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歲小伙因身高自卑,做斷骨增高失敗落殘疾,長高3因素里沒手術

2020-09-25   蔓德育兒

原標題:22歲小伙因身高自卑,做斷骨增高失敗落殘疾,長高3因素里沒手術

對身高的自卑恐懼,深深地壓抑著許多人。

為了長身高,父母也沒少帶孩子做奇葩的事。

我認識一個大姐,孩子6歲,她說為了讓孩子能長高,她堅持不懈,每天晚上都會提著孩子雙手,往上拽,拽到懸空。

這樣她可以鍛鍊減肥,孩子還能拉下骨骼,能長高。

我勸她不要這麼做,很可能會讓孩子受傷。

身高是家長們的痛,這一點我很能理解,那些個子小,體格小的孩子,確實很容易受欺負。

22歲小伙因身高自卑,做斷骨增高失敗落殘疾

最近,江蘇淮安一個22歲小伙,因為自卑自己不足 1米8的身高,去國外做"斷骨增高手術",結果手術失敗,導致雙腿感染,很可能造成終身殘疾。

雖然身高是一個人顏值的部分體現,但不能代表一切,反而是全部心思都鑽進了身高自卑的牛角尖,反而錯過了許多豐富自我的機會,這才是最大的遺憾。

更何況,把一個好好的小伙子,整成了殘疾,從此人生走上了一條更荊棘的軌道,豈不是很冤枉?

長高有3個因素,但就是沒有手術

人的身高能不能長起來,有3個方面的因素,有些是人為可以控制的,但就是沒有手術,所以大家不要在以身犯險了。

第一,基因

基因在身高問題中,占比40%,換句話說,父母身高足夠的情況下,一半兒以上的機率,孩子也會個子高。

比如潘長江的女兒潘陽身高162,不算太矮,但也不算高;姚明的女兒才10歲,身高快接近1米7了。

這就是基因方面的差距。

第二,飲食

相對於基因,最能改變身高的,就是父母對孩子從小的飲食管理了。膳食越合理,身高越有機會突破父母基因的封鎖,特別是讓孩子攝入優質蛋白質和鈣,多喝牛奶,多吃雞蛋及水果。明治維新前,日本人平均身高在1米5左右,為什麼後來反而身高提高到1米7?就是改善了飲食結構,大量加入肉食,提高蛋白質比例的原因。

第三,運動

實際上,運動本身是不長身高的,舉個例子,如果你在完全無光照的室內常年運動,你會有很強健的肌肉,但運動本身不會促進身高發展。

但運動會增加食慾,促使補充更多的蛋白質,轉化為身高需要的儲備。

更重要的是,戶外運動會讓孩子曬足陽光,陽光會促進身體吸收鈣,這才是運動促進身高的真相。

除開這三個因素之外,長高的外界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萬一不慎和這個22歲的小伙一樣,那可真是後悔都來不及。

結語

家長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要經常進行疏導,把他們的關注點,從對於自身的容貌身高,轉化到人生閱歷和未來成長上,一個成功的人即便是個頭矮小,其貌不揚,在人群中依然是個巨人。你看拿破崙,不就是個矮子?

這才是精神世界強大的作用。

你贊成孩子為了提高身高几厘米,去做斷骨手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