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原著:馮華成屢次背叛,周蓉卻從不後悔的真實隱情

2022-02-11     濤濤文化沙龍

原標題:《人世間》原著:馮華成屢次背叛,周蓉卻從不後悔的真實隱情

周蓉是周家老二,從小就聰明漂亮,她是整個光字片最漂亮的女孩。

她信仰愛情,為了愛情可以私自遠赴貴州,跟馮華成結婚並生女。為此她多年都未能回家。

她忠於婚姻,明明身邊有個忠實的追求者蔡曉光,周蓉的心中卻只有馮華成。

周蓉為馮華成,奉獻了一個女孩子最美好的青春,陪著他在山區里吃苦。

這麼一個 為愛而生的女孩,在知道丈夫背叛自己後, 曾經抱著一棵大樹痛哭失聲。

在原著 中,馮華成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她,先是和前妻廝混在一起,後來又把不同的女人領回家。

周蓉撞見馮華成的每一次背叛,都心碎欲絕。

後來,忍無可忍的周蓉終於離婚。可是,在離婚後她看到馮華成發表的一首詩,居然用「無怨無悔」來總結她對馮華成的感情。

她為馮華成付出那麼多,卻屢次遭受背叛,為何她即便離婚也還是無怨無悔?

我看了原著才知道這裡面的真實隱情。

因為周蓉對馮華成的感情,始於欲,終於愛。

說白了,周蓉從一開始就沒弄清楚,她對馮華成的感情不是因為愛,而是欲。而他們的感情終結時,卻是因為愛情。

周蓉的遭遇告訴我們,女孩在談戀愛時,有兩點是最該注意的 ,注意到這兩點,可以規避一些不幸。

1馮華成的詩激起周蓉的崇拜欲

原著中描寫了那個特殊年代,周蓉的哥哥周秉義本是市一中的高三學生,他本來是要考大學的。「文革」開始後,他的大學夢成為泡影。

在上山下鄉前的那段時間,他跟郝冬梅既不能升學也不能工作,於是就躲在家裡偷看「禁書」。

他們經常拉上窗簾,一個讀一個聽,還就書中的人物討論。當時周秉昆和周蓉以及蔡曉光都是參與者。

這段時間的讀書,給他們奠定了一些文學基礎,蔡曉光就是因此才走上創作之路的。

周蓉也是文學愛好者 ,她在初中時曾經看到過馮華成發表的詩,就給馮華成寫信,一來二去,少女心中對那個素未謀面的詩人產生了特殊的情愫。

這時候的周蓉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她根本分不清自己對馮華成是愛情還是崇拜,就瞞著父母到北京去見他了。

後來,蔡曉光跟周秉昆說起此事時,連一向木訥的周秉昆都說,姐姐是愛上了馮華成的詩,而不是馮華成這個人。

蔡曉光低頭輕輕地說了句,有時候人和詩是分不清的。

是的,恐怕就連周蓉自己,也分不清她是愛馮華成這個人還是愛上了他的詩。

大多時候,一個女人對男人的好感通常是從崇拜開始的。這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女孩,可以從崇拜一個偶像到迷戀,但那真的是愛情嗎?

愛情從來都是雙向奔赴的,單方面的崇拜或好感都不是真正的愛情。

但周蓉以為是愛情,所以,她在火車站送走大哥後,又吻別父親,接著給母親和弟弟留下一封信,就不遠萬里去尋愛了。

彼時,周蓉的信仰就是愛情。在作家的書中,周蓉就是一個為愛而生的女性。

她對馮華成是從崇拜上升的好感。到最後義無反顧地尋愛。她給媽媽和弟弟留下的信中也寫了:媽媽認為女孩的好年華就那麼幾年,但她認為好人生比好年華更重要。

周蓉認為的好人生就是能夠和愛的人在一起,但她卻並不了解馮華成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而是僅憑崇拜累積起來的好感就覺得那是她愛的人。

這些,都為周蓉後來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2被下放的馮華成激發了她的保護欲

當初,周秉昆在第一眼見鄭娟時就被迷住了,不僅是因為鄭娟的美,還有鄭娟的處境,都激發了周秉昆骨子裡對弱者的保護欲。

每個人身上都有 對弱者的保護欲,周蓉也不例外。當她瞞著父母去北京時,看到了自己寫給馮華成的信和明信片都按時間順序貼在揭發他的大字報旁邊 。

周蓉心裡升騰起複雜的情緒。

去北京之前,周蓉在心裡無數次描繪過她見到馮華成時的情景,肯定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但他們真正的見面,卻一點也不詩意。

