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中國當代藝術的泡沫時代已經過去,市場觸底,面臨嚴峻的考驗,需要尋找新思路、新方法,以求變、求新,同時回到文化本身,建立藝術價值,才能破局。這不僅是當代藝術面臨困境,也是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爆發期過後,暴露出市場發展後勁與市場資源不足的短板,亟需以一種新的模式理念和狀態來適應行業與時代的變遷,而各行業更要提振信心,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循序漸進地推動市場健康發展。
北京華辰2024春拍預展現場
語錄:結合當下市場的整體表現來看,中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亟待重啟。我們以往總是習慣性地認為藝術品拍賣是一種「高大上」的交易形式,但今天回頭再深入考察蘇富比、佳士得以及其他經營上百年的中小規模拍賣企業時發現,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它們每年會有很多場的拍賣活動,幾乎幾天一場拍賣的頻率,而且拍品的層次非常豐富,拍賣的形式也很多樣。當前,就我們行業內部看,從行業從業者,到市場中的藏家,再到政府管理部門與公眾輿論,大家似乎都對現行模式產生了慣性。但當市場爆發期過後,這種模式就明顯地暴露出市場發展後勁與市場資源不足的短板。從行業外部看,現行的法律法規、行政管理政策又鉗制我們必須延續這種模式。而這種模式在當下又暴露出其周期長、效率低、服務不到位的弊端,這也就要求我們現行的相關法規、稅收、海關政策需要及時完善,以適應並促進行業的未來發展。
點評:從已結束的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2024春拍的整體情況來看,國內市場行情出現了波動,在經歷了爆髮式增長後,市場生存條件發生變化、行業進行調整、企業開始整頓規範,現重歸於平靜穩定。回看20世紀90年代初的市場模式與當今拍賣市場的狀態,體現出隨著時代的更迭,傳統模式、經營理念、內容結構等不足以適應當下發展,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需要以一種新的模式、理念和狀態來適應行業與時代的變遷。
2022級藝術市場專業本科生 王淇睿
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甘學軍認為:「今年的春季大拍有著重要意義,它意味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火爆增長的時代已屆尾聲,新的模式和狀態亟待重啟。」
清雍正 仿永樂青花瓜瓞連綿海水紋折沿大盤
語錄:現在的拍賣行都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專業性;古董商也在調整自己的角色,以前是簡單的買賣,現在更像服務型經紀人這種角色;藏家群體其實是在擴大的,老藏家補充他們的收藏體系,新進藏家的增多也非常讓人欣喜。收藏群體和從業群體不斷年輕化。此外,線上拍賣、直播、自媒體這些交易和傳播形態,也對這個行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幾年,大眾通過自媒體打開了一扇窗,視頻、直播也讓藝術品交易走進大眾,讓更多人了解拍賣,知道古董經營的方式。通過網際網路對藝術品行業的加持,受眾面更廣,一定會吸引更多有實力、熱愛中國文化和藝術品的人進入這個領域,讓藝術品收藏「破圈」。
點評:中國藝術市場在經歷了前幾年萬眾狂歡的高峰時代後,市場進入低谷期,高峰後的沉澱是必然的,但應對市場充滿「信心」,並通過市場的合理調整,擠掉泡沫,讓更多藏品進入市場,發揮市場經濟的調控作用,使藝術品達到其應有的價格,回歸它原本的價值,從而循序漸進地推動市場健康發展,是實現目前市場繁榮發展的關鍵。
2022級藝術市場專業本科生 王碩
收藏家、自樂堂主人張志認為:「當前的市場因為經濟形勢、大環境的低迷而下調,但困難是暫時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還是未來可期,關鍵在於『信心』。」
中國嘉德2024春拍現場
語錄:面對困局,如何突變?在期望中,本季春拍畫下句號。但即便面對如此嚴峻的市場考驗,我們依然能夠在各家拍賣行中看到新的亮點,他們各出奇招,試圖找到新的運營方向和市場增長點。以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為代表的拍賣行,在本季春拍中大膽推出「無底價專場」,意圖為市場帶來新的增量,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比如保利此次增設的「藝海無界——現當代藝術無底價專題」取得了百分百成交的好成績。網絡拍賣成為新的亮點:通過網絡競拍的趨勢在本季春拍中越來越凸顯。與此同時,各大拍賣公司亦紛紛加大網絡拍賣的投入,一方面加強市場推廣和降低運營成本,另一方面吸引更多新的買家參與競拍。
