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現口臭?
是幽門螺旋桿菌在作怪嗎?
很有可能!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最典型症狀就是口臭,幽門螺桿菌可寄生在牙菌斑中,在口腔內感染,直接產生臭味代謝物。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等單位發布《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中的數據顯示, 我國幽門螺桿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間。
感染7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到底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發現的 唯一可以在胃內高胃酸濃度環境中生存的細菌,它通過自身生產特殊的尿素酶,釋放一些鹼性物質如氨類,中和胃酸,製造生存環境。
鹼性物質以及細菌的繁殖都對胃內環境以及胃壁結構造成破壞,導致患者出現 慢性胃炎的症狀,進一步發展還會導致胃壁糜爛病變出現 胃潰瘍,甚至是 胃部惡性腫瘤。
《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防控》白皮書中也指出,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與多種重大慢性疾病相關的致病菌,具有傳染性。幽門螺桿菌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感染率有較大差異,農村感染率高於城市,成人感染率高於兒童。而家庭內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新發感染和再感染的重要途徑。
這幾類人
尤其要查幽門螺旋桿菌
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負擔重和耐藥率高的特徵。對於存在危險因素人群,每年1次的幽門螺桿菌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存在危險因素人群包括
1、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
2、有消化性潰瘍病史的人;
3、60歲以下患者存在未經評估的消化不良症狀的人;
4、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奧美拉唑等藥物的人;
5、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的人。
目前幽門螺桿菌最常用的篩查方式為尿素呼氣試驗。其他篩查方法包括血清抗體檢測、糞便抗原檢測、快速尿素酶試驗、組織病理學檢測等。
幽門螺旋桿菌
到底要不要殺?
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在治療上有兩種情況:
1
沒有症狀
對於沒有症狀的患者,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此類患者無需過度治療,需遵醫囑定期複查即可。
2
出現症狀
對於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或檢查出胃部潰瘍已經有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的患者,則需要接受醫生正規完善的治療, 不可擅自用藥,也不建議私自中途中斷治療,以免增加幽門螺桿菌的耐藥性,加大治療難度。
而對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與否的判斷,主要還是建議大家及時就醫,請醫生做出一個專業有效的判斷,不要自作主張,以免過度醫療或延誤病情。
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目前主要是採取四聯療法,即一種抑制胃酸藥物+一種胃黏膜保護劑+兩種以上抗生素。
在治療期間用藥量較大,種類較多,過多的藥物攝入也同樣可能加重胃部不適感,必要時也可以遵醫囑服用一些中成藥製劑,幫助殺菌並緩解胃部不適感。
生活中如何預防
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要做好這些事:
1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注重餐飲衛生,飯前便後勤洗手,增強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提倡分餐制,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和飲用受污染的水。
2
多吃新鮮食品
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食物,多吃新鮮食品。
3
忌辛辣,少飲酒
避免過於粗糙、濃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長期飲酒。
4
定期體檢
對於一些特定人群要加強篩查。 有腫瘤家族史,特別是胃癌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的人群,要增加健康體檢的頻率,加強對幽門螺桿菌的篩查防治。 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也要及時檢測。
編輯 | 慢慢
來源 | 綜合健康時報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