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醫學,將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按照功能分為髒和腑兩大類。五臟主要功能是貯藏精氣,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六腑則負責食物消化,營養吸收、糟粕排泄,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
在日常養生保健中五臟六腑都有各自的「天敵」,今天我們就來看下,五臟六腑最怕什麼?
心主血脈,而作息不規律、壓力過大、焦慮抑鬱、不良作息等都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變,嚴重時會發生猝死。
養心小技巧:上午11時至13時是心經當令之時,中午靜臥或靜坐30分鐘對心臟好,但不要吃完午飯後就馬上睡覺。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我們平時吃進去的所有東西,都要經過肝臟進行代謝,包括藥物、酒水等。近些年,藥物性肝損害、酒精肝、脂肪肝等的發生居高不下,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主要關係。
建議:在醫生指導下正確用藥;適度飲酒,尤其是需要應酬的人群;少吃油膩食物,適當運動。
養肝小技巧:肝的特性是主疏泄,喜條達,惡抑鬱,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生氣不要超過3分鐘,肝木舒展了,氣機就通暢了。
中醫說的脾,實際包括脾臟和胰臟兩個臟器,並經常將脾胃當作一個整體。
胃喜溫惡寒,一旦受到冷空氣或冷食刺激就會收縮痙攣,導致胃部絞痛、腹瀉等。胰腺分泌的消化液目的是為了消化攝入的食物,若暴飲暴食或空腹飲酒等,會使胰腺液分泌過度,甚至激活腺液中的消化酶,進而消化胰腺自身,這就相當於胰腺的「自殺」。
養脾小技巧:根據五味入五臟原理,甘入脾,吃甘甜食物可補養氣血、調和脾胃,可以適當吃點甘味的食物,比如山藥、紅薯等。
中醫認為,肺是用來呼吸的內臟,在五臟六腑中位置最高,覆蓋諸髒,故有「華蓋」之稱。
肺對環境要求很高,最喜歡清新的空氣,汽車尾氣、空氣污染、二手煙等都會給肺帶來傷害。數據顯示:90%的肺癌患者都是吸煙者。
養肺小技巧:立秋標誌著秋天的到來,雖然氣溫沒有明顯變化,但天地氣機已轉換,飲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滋陰的銀耳和清熱的秋梨。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去登高望遠,在清新的空氣中深呼吸,對肺好處多多。
雖然鹹味入腎,但隨著人體衰老,我們的味覺也會減退,元氣虛的時候,口味也會變重,所以生病了吃什麼都沒味兒,不知不覺就會吃的過咸。
腎占身體的1%,但卻要承受全身四分之一的廢物,多喝水能加快尿液排出,預防結石形成,減輕腎臟負擔。
養腎小技巧:牙屬腎,腎主司二便,小便時不要說話,咬緊牙齒對腎很有好處。此外,艾灸腳心或熱水泡腳,都有助於養腎。
(文章部分資料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