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弱的問一句,你們都幾天拉一次便便?」
一條消息在大家聊得火熱的親戚微信群里刷過。
「正常當然一天一次啊。」
「有規律就行,最多不能超過三天拉一次。」
「按我說還是一天一次最健康,不然你的便便都會被腸子又吸收了,多噁心啊!」
......
剛子看著自己的家庭微信群,親戚們雜七雜八地討論了起來,卻沒有一個比較靠譜的答案。他自己現在每次都是隔了三天才大便一次,有時候甚至四天,最長試過一周才拉一次,但這麼久才拉,便便的量卻很少。
剛子有點尷尬又有點害怕,萬一真的像三姑說的:超過三天不拉,腸子就會反吸收糞便,剛子想想都覺得有點噁心想吐。
事實真的是像剛子的三姑說那樣嗎?糞便本來就是殘渣,還能被反吸收?一天一次和三天一次排便的人,誰的身體健康呢?
一、排便多少次是腸癌的預兆?
其實提起排便的次數與腸癌有關,這個說法是不太準確的,不能說錯,是因為與腸癌有關的是排便習慣的改變,而不是單純的看次數。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排便規律和次數?
首先看便血狀況。有腸癌的人,輕者就會有便血問題,重者有膿血便問題,但通常會被醫院初判為痢疾或痔瘡出血,因此延誤最佳治療時間。正常情況是不會有便血情況,痢疾或痔瘡出血也是暫時性,如果出現長期,則有可能造成繼發性貧血,腸癌也是機率很大。
腸癌患者不定期會有腹痛表現,這與腸癌內部感染惡化有直接關聯。腸癌通常是不完全性腸梗阻性腹痛,以陣發性絞痛為主,緩和後又出現類似症狀,如果長期性反覆就要警惕了。
此外排便習慣與腸癌也有一定關聯。一般來說排便次數和形狀突然性改變且越演越烈,需要注意腸道健康。如每天一次大便,改變成3-4次,且持續時間長。又或者大便形狀突然變成液態狀,並帶有膿血,腸道內出血機率非常高。尤其是生活習慣不好,大便無規律,腸道功能基本處於紊亂狀態,長期以往就會造成內出血,最後演變成癌症。
二、大便總黏馬桶是腸癌先兆?是危言聳聽!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副主任醫師馮強提出觀點,網絡盛傳的大便黏馬桶是結腸癌先兆是錯誤的,實屬危言聳聽。
首先要對大便的構成有所了解,它主要是由無法吸收的膳食纖維、蛋白質、無機物等,因此提倡多吃膳食纖維,就是因為膳食纖維是大便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飲食結構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高,通常會出現便秘現象。
其次應該知道飲食習慣偏肉食愛好者,接觸高油高脂食物機率很高,這些食物在烹飪過程中更容易產生致癌物——雜環胺,它也是誘導大腸癌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對腸道刺激性很高的食物就是脂肪,脂肪需要透過肝臟合成膽酸幫助消化,而膽酸與腸道中的細菌會結合成刺激腸道的代謝物,它能促進腫瘤細胞增長。因此高油高脂食物對腸道刺激性很高。
而大便黏在馬桶上一般指的是大便不成形的狀態,這不能直接表明與癌症有直接關係,但可以得出的結論,你的飲食構造出現問題。此時應該及時調整飲食結構,觀察一段時間大便形狀,如無緩解,就需要到醫院檢查看看。
三、放屁太多,是腸癌「找」上你了?
網上許多網友們還盛傳:放屁的次數預示著腸道的健康,如果放屁次數太多就是腸癌來了!
其實這句話的前半段還真說對了,放屁可能是因為腸道的蠕動導致身體內的「廢氣」從肛門排出,我們平時進食過多富含澱粉類物質的食物如番薯、芋頭、南瓜、土豆等的時候,這些澱粉類物質在消化道內消化吸收容易產生氣體,就會引起我們放屁的增加。
腸道不健康、感染生病的時候,確實會因為腹瀉腹痛而導致間歇性放屁,且氣味濃烈難聞。但無論是專家研究發現還是醫學上的病症,都沒有說明放屁次數與腸癌的關係,經常放屁也不意味著就是腸癌,大家也不用太過於恐慌而自己嚇自己!
四、除了排便習慣,腸癌的預兆還有哪些?
其實想要知道身體是否有不適,特別是腸癌,還是有跡可尋。腫瘤長大需要占用腸道面積,導致腸道內壁較窄,此時肛門會無法排氣排便,會有肚脹不適感。
其次腫瘤在體內增生過程中需要吸取大量營養,體積增大的同時會與腸道摩擦,形成內部出血,這與痔瘡的外出血有質的區別。
最後應該觀察大便次數、形狀等規律,如果出現紊亂,同時伴隨出血,很有可能是腸癌的先兆反應。
四,如何預防腸癌?
其實腸癌是早發現早治療,因此預防也大於治療。那麼如何預防腸癌,這與生活習慣有很大關係,尤其是生活不規律的人,及早改變會有助於身體走向正軌。
1、良好生活習慣
戒煙、戒酒、養成運動習慣,這是必須要改變的生活習慣。要知道香煙會提升患腸癌1.2倍機率,酒精會提升患腸癌1.41倍機率,肥胖患者會提升患腸癌1.45倍機率,因此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預防癌症的首要目標。
2、多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加身體基礎代謝率,有利於大便順利排出,不容易囤積宿便。有研究表明,每天養成30分鐘以上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減少腸道息肉轉變成大腸癌的機率。
3、健康飲食
何為健康飲食,一定是增加膳食纖維和水分。膳食纖維可以有效促進大便形狀形成,可以降低患癌風險。水分可促進腸道蠕動,增加代謝,還能濕潤腸道,對大便形成過程中有一定良性作用。平時建議多喝白開水,多吃綠葉蔬菜。
腸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治療,治癒後5年生存率衛95%-100%,可見只要早發現,腸癌基本對身體危害不大。但最怕的是平時有先兆卻沒有察覺,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產生。
參考資料:[1] 鳳健.專家解析:一天排便幾次是腸癌先兆[J].今日科苑,2014:66-67.[2] 汪莉.便血,拉響直腸癌的「警報」 大便出血可能是直腸癌的徵兆[J].大江周刊,2012(2):58-58.[3] 南方.一天排便幾次有可能徵兆腸癌?.知乎.2018.12.26[4] 馮強.大便黏馬桶,是否結腸癌先兆?[J].大眾健康,2016(6):46.[5] 楊宇飛.如何預防結直腸癌[J].中華養生保健,2015:27.[6] 紀光偉.如何預防大腸癌[J].保健與生活,2017(7):7-7.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