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綜合徵成了網友的新樂子,病痛被塑造成流量密碼。

2023-11-06     差評

原標題:唐氏綜合徵成了網友的新樂子,病痛被塑造成流量密碼。

唐,太唐了。

在 2023 年,唐這個字被網際網路賦予了一個全新含義。

當你看 LOL 比賽,選手打出謎之操作時,你可以說他唐;當你刷到一個視頻,裡面的人擠眉弄眼像個小丑一樣表演,你也可以說他唐;當你在評論區看到逆天發言,你還可以說他唐。

因他而起的詞組,如今也擴展出了唐僧、唐螂、半唐、唐人等。

隱約讓人覺得,這個「 唐 」不是啥好詞兒。

打開網際網路抽象用語詞典,你會發現唐這個字的分量,如今已經和急樂典批孝繃麻並列,堪稱抽象八藝。

深究其背後的意思,其實和 dinner、傘兵差不多,表弱智、傻缺的含義。

至於它的來源,則是病症「 唐氏綜合徵 」的首字縮寫。

而唐氏綜合,即 21-三體綜合

因為多了一條染色體,從而導致患者智力障礙、面容特殊、生長發育和畸形等症狀的疾病。其中唐氏,則取自 Dr.JohnLangdonDown,也就是第一位對這個病進行總結髮表的醫生。

因為多了一條染色體,從而導致患者智力障礙、面容特殊、生長發育和畸形等症狀的疾病。其中唐氏,則取自 Dr.JohnLangdonDown,也就是第一位對這個病進行總結髮表的醫生。

