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特殊時間點為學生築牢「心防」

2024-10-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成績不是唯一,親子關係、穩定的情緒才決定孩子的未來。」近日,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留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對頻繁出現肚子痛,尤其在校期間發作特別多的學生皓皓如此診斷,醫生認為孩子肚子痛很可能是由情緒焦慮引起的。

其實,許多教師都遇到過皓皓這樣的學生,有人認為這只是學生不想學習的藉口。但不可否認,有些學生確實會因為精神壓力而出現軀體反應。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求助信號,就會錯過幫助學生度過心理危機的最佳時機。

心理健康,身體才能更健康。在第33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前夕,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舉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就做好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強調把心理健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科學治理,逐步形成以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核心、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班主任為骨幹、全體教師為基本力量的全員育人工作格局。

做好新時代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既是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答題」,也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在專業師資未能到位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家長如何有效做好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呢?不妨關注幾個特殊時間點。

一是關注開學前後的時間點。開學第一天或第一周,總有一些學生不能快速從居家放鬆狀態轉變到學習者的角色。比如春季學期開學時,有的孩子可能沉浸在春節的祥和氛圍中,一下回到校園又要上課又要寫作業,難免跟不上節奏;有的孩子則要面對家長再次外出務工的情況,情緒低落。如果是秋季學期開學,有的孩子可能還沉浸在暑假的旅遊生活中,心思沒有回到學校。

種種反差和不適都會導致孩子內心產生波動。而不同的孩子適應的速度也不同,因此在開學前,家長要配合學校,讓孩子提前做好準備,無論作息時間還是行為習慣都要及時調整。學校則應該關注有特殊情況的家庭,為個別出現異常的孩子及時提供服務,幫助孩子完成角色轉變。

二是關注考試前後的時間點。考試前後學生的心理起伏總是難以平靜,這一點中學生尤為明顯,因為他們面臨中高考,每一次考試都是對學習成果的檢驗,每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都可能影響最終的成績。這是中學生心理波動較大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此同時,學生之間的比較、家長對成績的過度關注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因此,一場考試結束後,教師在客觀分析形勢的基礎上要因人施策,既要幫助學生正確評估自己的現狀,又要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給予鼓勵和指導,避免學生長時間陷入不良情緒之中。

三是關注身處特殊階段的學生。班級中,一些學生家庭難免會出現變故,處於特殊階段的學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注關心。對此,學校可以班級為單位,定期進行信息摸底,做到一生一檔,並做好保密工作。同時,安排班主任或其他科任教師在適當時機與學生談話,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

在隨班就讀的政策下,學校中也會有一些特殊學生,這樣的學生往往不善與人交流和表達自己,在與同伴交往中可能會承受異樣的目光,內心也會產生波動。教師對這樣的學生要給予更多關注和引導,幫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也導致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很難找到有力的抓手。學校和教師不妨關注以上3個特殊時間點,從小處著手、從學生成長規律入手,既能高效運行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又能幫助學生渡過一個個難關,養成積極的心態,走向精彩未來。

(作者單位系湖北省潛江市園林第二初級中學)

《中國教師報》2024年10月16日第3版

作者:蔡高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e1f5a047753620fbcba836bdd3762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