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離,備戰高考的你心理素質過硬嗎?焦點心理專家教你正確自我心理疏導

2020-02-03     父母圈

文章分為認識疾病的科普篇;

心理危機干預技術的理論篇;

介紹簡單實用心理緩壓方法的實操篇;

針對不同人群的心理疏導篇。

各位親愛的朋友,在2019-nCoV肆虐的今天,我們看到了有些朋友的恐懼和焦慮,覺察到了不安的情緒,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認識疾病,緩解焦慮的情緒,特組織焦點心理論壇的專家們為大家製作焦點心理疏導的文章和課程,希望能陪伴您渡過這段時光。

在心理實操方法裡面,我們會展示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的一些方法,包括:深呼吸、正念、應激反應、催眠減壓、繪畫療法、八段錦、頰針頰療、音樂療法等方法。

針對不同人群(患者、醫務人員、疫區隔離人員、普通大眾)我們也有專家為大家提供可靠的心理疏導方法。

雖然我們不能面對面坐在一起聊天,但是我們的文字和聲音同樣代表了我們關愛你們的心。距離雖然很遙遠,我們雖然不曾相識,但我們知道我們永遠在一起!

相信自己,我們一定會戰勝疾病,明天會更美好!

您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2019-nCoV突然在湖北武漢爆發,病毒傳染性強,無特效藥物,治療不及時有生命危險。難免讓人感到恐慌、焦慮、不安、擔憂、無助。大量心理學研究證明,過分恐慌、焦慮、不安、緊張的情緒和過度的擔心會削弱身體抵抗力,降低心理免疫力,反而更容易患病,同時也可能引發非理性的行為,對社會的穩定和秩序造成威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對抗病毒的最好武器。

滌去心塵

「封城」「新型病毒」「口罩斷貨」這些突如其來的字眼,讓前幾天還沒拿新型病毒當回事的我們覺得措手不及,隔離措施的每一次升級,都讓我們的心揪一下,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我們擔憂生活醫療物資短期內緊缺,醫療資源不夠用,「封城」的日子不知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不敢出門的日子,腦袋裡飛速回憶有沒有可能接觸到了感染源,不停刷新聞,其實這都是我們面對應激事件的反應。

2020

自我疏導

暴露在突發危機事件里,任何反應都是對超常事件的正常反應。

大家不用擔心,也不用自責。

面對這些問題應該怎樣進行心理和生活方式的調整?

請採納專家的建議!

Q:

隔離時不由控制地刷信息怎麼辦?

A:

有意識減少信息過載,控制關注流行病信息時長。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不是發大水,需要時刻關注,流行病的流行周期不會因我們反覆看新聞而縮短。

心理專家建議

控制自己每天接疫情信息的時間,在睡前不宜過份關注這些信息,不道聽途說,關注必要的信息,減少雜音。

每天僅在固定的時段內,看幾個平台所發布的權威消息,比如:世界衛生組織;各級衛健委、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官方發布平台;新京報、財新、三聯、澎湃等一線采寫媒體……儘量不要多度關注、輕信沒有明確信息來源的截圖、視頻。重要的是,不要被動刷手機接受消息,要自己決定信息源。

Q:

在家感覺無所適從怎麼辦?

A:

在家呆著不出去耍一耍,聚一聚,覺得焦慮無聊煩躁,可能只是暫時失去過往所熟悉的那種控制感,少了一些工作中的價值感。

可以做一些能讓自己有控制感或者有價值感的事情,能再有一些愉悅感就更好了。

心理專家建議

試試看下面這些方法:

清潔勞動類:拖拖地,打掃一下衛生,嘗試一下"斷舍離"。

家庭運動類:做一些室內場運動,跳繩,瑜伽,跟著APP鍛鍊,和孩子比賽用身體畫圈等等小遊戲;織毛線、十字繡。

遊戲類:把兒時的遊戲拿出來秀一下,相互體驗學著玩玩;獨居人士可以約著網上玩一些益智類休閒遊戲。

休閒類:看看電影,聽歌,學學書法,學簡筆畫等。

儲備知識類:看一本書,製作一個PPT或思維導圖;在網上學習一門感興趣的課程。

Q:

如何與孩子一起面對?

