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歲軍」得名之戰:榴彈炮繳了136門,殲滅美韓軍1萬多人

2019-12-06     熊熊講武

熟悉軍史的朋友都知道志願軍中有個「萬歲軍」——38軍,該軍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先是突擊德川得手,打殘了韓軍第7師團;接著又打殘了號稱精銳的土耳其旅;113師還在14小時內突進72公里(直線距離且中途有戰鬥),成功穿插到了三所里,堵住了美軍的退路。

由於38軍的這一系列凌厲的攻勢,有力促成了第二次戰役西線戰場的大勝。因此戰役勝利後,彭總發電報稱「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由此萬歲軍之名遂不脛而走。

那麼在此次戰役中38軍取得了多大的戰果?自身又付出了怎樣的代價呢?本文就來了解下。

第二次戰役中,38軍的繳獲是巨大的,計有:

榴彈炮136門,包含其他火炮後的總數是253門;坦克14輛、裝甲車6輛;汽車1500餘輛。

如此豐富的技術裝備是38軍此前從未見過的。

要知道當時整個38軍編制內只有山炮,沒有榴彈炮,之前國內戰爭中繳獲的榴彈炮都是單獨編制在炮兵師中。而且僅僅這136門榴彈炮就比當時我軍機動炮兵參加第二次戰役的火炮總數還要多了,而且這還是幾乎全新的美式榴彈炮。

坦克、裝甲車自不必說,當時整個入朝的13兵團中,一輛都沒有;而汽車每個軍才配屬100輛,而繳獲的數字則是配屬的15倍之多。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寶貴的重型武器,絕大部分都沒有開得出來。

原因也很簡單,38軍的官兵們絕大部分都不會開汽車。這個其實並不難理解,別說是上世紀50年代初了,就是上世紀90年代初在農村地區,汽車都是絕對的稀罕玩意兒。

而當時美軍掌握著絕對的制空權,其戰機將戰場上遺棄的大量武器裝備又都給摧毀了。38軍只通過動員少數司機開出了一部分,另外通過人力拉出了一部分。

這是當時中美兩國的國力和軍隊的技術差距所造成的必然結果。

《38軍在朝鮮》一書中還記述了這樣一個小插曲:

有一個步兵營報告繳獲了6輛坦克,結果團部派人接收時,這6輛坦克又開動了,拉著坐在上面的戰士們就跑了,原來這烏龜殼還有美軍;戰士們急忙跳了下來,因為沒有反坦克兵器,手榴彈也很少,只能眼巴巴看著這幾輛坦克跑掉了。

於是後來志願軍但凡是作戰就集中一批徒手司機,準備搶運繳獲車輛;同時還培訓了部分戰士開車,以使繳獲裝備不至於又被摧毀。

除了裝備外,38軍在此戰中也斃傷俘了大量敵軍。

第二次戰役中,與38軍交手的主要是韓軍第7師團、土耳其旅、美軍第2師及其他美韓軍隊。

戰果統計中,38軍消滅的美軍為:斃傷3689人、俘虜1042人,其中俘虜中有美軍第2師工兵營長拉維爾中校、韓軍第7師團的美軍顧問坎普爾中校以及空軍中隊長布朗中校;

消滅的土耳其軍隊為:斃傷510人、俘虜49人,俘虜中有2名軍官;

消滅的韓軍為:斃傷3286人、俘虜2325人。

由於還俘虜了部分隨軍家屬,因此38軍的戰俘中一共有近4000人之多。

38軍在抓俘虜的時候,也發生了很多趣事。

338團2連2排長在晚上打掃戰場時,發現了在被炸毀的汽車旁有十幾具「死屍」,有的還喘著氣兒。排長過去就是一腳,結果裝死的這個美軍騰就跳了起來。

2排長比划著向這名美軍表達了我軍不殺俘虜的政策後,後者又朝著其餘躺著的美軍一人來了一腳,結果一腳就是一個俘虜兵;2排長就這麼當起了俘虜的「排長」。

有個電話兵去查線,看到一大群敵人後,舉槍就是「不許動」,結果這群人全都放下了武器,被電話兵俘虜了80人。這批敵人應該是韓軍,韓國兵有的是能聽懂漢語的,一些甚至在中國戰場跟八路軍交過手,比較懂政策。