顯然唐氏綜合徵患者的智力和外貌,都與常人不同。

因此,唐這個字,就這麼成了一種帶有較強攻擊屬性的網際網路用語。

但要說到起源,其實有點模糊。

沒錯的話,大概起始於一兩年前改改張順飛的直播間。

作為抽象工作室成員之一,張順飛在遊戲或現實里做出一些逆天操作時,就被彈幕稱之為唐氏綜合徵表現。

後來,就乾脆用唐簡稱了。

再然後,劇情走向有點逆天的動畫番劇《 國王排名 》爆火。

觀眾瘋狂吐槽劇情,而且主角小王子的長相,還有點像唐氏綜合徵那張共同的「 國際臉 」,於是彈幕上就又出現了唐字。

配合B 站的主角同款 V 字笑臉表情,唐這個詞算徹底出了圈。

發展到現在這個節骨眼,網際網路已然是一片「 大唐盛世 」。

那些又尬又土的視頻內容,終於有了一個精準且符合氣質的形容詞,唐。

其實大部分第一次聽說唐的網友,應該很難把它和唐氏綜合徵聯繫起來。

畢竟病症身不由己,病人們是個值得保護的弱勢群體,社會層面也在不停地給予他們幫助。

把唐拿來用作貶義,太地獄了

可事情發展始終比大夥預料得更快,一開始,唐還只是用來形容那些正常人賣丑降智的視頻和行為,頂多將其看做是嘴損的表現。

但現在,情況卻開始變得畸形且荒唐,甚至讓人生理不適。

因為網上已經有了這麼個群體——網際網路唐人

#後續內容可能會引起部分不適,謹慎觀看

它並非代表所有網上的唐氏患者,而是指代那些同樣有著各種天生缺陷、智力低下,專門被人拿來抽象調侃的「 視頻博主」。

比如下面這位,抖音小鴨哥。

這位來自河南鄭州農村的標準唐氏患者,年紀不大,口齒不清,智商大概和 3 歲小孩差不多,舌頭常年吐在外面,都算是唐氏症狀之一。

而他帳號里的視頻內容,大多是由智力正常的哥哥拍攝。

你可以說他們拍的是段子,也可以說是生活日常,或胡亂拍,都沒問題。

因為視頻主旨一般只有一個,那就是展示小鴨哥「 唐氏 」的一面,甚至有時候他哥還會陪著他一起唐。

小鴨哥的視頻,就是直白展現他和他哥的真實生活。

儘管懟臉拍攝日常,多少有點難堪,但有點別具一格的視頻風格,反倒讓小鴨哥獲得了屬於自己的流量。

只是,視頻可能確實拍的也有些抽象。

因此小鴨哥的受眾,也從愛心人士,變成了抽象樂子人。

這簡直是完全不在同一世界的兩種人。

所以,現在小鴨哥的評論區里,最多的就是各種 P 圖選手。

剩下的,基本就是「 點像 XX 」組,以及各種玩梗組。

時不時也會有人感慨一下鴨哥的處境,然後繼續加大力度玩梗。

偶爾小鴨哥也會跟他哥開個直播,又因為直播間容易被封,現在小鴨哥出場一般還要帶個頭套。

其實鴨哥的境況,和之前聊過的小馬雲有點相似。

網友翻出來鴨哥受欺負的視頻,似乎也說明了他過得並沒想像中舒服。

面對大家的調侃,以小鴨哥的腦力也計算不出結果。

但他應該知道,只有打開手機攝像頭對著自己,興許才能過上不錯的日子。

而除了小鴨哥,還有個袖珍人小曉。

她生活在四川某山村,網傳年齡35 歲,體重不到 30 斤,侏儒症讓她的身高看上去和小孩子差不多,智商也是。

因為模樣特殊,網友都叫她耗子二姨。

這個帳號似乎是小曉的母親在運營,同樣是以分享日常+直播的模式。

分享的視頻基本事無巨細,突出一個不施粉黛,有啥拍啥。

家裡人也許是為了賺錢,又也許是單純想分享,但把小曉如此放到網上,是網友最不理解的一點。

因為小曉的病症和生長環境,讓她經常展現出暴戾乖張的一面,對母親拳腳相向。

母親則是把抖音當朋友圈用,手機直接把這些拍下來,加個字幕就投稿。

誰成想,這卻成了網友從同情轉向調侃出發點。

「 養她好像養了個哥布林 」

每天評論區對小曉玩梗的人不在少數,反正既然你敢發,那我就敢評論。

估摸著,應該和小鴨哥那邊的是同一批人。

有的人要麼@好兄弟,說刷抖音刷到嫂子了;

那邊說小鴨哥像 UZi,這邊就感覺小曉長得有點像夢淚。

要麼玩點地域梗,要麼就是用固定句式開頭,整幾個低俗笑話。

當然也有人表示同情,或是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看法,評論區里並非全是壓倒性的取笑和嘲諷。

大家不願取笑,但看到如今這般,又無可奈何。

而且,像小鴨哥、小曉這樣的「 唐人網紅 」,可比咱想像中多得多。

礙於智力問題,他們自己通常沒法勝任拍視頻的工作,都是家裡人負責。

至於人家是單純地分享,還是為了賺點外塊,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但最後能被抽象樂子人選中的,大多是那種「 給人強烈異樣不適感 」的視頻。

通俗點說,應該就是讓你看完之後,會發出「 這種視頻為什麼要發到網上? 」感慨的視頻。

可後來,隨著唐這個概念的普及,範圍也不僅僅限於「 智力疾病 」了。

所有看上去讓人不適的疾病患者視頻,現在全可以划進「 唐人」範圍。

比如長相具攻擊性,能第一時間帶給觀眾視覺衝擊的

也因為智力正常,所以這類人中不少人都是自願直播、拍尬劇。

然後刻意誇大身上的吸睛之處,以博取更多眼球。

不過,大多數人應該還是會感到震驚,怎麼網上現在都成這樣了?

大家每天看著一群病人,開著下三濫的玩笑,怎麼就沒有一點道德米線?

這簡直就像是 2023 年的新時代 Freak show( 畸形秀 ),一群身體健全的人們圍坐在一起觀賞著那些身材矮小,四肢殘缺的畸形演員,只不過地點從馬戲團搬到了網際網路上。

但如果禁止網上對「 唐人 」群體的抽象解構,說不定還會有人說你多管閒事。

就像曾經靠著畸形秀髮家的女演員瑪麗·安·貝萬,當時如果有人聲稱比她丑,那很有可能會被她告上法庭。

因為這相當於砸了她的飯碗,失去了最丑這個頭銜,就失去了含金量。

就像把抽象樂子人都走了,這些生活都難以自理的病人就沒了觀眾,怕是很難找到跟直播各方面對等的工作。

但要知道的是,畸形秀最終被大多數國家禁止,因為這種於殘障人士的獵奇秀場,有違正常社會道德觀和倫理,甚至還催生出了不少犯罪和強迫行為。

在很多人看來,樂子人給這個群體帶來了熱梗,讓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打賞自力更生,儘管都是些地獄爛梗,可怎麼也比活不下去強。

其實這本身沒什麼,樂子人也確實自帶流量。

可不得不說,現在發展得有點過了

這些殘障博主如今幾乎沒有人格可言,甚至大街上被鞭子抽打、被圍觀取笑的耍猴兒,也就不過如此。

這個弱勢群體本就不多的話語權,也越來越稀薄。

他們沒法決定自己的出生,更沒法決定自己的人生。

只是看著有人用這種方法搞直播、賺了錢,還相對輕鬆,他們就被眾議裹挾,走向了販賣自己的道路,從這一刻起,徹底淪為了一個任人消遣的角色。

說這些,倒不是希望此類視頻從此絕跡,而是想看到從平台或其他層面,能給他們出一些規範和建議,稍微指導指導,別像現在這樣野蠻生長,成為抽象狂歡。

在網上消費自我、賣慘,屬於是自暴自棄+放棄治療,絕不該是唯一出路。

就算,他們真的只能靠拍視頻維持生活,我也希望他們不用丟掉自己的人格。

說白了,開玩笑或者自嘲都可以,冒犯也能成為一種藝術。

但單純的攻擊,就真沒必要了。

沒人能阻止「 唐 」字在網際網路上的衍變。

它以後可能也會像「 翔 」、「 草 」字一樣,成為某種起名禁區。

但「 唐人們 」的境遇,也許現在改變,還來得及。

撰文:赤膊朋克 編輯:莽山烙鐵頭&大餅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抖音:勵志阿偉、小鴨哥、船山區小曉食品經營部、

B站:亞里土缺德、金蕪帝司馬大、

搜狐:美國真實畸形秀女演員:靠身體缺陷成為百萬富翁

新華社:湖南:支持性就業助力更多唐氏綜合徵人士成為職場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c571eca6930bcc58b4344e275e3d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