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眼中的「偽科學」,看似是育兒心得,實則都是傷害

2023-04-19     老張育兒

原標題:媽媽們眼中的「偽科學」,看似是育兒心得,實則都是傷害

哪怕是新手媽媽,也總結了很多育兒經驗。偶爾,媽媽們也會相互交流,把自己的育兒經驗分享出來,大家相互學習和借鑑。

按理說這是一件好事,媽媽們相互取經,對育兒更有幫助。可實際上,很多媽媽們的育兒經驗,都是缺乏科學實踐,完全就是「偽科學」。悲催的是,媽媽們還不知道,甚至正用來養育孩子。

接下來,就分享幾個看似很有道理,實則卻是傷害的育兒經驗。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引以為戒,用科學的方式育兒。成長過程中,會有無數的意外出現,但媽媽永遠都不要成為「意外」的製造者才好。

來自不同媽媽們的育兒心得,趕緊避坑了

安安媽媽:關於流鼻血

不知道是天氣乾燥的原因,還是孩子太喜歡摳鼻子,最近身邊有很多媽媽吐槽:立春之後,孩子流血鼻的頻率直線上升,一度覺得他生病了。好在檢查過後,孩子沒有大問題,多半是和氣候、不良習慣有關係。

安安媽媽給大家建議:孩子流鼻血的時候,一定要把頭向後仰,很快就能直至流鼻血,特別管用。

但其實,流鼻血不能向後仰,不然會出現鼻血逆流的情況,順著咽喉、口腔,一直流到食管和胃裡面,後果還是特別嚴重的。

正確方式:流鼻血不要怕,可以讓孩子身體前傾,頭部微微朝下,然後用紙巾捏住鼻子軟骨位置,三五分鐘之後就能止血,親測有效。

澤澤媽媽:關於吃飯

對於幼齡期的孩子來說,吃飯就是一種「折磨」,而且是雙向折磨,父母都跟著受罪。先撇開飯菜的樣式和口感不說,單單是飯菜的熱冷問題,就讓無數父母覺得頭疼不已,到底是該吃熱飯,還是該吃冷飯呢?

澤澤媽媽給大家建議:孩子腸胃相對嬌嫩,當然要吃熱飯,這樣就能減少對他們腸胃的刺激。

但其實,孩子吃熱飯的危害,不亞於他吃冰冷食物的傷害。正是因為他們腸胃嬌嫩,才經不起任何的刺激和傷害。

正確方式:給孩子吃飯,就應該溫度適宜,不要過燙,也不要太涼。因為太燙,很容易灼傷孩子的腸道;而過涼,又容易刺激到腸道,還是溫熱的食物比較好,就像幼兒園吃飯一樣,可以先把飯菜盛出來晾涼。

萱萱媽媽:關於穿衣

新手媽媽在給孩子穿衣服方面,多少有些知識匱乏,每天都搭配好幾套不同材質、厚度的衣服,卻不知道該怎麼穿。尤其是天氣比較冷時,媽媽們恨不得把衣服都穿在孩子身上,這樣真的好嗎?

軒軒媽媽給大家的建議:可以摸孩子的雙手,若是小手摸著冰涼,說明要加衣服了,反之就不用。

但其實,孩子小手的溫度如何,跟穿衣服的多少沒有太多關係。主要是他們心臟搏動比較弱,影響了末梢循環能力,所以手腳才會有些冰涼。

正確方式:如何給孩子穿衣服,主要還是取決於天氣和溫度。若是出門,且外面室溫比較低,當然要給孩子穿厚點,最好穿著厚的外套;要是室溫比較暖和,那完全沒必要穿得太厚。

霖霖媽媽:關於紙尿褲

一歲之後,很多媽媽就考慮給孩子斷尿不濕,在這個問題上媽媽們意見特別不統一。年輕的媽媽,更傾向於使用紙尿褲,覺得對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更好一些;而年齡稍大的長輩,就覺得紙尿褲沒有必要。

霖霖媽媽給大家的建議:一歲之後,孩子就能聽懂大人的話,還是戒掉紙尿褲比較好,尤其是天氣比較熱時,把尿,或者直接訓練孩子自主上廁所更好。

但其實,紙尿褲並不會捂壞孩子,更不會影響他們上廁所的能力。反倒是把尿,對於孩子的傷害性更大,尤其是一歲之前,孩子的括約肌還沒有完全發育,不具備自主上廁所的能力。

正確方式: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選擇適合的紙尿褲,讓他們自由享受「隨時隨地」上廁所的快樂。等到20個月左右,再嘗試戒掉紙尿褲,順便有規律的培養孩子上廁所的能力。

寫在最後:媽媽們的育兒經,也需要與時俱進,因為科學再不斷發展,只有不斷轉換育兒思想,才能讓孩子更適應當下的生長環境。不管怎樣,都要以孩子的健康為前提,尊重他們的生長發育,才是重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25bf092b5b0271ccf529074857e6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