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出現4個變化,當心癌已經盯上你!尤其第1個

2019-10-30     叮噹快藥

眾所周知,皮膚就像個保護罩,為我們抵禦風吹雨打。

而且,皮膚還是個「晴雨表」,當出現一些異常的變化時,是在提醒你,身體出問題了!

皮膚出現4種變化,當心是癌的信號!

痣突然變得「不安分」

一般來說,痣自在皮膚紮根開始,直至我們老去,都不會有啥變化。

但是,痣如果突然變得「不安分」,可能是癌變的信號,也就是讓人聞風喪膽的「惡性黑色素瘤」——

  • 顏色突然加深

在幾個月內痣的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開始褪色。

  • 直徑變大

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會在短期內迅速增大,直徑超過6毫米。


  • 有瘙癢、出血、疼痛等不適

痣周圍的皮膚有出血、潰瘍、瘙癢、難癒合、疼痛等表現。

  • 周圍出現小痣

痣四周2厘米內出現許多新的小痣或小黑點,專業術語稱之為「衛星灶」,還會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往往意味著癌細胞分裂、擴展開來。

之前,就有不少人出現過這樣的情況

所以,出現以上的情況,一定要儘早到醫院就診。再囉嗦一句,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痣是否「危險」,別嫌麻煩,去醫院看看。

反覆發作的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 「生蛇」。

一般來說,帶狀皰疹不危及生命,只要及時治療,不會留下後遺症。

但是,帶狀皰疹還可能是惡性腫瘤的信號

簡單粗暴地說,如果身上長了帶狀皰疹,還有可能是罹患了淋巴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食管癌等惡性腫瘤。

都叫皰疹,咋區分呢?

一般的帶狀皰疹:大多長在身體的一側,並且是終生免疫的(通常康復後不會再發病);惡性腫瘤合併的皰疹:為全身散在性分布,並且經常反覆發作。

劃重點:反覆發作、年齡超過50的人需要特別注意。

總而言之,只要出現帶狀皰疹,都要儘快接受治療,如果懷疑是癌,就要進一步檢查了。

止不住的瘙癢

「癢」是種很常見又頻繁的感覺,人每天平均會癢幾十次,說不定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就在撓撓撓~

我們之所以會感覺癢,通常是有這幾種情況:被蚊子和其他的小蟲子咬了;天氣乾燥;有人咯吱我們的時候;吃了某些藥物........

此外,癢還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如皮膚病、糖尿病、腎功能不全、肝臟疾病特別是肝硬化,還有淋巴瘤、肝癌等腫瘤等,都可能造成瘙癢。

出現以下兩種情況,要提高警惕,儘早到醫院就診:

  • 過去很少出現皮膚瘙癢,這段時間吃了藥後,皮膚突然癢起來;
  • 連續使用了保濕產品、止癢藥物一兩周,仍不見起效。

皮膚突然變黃

如果你發現自己皮膚的無緣無故變黃了,要小心了,可能是因為腫瘤侵犯了消化系統(肝、膽、胰腺等)。

例如,當胰腺癌發生在胰頭部時,導致病人皮膚出現黃染;肝細胞被破壞時,血液中膽紅素會升高,可出現黃疸,提示肝癌;膽道腫瘤會導致膽汁阻塞,導致皮膚發黃

當然,發現自己皮膚變黃了,先別急著緊張,仔細想想,最近是不是吃了啥。

比如,一下子吃了好多橘子、柿子、木瓜、南瓜等食物,體內積累過多胡蘿蔔素,導致皮膚變黃。

這種情況叫「橘黃症」,只要管住嘴,過幾天就變回來。

但是,如果皮膚發黃的情況持續很長時間,還無緣無故消瘦,最好儘早到醫院就診。

據統計,全國每年約430萬人被確診為癌症。

所以,在癌症發病率如此之高的今天,最好學點防癌招數傍身~

5大防癌建議

1、吃

一個「癌」字三個口,離不了亂吃亂喝,要防癌,還得管住嘴!

該咋吃?

美國癌症研究所總結了幾條飲食建議,可以參考下——

  • 飲食清淡,飲食中的鹽每天不超過6克;
  • 多吃蔬果、全穀類和豆類,每天最好吃5種以上;
  • 每天吃紅肉少於90克(如牛、豬、羊肉)、少吃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
  • 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飲料;
  • 儘量不喝酒,如果一定要喝,男士每天飲酒量<2個酒精單位,女士≤1個酒精單位。

1個酒精單位=10毫升純酒精≈360毫升啤酒、150毫升干葡萄酒或45毫升白酒

2、動

建議每周堅持運動3~5次,每次持續30~45分鐘。

對了,有研究顯示,胖子患癌率更高,趕緊動起來吧~

3、防

陽光中的紫外線和皮膚癌發生有密切關係,所以出門在外別忘了防曬。

4、睡

充足的睡眠,能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維持正常的抵抗力,有利於抵禦癌症基因的衝擊,避免罹患各種惡性腫瘤。

至於睡多久,因人而異,只要起床後不困就好。

如果非要給個建議,每晚至少要有6小時的睡眠。

5、檢

建議定期進行體檢,了解自己身體情況,請醫生制定合理的癌症檢查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0aHaW8BMH2_cNUg99Z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