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3處疼痛,多半是血管堵了,5個細節教你養出健康血管

健康的血管是順滑、柔韌有彈性的,不論男女,年紀越大血管越容易變得更硬、更脆,對血壓的控制能力也會下降。很多人以為,只有到老了的時候,才需要為我們的血管操心。殊不知,年輕時不注意飲食習慣,熬夜酗酒,總有一天,心腦血管疾病就會找上門來。

可是血管分布全身,不像某一個具體的器官一樣,痛了尋著位置就知道哪裡出問題了。怎麼判斷我們身體的主幹道是否健康?3個地方痛,預示血管堵。

血管出問題,同樣有跡可循。如果下面這些地方出現了疼痛,就可能是血管堵塞。

1、胸痛

因為血管堵塞導致的胸痛,呈現出「動痛靜止」的特點,即在一小段休息後可能就緩解,或夜間出現胸痛,這往往是供應心肌的血管出現阻塞的徵兆。

2、下肢活動性疼痛

如果僅僅走了幾百米,就覺得疼痛難忍,甚至不得不停下腳步,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它提示的是支配下肢的動脈出現阻塞,需要及早治療。如果完全阻塞,就可能引發肢體壞死,甚至需要截肢。

3、肢體疼痛伴腫脹

如果感覺側肢體的肌肉有被壓縮般的疼痛難忍,可能是「肢體靜脈阻塞」。此時禁忌胡亂活動,而應該緊急就醫,防止肺動脈阻塞導致死亡率極高的肺栓塞。

要想血管好,必須血液好。血管就好像一條河道,如河水充滿污垢,日積月累地堆積,就容易藏污納垢從而引發堵塞。在生活中,注意這些小細節,就能擁有健康的血管!

1、注意飲食

多吃以魚、禽類為主的白肉,多吃新鮮蔬果(如紫甘藍、藍莓、葡萄、紫薯、茄子),還可以適當攝入如玉米、糙米、大豆。燕麥的纖維素多穀物食物,這些食物有助於疏通血管、並保持血管壁的彈性。此外,還要少吃諸如豬肉、牛肉等紅肉,警惕「四高」食物

2、心態平和

血管最受不了的就是「一驚一乍」,因此平時保持輕鬆愉悅的心情,血壓也就會相對更加穩定。除此之外,心理壓力小的人,血液循環也往往更加順暢。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儘可能樂觀、豁達、開朗。

3、堅持運動

運動有助於把血液中不好的物質代謝出去,同時還能夠起到強心作用,促進血液循環、降低黏稠度。不過對於要養血管的朋友來說,不宜一下選擇劇烈運動,最好從慢跑、爬山、散步這樣的有氧運動開始做起。

4、拒煙拒酒

煙酒是血管的剋星,這麼說一點都不為過。數據顯示,長期吸煙酗酒的人,血液的黏稠度會比正常值增高八倍!因此,遠離煙酒才能保證血管健康!二手煙也要遠離!

5、作息規律

如果生物鐘被打亂了,人體激素分泌失常,機體分泌過多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這就會導致血流減慢以及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建議大家少熬夜,儘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