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才是最好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之一

2023-10-31     邑人電影院

原標題:《守望者》才是最好的漫改超級英雄電影,沒有之一

本文作者:綠流

《守望者》無疑是最好的超英電影,三個半小時導演剪輯版。濕漉漉的、陰鬱的、遊走在末日邊緣的超級英雄們。影片的氣質有些像《銀翼殺手》和《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下不完的雨,洗刷不幹凈的罪和惡。

感覺《超異能族》也有受到《守望者》的啟發,異能人士都有一代二代,都面臨著世界兩大陣營對峙的大背景。一個是朝韓,一個是美蘇。

不過《超異能族》是更適合咱東亞人的超級英雄,有天大的本領,也要被老闆指使得團團轉,就像悟空無論如何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超異能族》里的千里眼順風耳大美女韓孝周,有中國神話的影子;飛天爸爸趙寅成,是中國武俠中輕功的變形;不老少女boss,是天山童姥;打不死的大力士柳承龍,有著郭靖的憨直和港片里古惑仔的義氣。漫畫原作者姜草,無疑是一個金庸迷,還設計了柳承龍看金庸武俠小說的橋段。

超級英雄們都面臨著同一個問題:退休後,有人不放過他們。是敵對方嗎?還是自己人?

於是我們看到個體和權力的對抗,看到超自然能力和人性之惡的交鋒,看到超級英雄為了堅守平凡生活而付出的巨大代價。

拋開超級英雄的面具,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為生計奔波,為家人操心。

上一代的超英之間有著恩怨情仇,有的是父母愛情,有的是可怕的回憶,那些過去,令主人公們不斷回首,也令觀眾產生諸多聯想。中年人的故事總是能觸動中年人,人生已多風雨,愛與恨都埋在心裡。

《超異能族》里看到東亞打工人的困境,《守望者》里看到一代人的失落:「大眾的美國夢怎麼樣了?」在笑匠的葬禮上,守望者們提出這個疑問。

守望者們幫助美國打越戰,之後又被尼克森強制退休,又見證了甘迺迪遇刺等國際風雲。個人的失意和對國家的失望,讓許多人美國夢碎。60年代的尾巴,嬉皮士活躍,嬉皮士文化影響深遠。

曼哈頓博士的外形,藍皮膚、三隻眼、印度人長相,顯然是借鑑了印度教神話中的毀滅之神濕婆。博士能知曉未來,控制時間,又精通量子物理。他頭上的第三隻眼,是原子的符號,曼哈頓博士打代號也出自於美國才二戰期間研發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就是奧本海默主持的那個),可謂神學和科學的完美結合體。他站得太高,思想高蹈,會否不在乎人類的生死?從人類的守護者,化為真正的神。

但就是這樣一個肉身成神的超級英雄,卻遭受汙衊,說他的輻射導致周圍的人患上癌症。面對汙衊和背後更大的陰謀,曼哈頓博士的選擇是什麼呢?

印度神話和東方禪都是對嬉皮士的精神導師,這些年輕人希望通過神秘的東方哲學來獲得心靈的寧靜致遠。曼哈頓博士這一角色也許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他能成為人類的精神導師嗎?

電影給出的結局是悲觀的。

當人類開始墮落,有人像羅夏一樣堅守正義。羅夏是古典的個人英雄,或許有一點偏執,他要的是絕對的正義,懲惡揚善。正如他的面具一樣非黑即白。

羅夏的名字源於瑞士精神科醫生、精神病學家羅夏(Hermann Rorschach)創立的墨跡(Inkblot)測驗。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測驗。

影片中的羅夏因為從小就經歷過至惡的事件,對黑暗深惡痛絕,哪怕面對人類的末日也決不妥協,要堅守最樸素的正義。他的命運不得不以悲劇告終。

《守望者》漫畫作者阿蘭.摩爾1953年生於英格蘭,他創作了《守望者》《V字仇殺隊》《來自地獄》等大作。同時他策劃了全美最佳漫畫公司的整個產品線,包括《湯姆·斯壯》《十佳警隊》《明日奇談》和《普羅米修斯》等。

《守望者》是部十二集的限期系列漫畫書,由DC漫畫公司自1986至1987年單期出版,並在後來數度發行結集成獨冊的單行。獲得科幻藝術界的至高榮譽——雨果獎(此前從未有漫畫獲得此項大獎)。

《守望者》不同於《復仇者聯盟》的明朗、熱血,從頭至尾都有著宿命的悲劇感,和對人類深深的絕望、輕蔑的諷刺。裡面的超級英雄也不像復仇者那樣只是有小小的性格缺陷,而是各有各的陰暗面。他們沒有誰是絕對地英雄,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反派。

50、60年代流行於歐美的存在主義哲學,認為包括人的存在在內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存在是偶然的、荒誕的,對於人來說,人首先存在著,然後通過自己的選擇去決定自己的本質。

人生活在一個與自己對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雖然有選擇的自由,擁有超級能力的英雄們,是否能找出解決問題的終極之道?《守望者》大約確乎已經給出了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f42e3c83d9e83ac4a98754b0a62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