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春節期間,有部網劇 引爆了觀劇熱潮。剛上線兩天,就超過《斗羅大陸》,登上網絡熱播劇榜首。
截止目前,已有10萬多人為它打出了評分。
然而,它在熱播的同時,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在影評網站,有人給它一星差評,也有人為它怒刷五星,口碑兩極化顯著。
到底什麼內容引發了網友的不同觀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
《贅婿》
《贅婿》由同名網絡小說改編而來。
原著自2011年連載至今,已經更新了500多萬字,有著相當高的閱讀人氣,被很多讀者視作是男頻網文里的扛鼎之作。
小說的故事設定,看上去非常老土,講得是一個金融大亨穿越到古代的商賈之家,成為倒插門女婿,和妻子先婚後愛,一邊撒糖一邊搞事業的故事。
這種敘事模式,在網文屆,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贅婿流。
贅婿流,是男頻爽文里的重要分支,主要讓男主經由入贅,開啟扮豬吃老虎的逆襲人生。
雖然《贅婿》的小說在網上連載得如火如荼,但《贅婿》的作者「憤怒的香蕉」,卻在網上引火燒身,掀起了不小的罵仗。
今年1月初,有一位名叫「七英俊」的女作家發布微博,說自己在一次作家聚會上,受到了性騷擾,有男作家不分場合,不顧有女性在場,逕自大開黃腔,編造緋聞八卦。
「憤怒的香蕉」一開始是支持「七英俊」的,說自己也看不起這樣的男性,讓她直接點名指出是誰。
而「七英俊」則堅持不點名。
此後,一來二去,事件就開始朝著擴大化的方向發展。
香蕉認為七英俊在惡意挑唆性別對立,想藉此炒作、引流牟利。
而七英俊則以退出微博、捐款三萬來自證清白。
事後,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了「憤怒的香蕉」,扒出了他過往的言論黑料,發現他曾在採訪中公開揚言:《贅婿》是男頻爽文,不需要女觀眾。
沒過多久,香蕉又針對此事,做出了澄清,說圖是P的,但之前「並未特別考慮女讀者」卻是真的。
於是,《贅婿》未播先「黑」,被觀眾罵了一波。
雖然口碑起點很低,但播出之後,《贅婿》卻憑著優秀的「魔改」贏得了口碑上的逆襲。
因為演員和《慶餘年》重合度很高,所以該劇在觀眾緣上占據了不少優勢。
在《慶餘年》里飾演范思哲的郭麒麟和飾演范若若的宋軼,在劇中組成CP、談起了戀愛。惹得劇粉拍案叫絕:我以為你們是親姐弟,沒想到你們竟然暗戳戳地變成了情侶!
包括該劇中的張若昀、高曙光、田雨、海一天、趙柯在內的眾多演員,全都在《贅婿》中或客串、或參演。
此外,這兩部劇在題材、風格、服化道方面,也存有諸多相似之處。讓人恍恍惚惚,仿佛在看《慶餘年》的同人姐妹篇。
全劇故事,基本還原了原著小說的主要情節—— 來自現代的江皓辰便穿越到武朝,成為蘇家的入贅女婿寧毅(郭麒麟 飾),與蘇家大小姐蘇檀兒(宋軼飾)展開了一段並肩作戰的商戰姻緣。
和很多穿越劇一樣,《贅婿》也以「今為古用」展開劇情,呈現男主的高光時刻。
比如,大婚前夜,蘇檀兒讓寧毅將賓客樣貌一一記下,待到第二天大婚,不至失禮於人。
結果,寧毅並沒有記住賓客樣貌,而是靈機一動,用「橫幅簽到」的方式,緩解了現場的尷尬。
綢緞莊開業前一天,布匹突然被毀,蘇家面臨失信於人的風險。
關鍵時刻,寧毅引入「拼刀刀」的砍價模式,用一波砍價預售與消費者達成共贏,幫蘇檀兒化險為夷。
類似橋段在劇中還有很多:給綢緞莊裡的夥計進行就業培訓,把門口空地改造成停車位,在浦園詩會製造歌舞效應……
這些用現代思維解構傳統思維、在古代大開金手指的戲劇橋段,都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劇情的趣味性與生活感。
這似乎成了穿越劇 屢試不爽的妙招,尤其是在男頻劇中,一個男性對周邊世界的掌控感便從主角們利用現代智慧重重闖關中體現出來,從被動弱勢到如魚得水,讓觀眾過足了逆襲的癮。
此外,作為一部輕喜劇,《贅婿》還埋入了很多令人捧腹的喜劇包袱。
其中,大部分包袱,都建立在對危機的瓦解上。
比如,穿越到武朝後,寧毅剛開始將蘇家的老媽子誤認為蘇檀兒,於是想伺機遁走,逃過入贅。
後來撥雲見日,見到蘇檀兒真容,又當即跪下,欣喜異常。
前後反差巨大,一下子便帶出了不少喜感。
又或者,在蘇檀兒父親的身份上,編劇同樣如法炮製,埋了一個伏筆。
前面設定了多個橋段,去暗示岳父的反派身份:臉色陰沉、疑似曾將寧毅打暈、拒不出席女兒婚禮等等。
結果,後來筆鋒一轉,揭開岳父面硬心軟的慈父本質。
在瓦解寧毅精神焦慮的同時,貢獻出了可貴的笑點。
有場戲,是寧毅被檀兒誤會與別的異性有染,想要自證清白,情急之下脫口而出:它編劇就這麼寫的,導演就這麼拍的。我跟你說,這會兒彈幕都看咱倆笑話呢!