馮華成正在被批鬥。然後馮華成看到了她,此前他們互相給過對方照片。所以馮華成很快就認出她就是那個經常寫信的女孩。

馮華成看到周蓉後,因為一直看著她 不肯低頭。結果被抽了皮帶,額角鮮血直流。

周蓉就是在那一刻,決定要跟馮華成共患難。那一刻,她骨子裡的保護欲被馮華成的悲慘徹底激發出來,就有了她後來的不告而別。

當然,僅憑愛情,還不足以讓她拋下父母和哥哥弟弟。周蓉明知道父母會阻止,卻還是義無反顧地留下書信前去貴州,一方面固然是出於她所認為的愛情,另一方面是周蓉骨子裡的叛逆。

這點,原著中也用了大量筆墨來描寫她的叛逆。

周家三兄妹中,秉義繼承了母親的一團和氣,秉昆繼承了父親的一根筋,愛認死理,只有周蓉從骨子裡天生叛逆。

最明顯的例子是,周蓉從小就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老師找她談話,說只要她一直保持這樣的成績,那麼學校將來會保送她到市裡最好的中學去。

被保送本來是一件挺光榮的事,但是周蓉卻拒絕了,理由是她想上哪所中學是她自己的事。拒絕老師的好意倒也罷了,她竟然讓老師趁早打消保送的念頭。

當時周蓉上小學五年級,她的話讓老師們都大為驚訝。覺得這個孩子身上有著與眾不同的可愛,於是笑著跟她說:誰打消念頭可不是你說了算。

老師們以為周蓉只是小孩子任性,說過就完了。誰知周蓉在考試時自己放水,還真就上了離家近,卻很一般的中學。

周蓉的叛逆才會讓她放棄一切奔向貴州,馮華成當時是被批鬥改造的對象,這又激發了她骨子裡對弱者的保護欲。

她對馮華成,由最初的崇拜欲到後來的保護欲。在貴州,她才真正愛上了他。還生了下女兒馮玥。

他們在貴州,度過了整整十年的歲月。

那是周蓉認為最美好的歲月。

3馮華成屢次背叛,徹底打碎了她心中的愛情

電視劇中,馮華成在北大念詩,周蓉在台下滿眼星星看著丈夫,連哥哥跟她說蔡曉光的事情,都被她打斷。

在她心裡,馮華成才是第一位的。她在北大時,依然對丈夫滿是崇拜。

在原著中,周蓉卻跟馮華成發生了劇烈的爭吵,因為那場詩歌朗誦會是她主持的,她驚訝地發現丈夫居然在利用她,利用一切機會沽名釣譽。

原著中是這樣描寫的:

周蓉從她詩人先生的臉上,發現了她最不願看到的一面,沽名釣譽,不擇手段。

那一刻,她震驚了。她是那種眼裡不揉沙子的人,真像有些人說的 ,她冰雪聰明,仿佛天生就擁有「讀心術」的本領。十多年來,他們夫妻間從未發生過什麼齟齬,過得是一種與名利完全絕緣的日子。他們的生活詞典中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

當年,周蓉從不曾對馮華成使用「讀心術」,那種天賦幾乎徹底退化了。然而,在這場情詩朗誦會上,在與馮華成的辯駁中,周蓉的那種天賦又自然而然地恢復了。好比一個十年不曾游泳的人,一旦落入深水,出於求生的本能,游泳本領自然而然地重新喚醒了。

通過與馮華成的爭論,她因自己的新發現而震驚。

這一刻的周蓉終於發現,之前自己一直看錯了馮華成,他哪裡是她想像中那般美好?他是一個利用一切手段往上爬的人。

周蓉認清了馮華成的真面目,她雖然心中失望,卻從沒想過要跟他分開。

畢竟 ,婚姻不是兒戲,她不能因為對丈夫失望就離開。

但馮華成給她帶來的「驚喜」卻越來越多。

他因為對工作不滿整天喝酒,卻又把一切責任歸結到周蓉身上,說如果不是為了周蓉,他不會接受這份工作。

周蓉很生氣,反問他:當初要不是因為愛上你,我會到貴州去嗎?

