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激素蛋流入市場,可導致3種疾病?提醒:三種雞蛋,真要少吃

2024-06-24     39健康網

趙大爺年近60,不僅身體硬朗,生活也保持著健康的作息。生活中大爺也沒什麼愛好,就喜歡給家裡人做飯,那天趙大爺如往常一樣去市場買了雞蛋為家人做飯。

但是家裡人在食用這些雞蛋幾天後,身體都出現頭痛、拉肚子的狀況!就數趙大媽情況最嚴重,家裡人急忙將送往醫院。

醫生經過詳細檢查,發現趙大媽現在處於絕經期,體內激素水平本來就很紊亂。同時懷疑那天吃的雞蛋是激素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雙重打擊下,趙大媽的身體才會異常難受!

趙大爺一聽就忍不住開始自責,自己當天怎麼沒有認真挑選呢?買雞蛋都買不對!

一、不小心誤食激素蛋,對身體會有什麼傷害?

激素蛋是指在雞的飼養過程中非法添加激素類藥物的雞蛋,許多不良商家藉此方法才提高雞蛋的產蛋率。殊不知,這種行為雖然能短期內提升產量,但會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首先,激素蛋中的外源性激素,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可能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導致兒童在進食後會發生性早熟的現象。

性早熟不僅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還可能帶來心理問題和社交障礙。據研究表明,性早熟兒童的身高發育可能會受到影響,成年後身高較正常兒童更矮

而成年人在進食激素蛋後,身體的激素平衡會被打破從而引起月經不規律、肥胖等發病風險,特別是對於女性,長期攝入含有激素的食物可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此外,激素蛋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增加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尤其是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會更容易法傷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病,且容易反覆感染,久病不愈。

生活中除了激素蛋,還有3種雞蛋是我們一定要避雷的。

雀斑蛋

雞蛋表面布滿密密麻麻的斑點,這些斑點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食用這種長斑點的雞蛋可能會攝入細菌,尤其是沙門氏菌,從而引發健康問題。

異味的雞蛋

開殼後有明顯異味的雞蛋可能是質量不佳或已變質的標誌,長期食用可能對健康有害。

未標記散裝雞蛋

應儘量避免購買沒有品牌、來源不清的散裝雞蛋。選擇那些有明確標記,來自可信賴養殖場和品牌的雞蛋。

為了維護健康,建議在購買和食用雞蛋時選擇信譽好的商家和品牌,注意查看產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確保食品安全

二、注意這3點,挑選優質好雞蛋

雞蛋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其蛋白質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對於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促進生長發育都有重要作用。可有些壞雞蛋完全會帶來相反的效果,你知道在挑選雞蛋時要注意哪些事宜嗎?

首先,要會觀察蛋殼優質雞蛋的蛋殼顏色鮮明,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膜,手感粗糙,沒有裂紋或破損。如果蛋殼上有沙點或裂紋,則可能是陳蛋或劣質蛋。

還可以用「聽」的方法來判斷,第一步將雞蛋拿起,輕輕搖晃,接下來就是聽聲音。優質雞蛋內部是實心的,搖晃時不會有聲音。如果聽到有水聲或晃動聲,可能是陳蛋或散黃蛋。

最後一步,就有可能會傷害到你的鼻子啦~我們可以用「聞」的方法,將雞蛋放在鼻子前聞其氣味。優質雞蛋聞起來沒有異味,只有淡淡的腥味。如果聞到有臭味或霉味,則可能是變質蛋。

娜娜也建議您注意查看雞蛋產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避免購買過期或即將過期的雞蛋。總之,吃雞蛋對於人體健康非常重要,但在購買和食用時需要注意挑選優質的雞蛋,才能確保其營養價值和安全性。

三、雞蛋,是血壓的加速器嗎?

關於吃雞蛋影響血壓水平的說法已經流傳很久了,這種看法到底靠譜嗎?其實,在一般情況下,適量吃雞蛋並不會導致血壓升高。雞蛋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物質並不具有升高血壓的作用,反而能為人體提供必需的營養。

但是!如果過度食用雞蛋,尤其是針對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因為攝入過多的膽固醇而導致血脂升高,進而誘發動脈粥樣硬化,使血壓難以控制。

基於此,建議您一定要適量食用雞蛋每天攝入一個雞蛋即可,有助於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

對於高血壓患者,最好選對雞蛋的烹飪方式,可以採用水煮、的方式來進食雞蛋這樣做,雞蛋中的含鹽量和油量相對較低,一般不會對血壓造成明顯影響。同時,一定要避免煎、炸等方式烹飪的雞蛋。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意食物的攝入外,還應該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作息、適量運動等,以維護血壓的穩定。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對於維持血壓正常非常重要。如果有關於血壓的疑慮或問題,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或營養師的建議。

參考資料:

[1] 《網傳雙黃蛋是激素催起來的,這樣的蛋安全嗎?!》.CCTV生活圈.2018-08-28

[2] 《每天堅持吃1個雞蛋,對身體是好是壞?最新研究來了!》.科普中國.2023-02-28

[3] 《這樣的雞蛋可能有蟲卵,不能吃!》.人衛健康.2020-06-02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c05bcaa8113f73086bc541101a2a5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