聽起來,頗有幾分打破第四堵牆的意味,又好笑又好玩。
這些喜劇橋段,讓人笑得舒心、笑得歡暢,毫不尷尬,也使得一部分路人觀眾對它好評如潮。
然而,對於原著粉,它卻不太友好了。
除了套用基本劇情框架外, 劇版《贅婿》對 很多故事情節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
小說中的寧毅,是一個「韋小寶」式的角色,前後一共娶了7個老婆。可劇版卻將其他老婆砍掉,只剩女主一個。
男主和女主第一次照面,就對「女子不能搞事業」的陳詞濫調做出了義正言辭的反駁,把看不起女性當家、做生意的二房小叔說的啞口無言。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該劇在講述過程中,增加了「男德學院」的弔詭設定——
寧毅被蘇家誤會到藝館拈花惹草,被蘇檀兒打發到「男德學院」思過。
「男德學院」,是為不守男德的贅婿們開辦的專業學堂。
贅婿們在這裡,不但要誦讀《贅婿經》,還要學習育兒、烹飪、刺繡等家務勞動。
這套教男人賢良淑德的世俗禮法,和《傳聞中的陳芊芊》一樣,都流露出了幾分「女尊」的味道。
它們都用性別翻轉的方式,把女性的遭遇嫁接到男性身上,讓男女互為鏡像,看到某些世俗禮法的荒謬、不合理。
這些具有性別意味的情節設置,讓《贅婿》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它立足當下,滲透著對女性能力的認可、讚揚;也有人認為它是在討好女性,吃女權紅利。
私以為,就內容來看,《贅婿》更傾向於後者,是資本收割流量的權宜之計。
因為評判該劇是否具有女性主義思想的標準只有一個:女性角色的成長路徑,是獨立自主,還是被男性所拯救、所扶持?
《贅婿》里,寧毅總在蘇檀兒無計可施時施以援手,充當英雄救美的護花使者。
寧毅作為男主,他所有的行為邏輯都是圍繞幫女性實現個人價值而展開。
比如幫蘇檀兒拿蘇家掌印,幫聶雲竹籌辦飯莊等等。
這種幫女性實現價值的劇情設定,追根究底其實還是建立在男頻爽劇的基礎上,與原著的爽文基調和男性思維如出一轍。
只不過,「魔改」後的它,學會了如何更聰明地在營銷上迎合女性。
正因如此,所以《贅婿》陷入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兩難境地。
這種尷尬,主要源於它將男頻爽劇與女性獨立碰撞在一起,促成的價值觀上的矛盾與錯位。
一方面,它用很多橋段去鼓吹女性地位上的提升;另一方面,編劇又不願意用強化女性角色來製造話題。
一如網友所說,「像是那些不許女性上桌吃飯的村莊在外牆刷『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一樣,註定只是虛張聲勢,不疼不癢。」
不過,平心而論,《贅婿》終究只是一部劇情流暢、輕鬆解壓的下飯劇。
對於這種下飯劇,我們倒也不必苛求太多。有蘇感、有爽感、有笑點,就足夠了。
1. 真人真事改編,8年164樁性侵案,它令人窒息!
2. 你真的看懂了《侍神令》嗎?
3. 票房破20億,賈玲憑什麼?
點贊、在看、分享,一鍵三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f0-zncBMMueE88vbnn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