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苗中傑
本刊編輯部:松原股份稱,擬在巢湖投資建設「年產1200萬套安全系統核心部件項目」,項目總投資約3.2億元,由於該公告信息量較小,對此中小投資者該如何進行分析呢?
邱諍:對信息量較少的公告,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目前的主營以及產能等相關情況,再進行下一步的分析。松原股份的主營業務為汽車被動安全系統,汽車被動安全系統通常包含汽車車身結構、汽車安全帶總成、安全氣囊、轉向柱能量吸收裝置、安全玻璃等組成,而在2020年松原股份上市之初,公司的主要產品以汽車安全帶總成為主,特殊座椅安全裝置為輔。目前公司的主導產品仍以汽車安全帶總成為主,並新增氣囊和方向盤兩項業務。
上市之初,公司的汽車安全帶總成產能約1160.44萬套(包含特殊座椅安全裝置),2020年公司上市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於年產1325萬條汽車安全帶總成生產項目和年產150萬套安全氣囊生產項目(目前均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2023年8月,松原股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獲得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此次公司發行可轉債主要投向年產1330萬套汽車安全系統及配套零部件項目(一期工程),該項目達產後,公司將新增方向盤總成產能130萬套和氣囊總成產能400萬套。
通過上述可知,目前松原股份的汽車安全帶總成產能合計已從上市之初的1160.44萬套增至2485.44萬套(含特殊座椅安全裝置),而根據公司發行可轉債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22年,公司的汽車安全氣囊產能為150萬套,汽車方向盤產能為68.11萬套。因此在公司可轉債募投項目投產後,公司的汽車安全氣囊產能將從150萬套增加至550萬套,擴產比例266.67%,汽車方向盤產能則從68.11萬套增加至330萬條,擴產比例為190.87%。
本刊編輯部:公司幾項主營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而公司大幅擴張產能後,其銷售前景又如何呢?
邱諍:目前安全帶平均單車價值在350元-400元,按照2022年我國乘用車產量為2381.35萬輛進行測算,安全帶市場規模在83.35億元-95.25億元;汽車方向盤的單車價值在80元-200元左右,按此測算的汽車方向盤市場規模約為19.05億元-47.63億元;目前安全氣囊平均單車價值量在150元-400元,按此測算市場規模在35.72億元-95.25億元。
但需要了解的是,汽車被動安全系統行業壁壘高,全球市場份額較為集中,目前全球僅有3-4家汽車安全系統核心供應商,行業呈現外資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導致自主品牌供應商市占率低。作為汽車被動安全國內自主品牌中惟一一家上市公司,松原股份2022年的營業收入僅為9.92億元。
隨著汽車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進程的加快,作為國內自主品牌汽車被動安全系統領域的龍頭企業,松原股份擴大產能無可厚非,但從目前公司近年來的營業收入看,公司各項產品的銷量提升並不是十分明顯,且產能利用率較低。
2020年至2022年,松原股份汽車安全帶總成銷售量分別為1064.76萬套、1366.03萬套和1470.94萬套,雖然2021年較2020年有約28%的提升,但2022年較2021年僅提升了7.68%。而公司新增的氣囊和方向盤產品銷量則提升較快,2020年這兩項產品銷量均為零,2021和2022年,公司氣囊銷售量分別為1.72萬套和54.42萬套;同期公司方向盤銷售量分別為1.71萬套和34.94萬套。
本刊編輯部:看來公司的氣囊和方向盤產品銷量還不錯。
邱諍:作為新產品,公司2022年氣囊和方向盤產品銷量的提升確實可圈可點,但需要了解的是,2022年這兩項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41.11%和55.78%。而2023年上半年公司氣囊產品的銷售額為4238.41萬元,較上年同期的3863.01萬元僅增加了9.72%,而公司方向盤產品2023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為2370.18萬元,與上年同期的2355.22萬元相比,幾乎沒有增長。
這兩項新的產品目前產能利用率極低,根據上述,公司還要在現有產能的基礎上,分別擴產266.67%和190.87%,屆時新增產能如何消化尚存疑問。而本周公司再次公告新建「年產1200萬套安全系統核心部件項目」,雖然目前還無法準確判斷該1200萬套安全系統核心部件項目究竟是汽車安全帶總成,還是氣囊和方向盤產品,但從目前公司的產能利用率來看,若公司產能利用率不能快速提升,無論是哪種產品,其銷售前景都應謹慎對待。
松原股份在2023年8月發行的可轉債說明書中稱,預計2023年7-12月安全氣囊和方向盤的訂單分別將達到16630.01萬元和6348.47萬元,該預測能否達標,將在年報中立見分曉。
(本文已刊發於11月25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所涉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