還有一個叫胡茂仁的警衛戰士在山洞裡揪出了一個怕被殺頭的美軍,通過手勢表達清楚志願軍不殺俘虜後,這位美軍高興地跳起來要親吻胡茂仁。

結果咱的戰士不懂外國人這套禮數,還以為是要咬人,結果給了這俘虜一記老拳,嚇得俘虜又情緒低落了起來。後來是翻譯了解清情況後,才給兩頭說明白。

美軍中也有比較狠的,美2師有一位排長負傷被俘後,我衛生員將其傷口處理後。這位老哥趁人不注意又跑上山,撿起散落的武器抵抗,最後又被抓了回來。

不過這種美國兵,比較少,絕大多數美軍被俘後,了解到我軍不殺俘虜後,態度都還可以。

由於當時38軍擔負的作戰任務很重,沒法抽出很多部隊來看押俘虜。在三所里戰場的一隊志願軍找到了7位美軍傷兵,給其上藥後,又找到了防空洞讓他們躲避,還找來了吃的,結果把這幾名美軍感動的稀里嘩啦。

這隊志願軍要追擊其他美軍,讓受傷的這幾位在一個山洞裡待著,結果幾位老哥還爬到洞口歡送志願軍。

俘虜中有美國兵、土耳其兵和韓國兵,因為國籍不同,也搞出了不少事情。

志願軍俘管隊又一次買了一些雞給這些戰俘改善伙食,因為條件有限,一個班一隻。美國兵把自己的吃完後,又偷吃了土耳其戰俘的一隻雞。結果把土耳其戰俘給惹火了,說:過去你們美國人欺負人,到這裡了,大家都是戰俘,還擺什麼臭架子!

後來,俘管隊批評了美軍戰俘後,又給土耳其戰俘補了一隻雞,這才了事。

美國遠東司令李奇微後來這麼評價志願軍: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

他們又是文明的敵人:有一次,中國人甚至將重傷員用擔架放在公路上,爾後撤走;在我方醫護人員乘卡車到那裡接運傷員時,他們沒有向我們射擊;還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筆者知道很多朋友希望以對等手段對待敵軍戰俘,但那樣做的話,豈不是將我們的軍隊拉低到敵軍一個水平線了?

這個話題一句兩句也說不清,總之,真正強悍的軍隊其戰力是在交鋒中體現出的,而不是欺負手無寸鐵的戰俘;而我們既然已經在戰場上戰勝了敵人,那麼在道義和人性上同樣也要戰勝他們。

反過來說,如果在戰場虐待戰俘,那麼對方的抵抗也將更加堅決,反倒會加大我方的傷亡,而且不好抓戰俘的話也不容易搞清楚對方的情況。

那麼回到38軍的第二次戰役中,在這場大戰中,這支英雄部隊付出的代價如何呢?

據統計,38軍在這次戰役中犧牲了415人,此外負傷5005人。

第二次戰役中,西線部隊傷員遠高於犧牲是一個特點,整個戰場的犧牲與負傷比例是1比5,而38軍是1比12。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作戰樣式的原因。德川突破後,38軍又穿插三所里、龍源里成功,在我志願軍各軍的攻勢下,美第8集團軍大踏步後撤,很多時候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其炮兵、航空兵的打擊效率不如後來的陣地戰時期。

另一方面,因為我軍是大踏步攻擊,戰線不斷前移,美軍航空兵絕大多數都隨著其地面突圍部隊提供掩護,而我負傷的戰士大多能得到救治,傷員抬不下來的情況很少,因此救治率高,犧牲相對少些。

就38軍而言,後勤組織比較得力,傷員的救治率更高。如穿插成功的113師,陣地救護和接收後送傷員及時,手術率高達70%;野戰2所模範軍醫李順業晝夜不得休息,連續做手術200餘次,還摸索出一套在戰場上治療破傷風的辦法。

因此38軍出現了這樣比較懸殊的犧牲和負傷比例。雖然說我方損失少於敵方,但代價也是不小的,這樣輝煌的勝利是戰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值得我們永生銘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lAj4G4BMH2_cNUgoO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