「刷」出「一個月暴瘦5斤」等大量假評論,來吸引消費者上鉤;此外,那些假扮減肥成功,並藉機推銷減肥藥的「藥販子」也依然是網際網路上的活躍份子。

這些減肥藥,效果與危害充滿未知數。

在初中時期,王琪曾使用一款名為「9塊9」的減肥藥,但在短暫使用這款減肥藥之後,她卻落下了十幾年的泌尿系統疾病,「讀書時,我每次下課都要去上廁所 ,嚴重的時候我隔十分鐘都得上一次廁所;參加工作後,我沒法做窗口服務工作,而且因為這個病我都沒法乘坐長途汽車。」

目前,國內唯一獲批可用於減肥的藥物只有奧利司他,但主要用於肥胖和超重,且見效似乎較慢,研究數據顯示,服用奧利司他平均1年可以降低體重2.9-3.4公斤,並且也有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目前大眾生活在一個「以瘦為美」的時代,儘管社會話題離不開包容性、多樣性,但身材焦慮從未停歇,這也是「減肥神針」,以及各類減肥藥層出不窮的原因。只是在大眾審美的裹挾下,不少消費者似乎忽視了自己的感受,健康是第一位的,而自信才是最富有魅力的。

01

「一針難求」

糖尿病藥司美格魯肽因減重效果走紅。

體重130斤,目前正在減肥的劉婷也向燃次元證實,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在減肥圈非常火。她也有考慮去使用這款產品,但因是注射液還需要去醫院開處方,所以一直在猶豫,「但網上的那些案例是真的很誘人。」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司美格魯肽」,「打了4針瘦10斤」「3天掉3斤」的評論,像是給這款藥品背了書、鍍了金。

「司美格魯肽可以實現不吃藥,只要每周打一個小針就可以減重,契合了部分人『偷懶減肥』的心理。背後的原理,主要就是幫助抑制食慾,因為司美格魯肽能延緩胃排空。」郭醫生表示。

郭醫生是一名有著長達7年生活方式干預教育與指導一線經驗的內科主治醫師,同時也在微博開設有帳號「糖尿病專科郭醫生」做微博健康博主。

司美格魯肽對於減重的有效性,已使其到了「一針難求」的地步

燃次元以要減肥為由,諮詢了在二甲醫院減肥門診的護士宋冉,他告訴燃次元,司美格魯肽是他們減肥門診向部分大基數人群推薦的一款藥品。

不過他也強調,司美格魯肽是處方藥,無法直接下定義說適合誰打,個人是否可以打、一次多少個單位,持續多久等,最終得看醫生評估、檢查給出方案,「一般從小劑量起始,再根據病人狀況增加,之前這款藥也很不好買,我們醫院也是最近幾個月才有貨。」

伴隨著藥物短缺帶來的,還有被炒翻了的價格。

「當時,我被診斷為多囊卵巢,胰島素抵抗一直不太好,從婦科轉到內分泌科檢查後,醫生建議我使用司美格魯肽注射液。但這個藥一直都不好買,我大概等了3周,看到病友群里有醫生說有藥了,我就立馬趕往醫院,憑處方買到了。」熊林向燃次元證實,「現在病友群里還是隔三差五地問有沒有藥。」

師師除了第一次面診醫生時開出了一針,而後幾次面診,醫生都以「沒藥」為由沒給開出來,後來師師托關係,找了在醫院工作的朋友,才最終買到了這款治病所需的藥。

圖/師師目前胰島素抵抗已經逆轉

來源/師師提供

「雖然司美格魯肽需要憑處方購買,但很多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會通過一些其他方法來買這個藥,然後再加價賣給外面的人,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人可以在醫美機構等其他非醫院的地方高價打到這個藥品。」師師向燃次元吐槽道。

在價格方面,公開報道顯示,2021年,司美格魯肽的糖尿病適應症被納入醫保,司美格魯肽針劑共有兩種規格,又稱大司(3ml)、小司(1.5ml),醫院自費大司800元左右,小司500元左右。

熊林則告訴燃次元,自己購買的價格是813元/1mg,按照自己身體狀況,可以使用一個月左右,「當時醫院沒有藥,這個價格是醫生自費購買,然後再賣給我的,所以價格相對較高,但我當時在網上搜了搜,價格差別不大,還是可以接受的。」

燃次元還發現,一些電商平台也可以通過「開方購買」的方式,買到司美格魯肽注射劑,在價格方面一盒(1.5ml/支x1支)的價格為655元左右。在社交平台上的相關討論帖中,不少網友都表示,網購司美格魯肽1.5ml價格在600元上下,3ml則是1000元出頭,「網購就送針頭,買來可以自己打。」