A:

對於這場災難,孩子們絕對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真實地存在於恐懼之中,特別是網際網路時代,有些孩子都有獨立閱讀網上信息的能力,他們心中會有很多疑惑和想法。

父母無需迴避,而是要採取正確地措施,去告訴孩子,究竟發生了什麼,給予他們更大的關懷。

發布:清華大學出版社、焦點心理論壇

中華志願者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心理文化服務中心

編輯:吳潔

對於個人來說,一件事占據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後就會讓自己原本的正常生活失衡。那麼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需要清理自己的內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不讓疫情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切,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學習掌握疫情防控知識與方法。做到在必須時,自己可以沉著冷靜應對。

2、只關注1-2個官方疫情信息,阻斷擾亂情緒和判斷的各種未證實的信息與謠言。

3、調整作息時間。因為隔離在家,很多人在家有點無所事事,因此生活作息顛倒,飲食無節、不健康,大把的時間不做到做什麼。因此通過使用鬧鐘,重新調整自己的作息可以使身體處於一個良好的運行狀態。

4、做新年規劃甚至人生規劃,讓生活有目標。面對死亡,人總是會重新思考如何活的問題,此時正是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好時機。把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寫下來,並制定計劃,隔離在家期間就可以開始執行計劃,雖然開工延期,生活被限制在家裡,但生活不能停滯。

5、學習新技能。這些時間沒有任何工作壓力,時間夠集中,正是學習新技能的好時機。比如學樂器、練字、畫畫、寫作、甚至玩遊戲等等。

6、刷劇:對於各種電視劇的愛好者,此時正是補刷劇情的好時機,我自己就補刷了《殺死伊芙》和《黑道家族》。時間會過的快,好劇也是一種精神洗禮。

7、看書:可能不少人都買了不少書在家,但一直都來不及看,因為總是很忙,現在不忙了,可以用來看那些堆在家裡、落滿了灰的書籍,重新憶起當初買這些書時熱切期望自己更智慧一些的樣子和心情。

8、寫作:將自己的情緒、感想、恐懼和慾望全部寫下來,因為寫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療愈作用。

9、適量運動:跟著運動app做一些適合在家做的運動,如瑜伽、舞蹈等中等強度的運動。

10、做志願者:有些人覺得自己在家什麼都不做有負罪感,那麼加入一些線上志願者團體,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有助於緩解自己的情緒。另外線上志願服務不需要奔赴一線,不會增加感染風險。

總而言之,不能在家無所事事,除了吃、睡、刷信息外什麼都沒有。必須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將生活內容豐富化,讓生活有目標,每天有事做。具體做什麼每個人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一個人只有內心安靜了,才能有冷靜、理智的判斷,同時也會因為穩定的情緒而維持良好的免疫力。如果每個人都做好自己,不給任何其他人添麻煩,不製造更多的問題,相信大家很快就能盼來春天。

參考文獻

【1】非常時期俱佳心理自助建議,心理諮詢師,鍾小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7810820/answer/985490960,簡單心理, 來源知乎.

【2】何RORO、魏心妮,微信公眾號: 梧桐影珞珈文化沙龍,「新型肺炎」期間,給所有爸爸媽媽的一封信.

【3】世界衛生組織. (2016). 伊波拉病毒病暴發期間心理急救. 人民衛生出版社.

【4】宋華淼.軍人心理健康維護技術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

【5】宋華淼.災難心理救援[M]. 瀋陽:白山出版社,2014.

部分轉自公眾號:重置大腦《居家隔離者如何做好自我心理按摩》

聲明:本公眾號尊重原創,素材來源於網絡,好的內容值得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qAgCnAB3uTiws8KuE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