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湖南省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
7月12日上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示範村」項目在北京正式啟動,並計劃於2019年至2021年間在中國16個貧困村打造示範村,通過「網際網路+農業+金融」扶貧,推動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項目啟動儀式現場。
經農業農村部批准,湖南省龍山縣被確定為項目實施縣之一,將在龍山縣選取4個村,開展農民田間學校、融資租賃、「網際網路+農業」等項目示範建設。
「示範村」項目緊密結合《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目標一「無貧窮」和目標二「零飢餓」,利用創新模式,立足全國深度貧困縣區,提升農技推廣的信息化和普惠性,促進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的轉型升級,培育本土農業技術專家和綠色價值鏈領頭人,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和農村環境保護的雙重價值。項目總投資100萬美元,預計將有逾千名農民成為項目的直接受益者。
這一計劃將從湖南省龍山縣、湖北省來鳳縣、四川省美姑縣、海南省白沙縣四地各選取四個貧困村進行試點,從農業產業發展著手,通過「網際網路+農業+金融」的模式,對16個試點村進行全方位幫扶,幫扶措施包括開展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整合電商平台銷售農產品等。項目預計將有逾千名農民成為直接受益者。
項目將著重於對農民的生態種植技能進行培訓,通過農民田間學校組織農民進行生產,在作物全生長季組織學員進行觀察、分析和試驗,推廣綠色農業生產操作規範。同時,項目將大力推動電商和品牌推廣,包括與多家電商平台合作對農民田間學校學員進行電商運營能力培訓,和對上架電商平台的農產品提供包裝設計支持等。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駐中國和朝鮮代表馬文森表示,這是該組織在中國實施的第一個由私營領域全額資助的項目,同時也是多方合作共同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而努力的良好示範。「從2016年開始,糧農組織駐華代表處就成立了創新項目組,與多方合作共同探索解決發展問題的新途徑,此次的示範村項目就是項目組的成果之一。」
龍山縣
圖源:龍山新聞網。
龍山縣隸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總面積3131平方公里,轄21個鄉鎮(街道)、397個村(社區),總人口61萬人。龍山位於湖南西北邊陲,屬全省最偏遠的縣(市)之一;處於湘、鄂、渝三省(市)交界之地,地處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史稱「湘鄂川之孔道」。
龍山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16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1%;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家族織錦技藝、土家族擺手舞等6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6人。革命舊址13處,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烏龍山大峽谷、洛塔石林、太平山森林公園等自然景觀。煤炭、石英砂、紫砂陶、頁岩氣等礦產儲量極大,水利、森林、草場等自然資源豐富。
龍山是秦簡文化的核心區、土家文化的發祥地和紅色文化的富集區,擁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土家族擺手舞之鄉」「中國土家織錦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示範區」等40餘個國字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