但這款藥,實際上是一款用於糖尿病治療的處方藥

司美格魯肽注射液(諾和泰)是諾和諾德公司一款新型長效胰高糖素樣肽-1(GLP-1)類似物,是一種主要用於糖尿病治療的注射類新型藥物,一周1次,相比於傳統口服藥物和胰島素,主要是減少了用藥頻次,在提高依從性上面有一定的幫助。郭醫生介紹。

目前,司美格魯肽尚未在我國獲批肥胖或超重適應症。

江蘇藥品監管發布的一篇推文顯示,中國僅批准司美格魯肽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它起始劑量為0.25mg每周一次,後根據個體情況進行調整,每周劑量不推薦超過1mg,並未批准司美格魯肽用於肥胖的治療。

4月26日,燃次元在社交平台搜索「司美格魯肽」,頁面已提示「醫藥領域專業性較強,用藥請遵醫囑」,並且排在前面的筆記為「把司美格魯肽當減肥藥,別太輕信」以及「女生千萬不要因為容貌焦慮而做傻事」。

02

「減肥」的代價

價高難搶的「司美格魯肽」看起來像是一個減肥「捷徑」,但代價來得更快且更兇猛。

打針帶來的副作用,師師再也不想體會,「要不是醫生讓我打,我一輩子都不會再想碰這個針了。」師師向燃次元直言,「好在馬上治療結束,我只剩下最後一針了。」

熊林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稱,「第一次打完0.25ml後沒什麼反應,一段時間後就又注射了0.25ml,但這次注射後的隔天開始,我連續食欲不振一周,嘔吐、頭暈、心慌的感覺也很明顯,副作用實在是太大了。」

燃次元瀏覽社交平台發現,司美格魯肽的副作用主要集中在頭暈、噁心、食欲不振等幾個方面。

郭醫生還向燃次元補充表示,除了低血糖、胃腸道不良反應外,還有可能會出現急性胰腺炎、注射部位皮疹、紅斑、心率升高等反應

星星在使用司美格魯肽之後,並未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從今年2月到4月中上旬,星星陸續打完了3ml的司美格魯肽還配合運動和控制飲食,但兩個月後僅瘦了3公斤,「我屬於大基數體重,打這個針,就是為了減肥的,但真的沒有想像中瘦得多,抖音上一刷隨便一個都是瘦了5公斤以上的。」

但她遭受的副作用痛苦一點沒少,打完司美格魯肽後,星星開始經常低血壓,「只要不吃主食,我就會頭暈」,她向燃次元確認,「打針之前都是正常的」。

編輯

圖/星星打的司美格魯肽

來源/星星提供

師師也向燃次元強調,自己的減重並不能完全歸功於司美格魯肽,「在間歇打司美格魯肽的同時,我也在控制飲食、運動、間歇性吃二甲雙胍,而且我本身血糖比較高,所以會掉的比較多,小基數的正常身體一定要慎重。」

帶來副作用困擾的減肥藥不只是司美格魯肽,王琪被減肥藥帶來的副作用影響更深,且持續了多年

初中畢業後的那個暑假,王琪第一次接觸到了一款名為「9塊9」的減肥藥,這款減肥產品號稱含天然成分、水果等,且能夠在短期內實現快速瘦身,這讓當時身高一米五,體重一百二十斤的王琪「心動不已」。

「當時還是學生沒錢,但很想減肥變瘦,剛好那款藥價格便宜,於是自己就買了一盒回來吃。」王琳告訴燃次元,「那個時候也是偷偷摸摸吃,不好意思,怕被人知道後笑話我。」

可這盒低價減肥藥還沒吃完,王琪就發覺了不對勁。她開始出現明顯失眠、心慌、口乾以及尿頻尿急等症狀。「就吃了一盒沒再吃了,加上年紀還小,所以沒有和減肥藥聯繫到一起。」王琪告訴燃次元,「當時確實瘦了一點,但很快就反彈回去了,可泌尿疾病卻從此就跟上了自己。」

參加工作後,王琪因尿頻尿急到處檢查,可即便是檢查出了膀胱神經有問題,目前的醫療水平也無法對這個病進行根治。

後來,一個病友提醒王琪,她生病的源頭或許就是青春期服用的那款減肥藥。病友群里的醫生看了王琪的病歷後,甚至曾詢問她「是不是吸過毒」,王琪向醫生重提那款減肥藥,以及第一次出現症狀的時間,醫生推斷是當時王琪服用的減肥藥中含有西布曲明等非法添加物質,這才導致落下病根。

生病加上生活工作壓力,王琪一度被診斷為焦慮症,「每每直面這個問題,我都特別焦慮痛苦。」

如今,王琪仍會研究各類減肥方法,但口服、注射類的產品已成其不敢觸碰的禁區,「我也是從網上了解到司美格魯肽的,但減肥藥留給我陰影太大了,且這藥是注射的,感覺比內服還恐怖,所以我沒敢碰。」