馮華成卻說:愛上我你不吃虧,現在我讓你成為了北京人。知道不?有的女人願意為了北京戶口跟我上床。

周蓉怒道:胡說,沒有你,我照樣上北大。

周蓉越來越寒心,因為她發現自己居然被丈夫騙了很多年。

馮華成當初說是未婚,其實他有過婚姻,前妻是一位副部長的女兒,當年他被宣布為「反動詩人」,前妻就和他離婚後又再婚。

這次聽說他平反了,前妻找到他,想要破鏡重圓。結果兩人約會時被前妻現任丈夫發現,馮華成給人家寫了一封保證書,這才得以平息。

周蓉的心碎了,曾經愛情至上的她覺得自己的愛情被玷污了。她提出離婚,馮華成下跪道歉,周蓉想到女兒,再一次原諒他。

但隨後,她的心又無數次被馮華成擊碎。

因為馮華成是詩人,有很多像周蓉一樣喜歡詩歌的女孩對他極度崇拜。

周蓉忙於碩士畢業論文。在回家時,她撞見了任何一個妻子都不願撞見的事。她狠狠扇了他一耳光。馮華成下跪道歉。

周蓉的心在滴血,丈夫一次次挑戰她的底線,她也想過離婚。但十多年的夫妻牽絆太多,不是說割捨就能割捨的。

作家王皮皮說過:結婚與離婚 ,都是割捨於較量,手起刀落,從來都只是神話。

十多年的夫妻,十多年的青春,還有共同的女兒,這些,都讓周蓉狠不下心跟馮華成分手。

馮華成身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女詩歌愛好者和女記者,她們大多年輕,都喜歡聽他高談闊論「詩性美學」。

她扇了他一記耳光。

他跪下了。

除了再次原諒,她也沒有別的辦法。

他同樣原諒了自己,舊戲重演。她們的家似乎變成了「女子詩歌講習所」,講到床上去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一課。

周蓉已經不再生氣了,她很平靜地問他為何要這麼做?

馮華成卻告訴她:

我總覺得那十年太虧了,想補償一下自己。歲月不饒人,不加快補償就來不及了。僅僅靠詩歌創作,我已經感覺不到人生的充實。

馮華成說的話在周蓉聽來是那麼諷刺,她以為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原來在丈夫眼裡卻是最虧的十年。馮華成用這樣的理由來讓她這個妻子蒙羞。而她曾經為了他,要跟爸媽和家人斷絕關係。

周蓉的心麻木地痛苦著。

她終於意識到,她跟他已經走到了盡頭。

她提出離婚。女兒跟她,她不要馮華成任何的撫養費 。馮華成答應了。

周蓉在回北大的路上,抱住了一棵老槐樹失聲痛哭。

4離婚後的周蓉對之前那段感情無怨無悔

離婚後周蓉在雜誌上看到馮華成創作的一首長詩,標題是《我的「洞府」生涯》,那是馮華成寫給周蓉的一首詩,他在詩中把周蓉比作女王,受宙斯派遣,到人間來庇護他。

他在詩中把他們夫妻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描繪出來。

那首詩引發很多學者的高度評價,全都是讚美之詞。

周蓉很平靜地看完整首詩,很感動,卻並未熱淚盈眶。她認為最有資格評論這首詩的是自己。

那一刻,她頭腦中閃現出四個字:無怨無悔。

至此,周蓉給自己這段感情做了總結。她和馮華成的感情始於崇拜欲和保護欲,在貴州那十年她漸漸愛上他,回北京後她才逐漸發現馮華成的真面目。

她用十年青春認清楚一個人。但她卻並不後悔。

因為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她用十年好年華換取一個清醒人生,值了!

作家劉娜說過:成長的本質,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背叛。我們背叛了那個懦弱的,逃避的,痛苦的,崩潰的自己,才能在歲月和修行的治癒里,和那個勇敢的,真實的,舒展的,平和的自己相遇。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不斷經歷挫折,然後去醒悟,去成長,最終遇到更好的自己。

周蓉遭遇背叛卻無悔,只因在她心中,不管那段感情多麼齟齬,那都是她人生的必修課,經此一事,她才真正成長。這些遭遇和磨難,於她而言,都是值得的。

寫在最後

周蓉年輕時出於崇拜和同情,自認為愛上了馮華成,其實那只不過是她年少時不成熟的一廂情願罷了。

馮華成之所以接受她,是想利用她是工人階級女兒的保護傘來庇護自己。

周蓉後來是學校最年輕的副教授,她的課深受學生們的歡迎。

她用自己的人生經歷告誡女孩子們,切不可盲目把崇拜和同情當做愛情。這兩點是愛情中的大忌。

她在學生們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等來了她一直不曾在意的愛情。

漫漫紅塵 ,每個人都會在這人世間經歷磨難的時候,只要我們堅守信念,心懷陽光,不抱怨,在逆境時積極去抗爭,堅定地守護我們的幸福。

我們會發現,人生中處處都是美好!逆境中也同樣有芬芳的鮮花。

周蓉年輕時愛錯人,每個人都有青春年少時,愛錯了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沉迷於痛苦不可自拔。周蓉沒有沉迷於痛苦中,而是及時止損,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鄭娟也曾遭遇過不幸,她靠自己的自強自立,得到周秉昆的愛,同樣活出了平和的人生。

人世間不能事事如意,倘若換個思路,調整心態,接受並去改變那些不如意,我們都將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d74fe468a106766cce807387bc8c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