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意拖延了兩三分鐘後,民警和老師終於敲開了酒店房間的門。小張(化名)瞬間明白,自己真的遇到了電信詐騙。
民警在酒店及時找到小張
小張是四川南充某高校的一名在校研究生,成績優異。11月27日上午,小張接到「民警」電話,對方稱她涉嫌一起跨國詐騙案,希望其配合警方調查以便洗清身上的嫌疑。和過往的電信詐騙套路一樣,小張前往校外酒店開房,獨自通過手機通話配合調查……幸運的是,就在騙子不斷催促她發送手機驗證碼準備轉款的檔口,民警和老師找到了她。此時,她已將和騙子對話的一些關鍵信息詳細記錄了兩頁紙。目前,相關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陌生來電
大三女研究生牽涉跨國電信詐騙案?
陷入電信詐騙的小張,是南充市內某高校在校研究生。
11月27日上午10時許,小張當時正在學校寢室看書。期間,一個陌生電話打到手機上,對方自稱是南充市本地公安局民警,近日河南鄭州警方破獲了一起跨國詐騙案,在印度尼西亞抓回多名犯罪嫌疑人,在警方查獲的物品中,有一張存有261萬元現金的銀行卡,是用小張的身份信息辦理的,他們據此懷疑小張也是該詐騙團伙成員之一。見對方準確說出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小張趕緊解釋說自己還在讀書,並非詐騙團伙成員。隨後對方讓小張配合警方接受調查,並將電話轉給鄭州的辦案民警。
11月28日,小張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一開始也對此事產生懷疑。但當鄭州的「民警」跟自己QQ視頻聊天后,自己確實看到對方穿著警服,出示了警官證,畫面中還有派出所的字樣,這讓她打消了心中的疑慮。和大家已經熟悉的電信詐騙套路一樣。小張按照對方的指示,打車前往南充市中心一酒店開房配合調查,以免被外人干擾,同時,小張還帶上一個充電寶,因為對方提醒她在接受調查過程中,不能掛斷電話。更不能將此事告訴其他人,否則會直接前往其就讀的學校將其逮捕。
「我當時說在學校附近找個地方,對方說不行,要去市中心,而且住酒店的費用到時候會報銷。」小張回憶,因為對方讓自己必須在下午3點前配合完成調查,洗清其身上的嫌疑,否則後果嚴重,整個過程中,對方除了好言相勸外,還時不時用言語威脅自己,以至於自己無法理性思考,一直被人牽著鼻子走。
配合調查
網上查到「通緝令」 照片正是她此前丟失的身份證
27日上午,小張入住了南充市火車站附近一家酒店。
期間,一名自稱是從北京的最高檢察院趕到鄭州協助當地警方辦案的胡姓檢察官,通過QQ視頻給小張看了一份協助調查的文件後,對方又在QQ上發來一個網址,小張打開網址後,在上面看到了關於自己的「通緝令」,她發現,通緝令上的照片和身份信息確實都是自己的。
小張事後回想,在兩年前,她曾丟失過一張身份證,而那張「通緝令」上的照片,正是她此前丟失的身份證上的照片。但27日在酒店「配合調查」時,她並沒有想到這些,也沒有核實對方發來的網址是否是正規網站。其實,27日上午10點半左右,南充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就有小張可能會遭遇電信詐騙一事發出了預警信號,並指令順慶公安分局華鳳派出所民警阻止這起電信詐騙。接到預警指令後,華鳳派出所民警通過信息系統核實到小張的身份信息,並與小張的老師取得聯繫,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小張,確保其不被騙。
然而,此時小張電話無法接通,更無人知曉她的去處。小張說,因為對方要求自己不能與外界聯繫,並讓自己將手機設置成飛行模式,只能連接無線網通過手機QQ與對方保持聯繫,以至於朋友們根本打不進電話。
為了儘快找到小張,華鳳派出所教導員苑石琦分析,如果小張遭遇電信詐騙,按照以往電信詐騙套路,小張此時應該在某處酒店或旅館。他隨即在轄區的酒店旅館微信群發消息,詢問旅館老闆們是否有疑似小張的女生入住,但得到的反饋是「沒有」。
及時阻止
詐騙信息寫滿兩頁紙 在轉款前被民警及時阻止
27日中午,在接到民警的通知後,小張所在學校的老師和同學也試圖與其聯繫,無果。
一個細節是,小張的銀行帳戶27日有一筆獎學金要到帳,學校在得知小張正在遭遇電信詐騙的信息後,臨時決定延遲發放她的獎學金。
這期間,一位室友打開小張留在宿舍的電腦,登錄其QQ,剛好看到她通過手機QQ和騙子聊天的記錄。27日下午,小張陸續收到室友、研究生導師和家人發來的簡訊,提醒她可能遭遇了詐騙,這讓當時正在酒店裡「配合調查」的小張懵圈了:「怎麼警察說我陷入了詐騙,家人朋友也說我陷入了詐騙,我當時以為他們(朋友)給我發簡訊也是在說我涉嫌的跨國詐騙案。」
小張說,期間自己也準備打電話給老師,但對方(騙子)警告自己不能跟任何人聯繫,否則要被判刑。下午3點左右,小張按對方指示到附近銀行辦理了銀行卡,並開通手機銀行。小張說,自己的支付寶帳戶有1萬多元,之後在回到酒店後,對方要求她發送驗證碼轉款,自己也意識到可能是上當受騙了。
下午3點半左右,小張的手機上收到了幾條驗證碼,儘管對方一直催促她將驗證碼發給對方,但小張一直很猶豫。幸好兩三分鐘後,民警和老師及時趕到了她入住的酒店的房間,前不久,警方剛剛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成功鎖定了她的位置。小張說,很感謝派出所民警,學校老師和研究生導師、同學以及學校保衛處的老師,及時阻止了自己遭遇電信詐騙。
小張在紙上寫的信息
辦案民警說,他們在到達酒店後發現,在配合騙子調查的幾個小時里,小張已經在兩頁紙上密密麻麻記錄了很多關鍵信息,包括騙子說她所涉嫌的詐騙案件、對方自稱的名字、銀行卡號等信息……小張說,自己之所以將這些關鍵信息記錄下來,是想保留一些證據,另外,自己也想根據這些關鍵信息來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陷入詐騙,「但腦子很亂,只能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民警提醒:
公檢法等單位在查辦案件的過程中,不會通過電話、簡訊、QQ、微信等社交工具要求當事人提供存款帳戶密碼等信息,也沒有所謂的「安全帳戶」,不會通過電話要求群眾將錢款轉入「安全帳戶」,請市民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如萬一被騙,一定要第一時間報警,為公安機關開展緊急止付贏得時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追回資金。
來源:正義網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