點評:本季春拍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思考拍賣行業未來的機會。首先在困境中,我們需要尋找新思路、新方法,才能找到新的出路。其次,網絡拍賣的出現,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再者,我們還可以嘗試製造焦點話題的方式來吸引社會眼球,從中獲得更多的機會。
2022級藝術市場專業本科生 郭舒晗
雅昌藝術網記者羅書銀認為:「求變,求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昆明當代美術館外景
語錄:現在的當代藝術進入一種全球的「去中心化」發展的階段,東南亞的重要性逐漸凸顯,雲南不僅因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觀成為藝術家採風的傳統目的地,更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連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藝術文化橋樑。尤其是2024—2025年,我們計劃將有關東南亞的當代藝術展引入美術館。過去三年蟄伏期沉澱的很多展覽計劃,還需要我們一步步完成。我們推出了藝術家駐地項目,旨在邀請藝術家深入雲南的自然環境和文化中,創作出與雲南有著深厚聯繫的藝術作品,實現藝術與在地文化的深度融合。
點評: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一直是討論其發展的重要議題,而昆明為中國當代藝術在東南亞的發展提供先天優勢。但我們要清晰地認識到昆明在促進西南當代藝術國際化問題上所面臨的問題,和北京、上海相比,昆明的藝術機構畫廊、拍賣行格外稀缺,藏家的數量與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需要昆明憑藉其自由與包容的特點吸引更多新興的藝術家移居,重現20世紀80年代的輝煌。
2022級碩士研究生 尹立正君
昆明當代美術館館長、聯合創始人聶榮慶認為:「對文化的在地使命,鼓勵文化多樣性和城市自然的協奏。」
CourtesyPhillips楊福東《雍雀,之二》2024攝影
語錄:藝術作品賣的是好的文化,而不單單是賣形式。沒有被傳統的西方美術史語境或者是商業畫廊的語境所影響,它可能可以創造成一種新的文化語境。我們現在的藝術生態缺乏一種共同的價值觀和目標,就連一起去把中國當代藝術努力走向國際化的野心和價值觀都沒有。這些年,畫廊把藝術家的一級市場價格抬得過高,是時候回到文化本身,建立藝術的價值,認真地研究、服務和推動你所相信的藝術家作品。讓藏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把投資藝術的時長從一年、兩年拉長到十年、三十年,甚至作為留給後代的財富。
點評:中國當代藝術家面臨著複雜的文化選擇問題。他們不僅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還要在藝術表達上保持文化的獨特性與創新性。全球化雖然帶來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機會,但同時也讓藝術家的創作面臨著挑戰,他們需要平衡好市場需求與藝術水準。通過在全球藝術語境中不斷試驗與突破,中國藝術家才能創造既具有國際吸引力,又深刻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作品。
2022級藝術市場專業本科生 劉柏文
ART021聯合創始人周大為:「生態的根本性問題是創造生態的目的和改善系統。回到文化本身,建立藝術的價值,這是唯一的出路。」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索拉里斯》電影海報 1972
語錄:實際上,對二元論的質疑是另外一種政治正確的表現。我們今天接觸到的藝術史已經不是把線性藝術史當作是金科玉律的那個時代了,在放棄線性藝術的語境裡面去主張二元論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在這個二元論就只有我們和他們,而我們如何能夠去掉這種以西方為中心的二元視角,從中國藝術性的內部去看?在舊框架的破除過程中,會有你選擇的新的認識框架限制你所看到的事物本身,這是不斷存在的主體間性的體現。從本質上看,二元論並不一定是錯,我們需要將對或錯的問題,轉化為在面對一個新的現象時,什麼樣的描述是更有效的和更切實的。任何真理都是暫時的,我們需要保持時刻反思和自我質疑的能力。
