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高考生母親的痛徹感悟: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這樣教育孩子

2019-06-10     鹿媽育兒

轟轟烈烈的兩天高考結束了,和往年一樣,幾家歡喜幾家憂。

有人滿心歡喜,等待金榜題名;有人沮喪落寞,等待來年再戰;有的人卻因為低級錯誤,如遲到、忘帶身份證、走錯考場等令人遺憾。

而作為高考生的家長,當高考最後一科結束時,不少候場的家長忍不住落淚。細數孩子12年來的求學路,更像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一部辛酸史。

一個高考生母親的痛徹感悟:如果能重來,我一定要這樣教育孩子。(一個母親的自述,本文採用第一人稱)

12年來我經歷了一個從乖孩子到叛逆,到頹廢不想上學,上網吧、玩手機、睡大覺,崩潰到極點後,又陪著孩子一起大徹大悟,到孩子發奮努力走進考場,一路走來有太多的不易和感慨。希望分享出來,能夠對孩子教育處於無力、困惑、迷茫、崩潰中的父母們有所幫助。

01

我和老公都是大學畢業,雖然不是什麼名校,但對於70後的我們來說也還算不錯了。70後小時候的經歷讓我們一直認為,有個快樂的童年才是最主要的。所以在兒子小時候,我們從來不逼迫他去學習,也給孩子報過興趣班和輔導班,都是孩子自己想上,我們才尊重孩子的意見給他報,然而都是學了沒多久他又不想上,就半途而廢了。

那時我們認為,「尊重孩子自己內心的感受,追求快樂教育」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小學學習成績不算太差就行,以後還有的是機會,一直到小升初才發現,我們錯了。

直到六年級時,很多孩子家長問我,準備讓孩子上什麼學校,我才發現原來很多孩子早已瞄準了私立的名校。了解後我也帶兒子去別人家的輔導班參加模擬考試,結果卻考了最後一名,而且比別人的分數差了一半.

老師說憑我們的成績,什麼學校都考不上,只能劃片分配,而我們家所處的位置,分配的中學非常普通,這一下,我徹底的慌了。

六年級我開始瘋狂給孩子報補習班,但是一切都晚了,早已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無憂無慮快樂教育的兒子,一下子無法接受這樣緊張的學習任務。乖順的孩子開始變得暴躁起來,故意給我頂嘴,對著干,叛逆,有時候還逃課,偷偷溜去上網。

結果就是,六年級成績不但沒提高,反而下降,很自然的兒子被分到了一個很普通的中學。

02

到了中學,和小學也完全不同了,老師抓的特別緊,作業量很大,雖然是普通中學,但是兒子的程度依然趕不上,小學的時間算是浪費了,中學我不想讓兒子再這樣稀里糊塗的過下去。

主科給孩子報了輔導班,每個周末我都親自送他去學習,儘管這樣,孩子還是不買帳,老師說他上課睡大覺,回家我還發現他半夜偷偷玩手機,成績在班裡屬於墊底的那一個。那個時候的我特別無助,我不明白,為什麼我整顆心都是為了孩子,卻讓他如此的嫌棄和不耐煩,有時一句話都懶得跟我說。

我崩潰的不止一次夜裡偷偷哭泣,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到底是哪裡出了錯?

是以前對他太松,現在太緊,孩子不適應嗎?為什麼以前那麼乖巧的兒子,現在卻如此的叛逆?到底該怎樣才能喚醒他努力上進的那顆心?

痛定思痛之後,我做了一個決定,辭去工作,全職陪讀。

跟老師做了溝通,孩子們上課時我就坐在班級的最後,輔導班我也陪他一起上,老師布置的作業我也去寫,去完成。

有時候自己也做不出來,我就問兒子,我把自己完全當成了一個學生,沒有居高臨下對他的呵斥、命令和督促,漸漸的他願意和我一起討論,甚至有時候我故意裝作不會,他還會說我大學白讀了,然後耐心的來教我。兒子玩遊戲時,我不再責罵,而是在旁邊和他一起玩。

就這樣初二到初三,在快一年的時間裡,我變成了兒子的同學和朋友,兒子也漸漸不再叛逆,不再消極,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考時兒子成了班級的一匹黑馬,雖不是名列前茅,但中上等的成績,也讓他上了一個還不錯的高中。

03

經過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兒子也大徹大悟,高中他有了自己的目標,不需要我再催促,不需要我再陪讀。

高中三年,我親眼看到了孩子的發奮努力,平時在校住宿,周末在家也不停歇,每晚學習到十一二點,早上5點就起床背書。

兒子的改變,讓我感動到落淚,他的成績也在穩步上升,高三多次模擬考試全校都名列前茅,兒子說他的目標是985名校。

高考結束了,希望孩子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回顧這12年來孩子的求學歷程,深感不易,作為家長,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走了不少彎路,如果能夠重來,我一定會這樣教育我的孩子。

如果能夠重來,我不會再一味的追求快樂教育,讓孩子小學的時光白白浪費。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孩子終究要面臨嚴峻的高考競爭,小時候浪費掉的時光,最終需要孩子加倍的努力來償還。

如果能夠重來,我不會等孩子該上初中時,到了叛逆的年齡,再來給孩子加壓,磨練他的意志,這樣只會讓他更加叛逆,要從小鍛鍊他的堅強意志。

如果能夠重來,我更想一開始就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和他做心靈的朋友,不要做一個只會居高臨下責備孩子的家長。

不要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孩子的優秀都離不開父母的辛苦付出。

孩子叛逆、厭學,沒有我們期望的那麼優秀時,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多一份耐心,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陪他一起度過。孩子的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giEXWwBUcHTFCnflN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