03

亂象難止

目前國內唯一獲批的減肥藥物是奧利司他膠囊,其原理是通過阻止胃腸道對食物中的油脂吸收,達到減少熱量攝入的目的。宋冉向燃次元解釋稱,「簡單理解,就是幫助排油的。」

需要注意的是,奧利司他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反映服用這款藥後變身為「噴射戰士」,經歷了人生的「社會性死亡」時刻。

減肥藥市場亂象頻出,監管也在出手整治。但有消費者為快速瘦身而選擇藥物,自然有商家看到這一市場機會,於是,各種名目、包裝的減肥產品仍層出不窮

調查過程中,燃次元瀏覽社交平台和電商平台發現,一些號稱「網紅減肥壓糖果片」仍在熱銷,還通過「刷」出「一個月暴瘦5斤」等假評論,來吸引消費者上鉤;此外,在社交平台上,假扮減肥成功,並藉機推銷減肥藥的「藥販子」也依然活躍。

在和師師的交流過程中,其曾向燃次元提到「不怕來私信的是騙子,就怕又是來找我推銷減肥藥的」,她坦言,自從自己在小紅書發過司美格魯肽減肥的帖子後,不少藥販子過來推銷或想找自己做假推廣。

近些年,除了尋求減肥藥物外,各式各樣包括液斷、輕斷食、生酮、碳水循環、168減肥法等減肥方式,甚至抽脂、切胃等手術減重方式,也都陸續走紅網絡。但一切都是有代價的,一些健康身體使用了這些減肥方式後,換來的則是脫髮、月經紊亂

「當對減肥原理缺乏認知時,往往就會被司美格魯肽等看上去簡單、粗暴、有效的減肥方法所吸引。特別是對於健康身體,更不建議將這些藥物當成減肥的出路。」中國註冊營養師、 211飲食法創立人田雪向燃次元指出。

當身體指標超出醫學標準時,是建議減肥的,但要堅持科學減重,保證一天三餐的合理攝入,滿足膳食指南的飲食推薦,不能只關注熱量攝入,而是應該要關注飲食質量,「否則秤上掉的克數,不見得真正是你想要減去的脂肪」。田雪表示。

可選擇的合規藥物範圍較窄、缺乏正確的減重知識等現實,一方面直接導致一些無效產品打著「減肥」的擦邊球,收割了不少消費者;另一方面則是極容易在短時間內「造神」,捧出「神藥」

減肥藥、減肥方式的話題永遠有熱度的背後,一是中國「肥胖人群」在增多的事實。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2015年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16.4%,與2012年相比,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年平均增速分別為4.5%和11.3%,表明近年來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增加速度都明顯加快。

但還有一種,是醫學意義之外,心理層面上的肥胖,即「自己覺得自己胖」。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有近八成的網民自感體重超重,具體比例為77.1%;自感體重不超重的中國網民僅占樣本總量的22.9%。

特別是在「白幼瘦」審美風向之下,容貌、身材焦慮甚囂塵上,當部分年輕人認為自己的身材不符合社會期待和自我期望時,便很容易在外貌壓力之下,誤入極端減肥的歧途。

王琪坦言自己就是在身材焦慮下最終選擇減肥藥的,小學同學嘴裡一聲又一聲的「胖子」,直戳她的自尊心,「現在想來,當時也不是特別胖,但我作為女生是很愛美的,那種刻意侮辱性的叫法,我內心非常在意。」

編輯

圖/王琪的診斷證明和服用的藥品

來源/王琪提供

近些年,因為服用抗焦慮症的藥,和治療慢性腎炎的激素類藥物,王琪又胖了7公斤左右。但現在,將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她,似乎正在慢慢與自己的身體和解,「剛開始確實難以接受,但後來從心理上慢慢接受自己了,也不太在意減肥了。」

「如果你的身體是健康的,那其實任何身材都理應被接納。」田雪表示,美的標準是不同的,被身材焦慮裹挾往往與個體審美相關,比減肥更適合的其實是打開眼界,了解不同類型身材,然後學會接納自己。

參考資料:

《券商觀點|創新藥系列深度報告(三):減肥藍海 方興未艾》,來源:中航證券研報;

《口服版司美格魯肽來襲,華東醫藥利拉魯肽獲批,減重市場大事不斷,醫生也在用的「減肥針」熱度不減》,來源:華夏時報;

《爆火的「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即將迎來口服版》,來源:介面新聞。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師師、熊林、王琪、星星、宋冉、劉婷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0e9c5adfcd32ad81d158cdc6fef4f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