點評:在當代藝術思想場中,二元論成為需要被質疑的存在,而我們在質疑的過程中,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沒有絕對的新與舊,也沒有絕對的進步與落後,這才是當代創作與表達的核心要義所在。正是在對既有知識的保持持續不安的狀態下,我們才能摘下過去固有認知所帶給我們的「有色鏡」,以今日之目光去認知今日之世界,在不確定的、瀰漫的思想場中去激活藝術與知識的活力,並從中迸發出未來更多不可被預見的可能性。
2023級碩士研究生 曹依婷
當代藝術家王魯炎認為:「不論是一元論還是二元論,我們在找一種自我質疑自我否定的方式,通過他者,通過對主體質疑和否定的過程來認識自己。」
「食蓮人海灘」展覽現場——賽麟空間
語錄:從舉辦展覽的節奏來看,畫廊上半年來的工作強度並不小,因此今年上半年畫廊的業績成果明顯高於預期,同時也在情理之中。這也給了畫廊從業人員更大的工作信心和動力。今年以來,二級市場的波動最引人注目,我們完全可以管中窺豹,從中捕捉一些市場發展趨勢。以往很多上拍作品期待能以二級市場的價格來指導一級市場。經過這輪市場收縮期後,二級市場的「看漲流通性」會更依賴商品市場的規律:一是更看重尖貨產品;二是要求產品在一級市場就供不應求,或者具有供不應求的預期,這就是「脫虛向實」。
點評:隨著疫情的霧霾散去,全球經濟開始走向復甦,中國藝術品市場秉持著求真務實的態度和穩步前行的目標,迎來了新的策略調整。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關係開始走向良性軌道,逐漸擺脫虛浮的「泡沫」。過往一、二級市場的秩序扭曲,經過本輪市場調整後,各級市場更注重挖掘精品。同時,二級市場期望一級市場充分發揮篩選作用,進一步提高准入門檻,促使更多優秀作品進入市場。這表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正在回歸理性,脫虛向實,也反映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可持續性理念。
2024級碩士研究生 張婷
當代藝術畫廊賽麟空間創始人石冠哲認為:「在本輪經濟周期內,『脫虛向實』不僅僅是二級市場的特點,更會是整個藝術市場的行業趨勢。」
北京拍賣公司2024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現場
語錄:近期,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一件事而歡欣鼓舞:在拍賣中,賣方委託價、拍賣師起拍價與拍賣公司的估價底線「三價合一」,即三價公開。普遍認為,北京的幾家重要拍賣公司這麼做,解決了中國文物與藝術品市場由來已久的一個大問題:價格公開,似乎是童叟無欺。上述拍賣企業的手段可能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這些年來,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價格體系確實比較紊亂,除了起拍價問題不是太大外,委託價與成交價的問題可說是五花八門。行業調整變遷,不能導致信心不足,場面冷清;更不能行情怪誕,人心不振;人心不振,導致殺手鐧出台,影響企業簡單從事,這便成了一把雙刃劍。
點評:目前國內幾家重要拍賣公司採取了一項重要舉措——「三價公開」。這一策略對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產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標誌著國內拍賣企業在規範操作和樹立行業標杆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實施「三價公開」機制,不僅能夠提升市場透明度,增強消費者信心,同時還能激發市場活力。公開的價格信息將有效減少價格操縱及不透明交易等行為,促進市場的公平競爭,使市場更準確地反映對文物藝術品的需求和價值。可以預見的是,採取「三價公開」機制將有助提升中國文物藝術品市場的整體健康度和專業性,為市場參與者打造一個更公平的交易環境。
2024級碩士研究生 馬夢月
人民日報原高級編輯、評論家劍武認為:「一個豐沛的、文雅的市場被簡單粗暴待之,大機率不會有好局面,甚至是飲鳩止渴。」
總編審:任軍偉 劉韜
審校:鄧歡華 夏恆 崔鵬程 鹿珈漩 齊曉瑩 尹立正君
欄目主持:馮雨晴(新聞)齊曉瑩(展覽)
鄧歡華(藝評)夏恆(熱點)鹿珈漩(拍賣)
微信編輯:薄曉彤
(以上人員均為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及碩博士研究生)
藝術市場情報站~
藝林談往·宜學筆談·藝市快報
拍賣 | 展覽 | 熱點 | 藝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