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宇軒昂的狄龍,在邵氐新派武俠片風生水起的年代,成了觀眾心中的「標準大俠」,他與楚原、古龍組成的「鐵三角」,為銀幕留下難以磨滅的俠客傳奇。
狄龍1946年狄龍出生在廣東新會,高中畢業後在半島酒店做遊客生意,因為對電影有興趣,所以練一點健身,學一點功夫,就這麼考進了邵氏的南國演員訓練班。
在「上海幫」獨大、整個講普通話的邵氏,土生土長的香港小子狄龍,其實很有心理壓力一一他一句普通話都講不好,幸好有張徹力主的配音制度改革,意外挽救了這個帥氣逼人的小伙子的藝術人生,令他至今提起仍是情真意切的「沒有張導演就沒有我!」
1968年,狄龍與姜大衛雙雙在王羽的《獨臂刀王》中跑了個「一刀死」的龍套。次年,二人又共同出演了《死角》,張徹一手打造的「雙生時代」就此開啟。
相對姜大衛的桀驁,狄龍的殺手鐧則是 「認真」,《新獨臂刀》、《報仇》、《大決鬥》,狄龍的角色永遠在認真地練功、認真地復仇、認真地戀爰,甚至,認真地篤信江湖道義。直到雙生決裂的《傾國傾城》,他仍是那個苦口婆心、認真維新,又迫於慈禧淫威之下的光緒帝,而姜大衛,則是石破天驚以下賤之身直諫的小太監。二人的性格特質完美印證在戲裡,一個玩世不恭,另一個卻太認真,一個拼了命去爭取的。但也許二人的決裂,就是因為狄龍太認真,真是玻璃心易碎啊。
無論如何,邵氏那10年,最英俊無匹的面目和最高大完美的身材,非狄龍莫屬。這副好皮嚢,無論放到何時何地,都應該綻放傾國傾城的光華,如他自己當年的戲言:「我是邵氏公司唯一的男性肉彈明星! 」,真的是「穿衣顯瘦,脫衣有料」的極品肉體啊!
當年的成龍在李小龍去世後被選為李小龍的接班人,也出演了一些俠客,無奈卻反響平平,而作為邵氏武俠的始作俑者古龍,成龍也曾經為了讓古龍給自己寫個電影劇本,陪著古龍去喝酒,一次飯局上古龍喝多,失言道:「我的本子都是寫給狄龍,姜大衛的,而你絕不是演俠客的料!此番話令成龍非常傷心,喝完酒之後在廁所痛苦。以至於成龍之後發掘出自身的功夫喜劇,則為後話。
所以到了後來楚原手裡,古龍筆下一個個寂寞英雄,都在狄龍的絕代風華之下現了影。到如今,73歲的狄龍終於見白頭,但依舊是苦口婆心的認真樣兒,倒也更惹人眼淚,《英雄本色》中的宋子豪,《流星語》中的龍sir,無不如是,而且毫不違和、身心合一, 當年的英俊反而更像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