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縣哈尼十月年:萬人共跳「樂作舞」嗨翻全城

2019-11-18     微動雲南

萬人共舞、歡慶盛世。17日上午,來自紅河縣各個鄉鎮的樂作舞演員,穿著節日盛裝,占滿了縣城蓮花大道,用他們整齊劃一的樂作舞,與萬千遊客一起歡慶哈尼「十月年」。

上午9時,隨著音樂響起,30個方陣頓時齊舞。節奏從慢到快、再從快到慢,場面驚艷眾多遊客。哈尼族、彝族、漢族等各族群眾歡聚在一起,共伴一首曲、共跳一支舞,引來攝影師、遊客爭相拍照。

「太壯觀了!太漂亮了!」首次觀看樂作舞展演的昆明遊客楊先生說。他邊欣賞舞蹈,邊拍照,忙得不亦樂乎。

「『樂作舞』是我們鎮人人都會跳的舞蹈,大家得知『十月年』期間要組織『萬人樂作舞』展演,都爭相報名,很快就組建了兩個方陣。」來自該縣樂育鎮的李南,邊拍視頻,邊告訴筆者。

據介紹,本次參加展演的30個方陣隊伍,由該縣各個鄉鎮舞蹈隊聯合組成。各展演隊除了「樂作舞」,還添加了各鄉鎮的特色舞蹈進去,用鑼鼓、竹板等伴奏,形式豐富多樣。

為了讓遊客參與時間充分,跳得盡興,今年還把「樂作舞」時長增加至1小時。前半場是舞蹈演員展示,後半場讓遊客參與同舞。活動方還特別安排一些樂作舞演員,邀請遊客參與其中。讓「看客」成「舞者」,共享舞蹈樂趣。

紅河縣哈尼十月年:萬人共跳「樂作舞」嗨翻全城

前半場剛結束,樂育鎮的方陣就組織演員跳起了竹杆舞,不少遊客加入其中,跳著、笑著,共享哈尼「十月年」濃厚的民族風情。

展演現場,來自樂育鎮啟蒙幼兒園的老師馬和文特別開心地說:「這是我們自己的節日,也是最幸福的節日。」

據介紹,2003年,紅河縣把樂作舞定為縣舞。2008年6月,紅河縣樂作舞被列為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11月,紅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樂作舞」意思是「大家一起跳舞」,是集歌、舞、樂為一體的哈尼族、彝族的古老民族民間傳統舞蹈,在紅河縣各個鄉鎮廣泛流傳。這是當地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共同創造、積累、傳承的舞蹈,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是具有獨特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的文化藝術。

「樂作舞」不限人數,但必須以雙數男女搭配,圍成圓圈來跳。伴奏樂器有笛子、巴烏、二胡、三弦、四弦、草稈、樹葉等,配以手掌拍打節奏。目前,已收集表現勞動和生活內容的12套舞蹈,獨特的舞步加上樂聲伴奏和人聲伴唱,韻味獨特。

以樂作舞」為代表的民族傳統文化,絢麗多彩,引人入勝,在全州乃至雲南省的藝術界享有較高的聲譽。近年來,「樂作舞」先後在全國各地,還有美國、法國、日本等地進行表演交流,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和較高聲譽。


紅粉們

哈尼「十月年」各項活動仍在繼續

直到23日才結束

州慶假期中

趕緊約!!!

來源丨紅河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suxgG4BMH2_cNUg7tq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