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闡教門下有大名鼎鼎的十二金仙,但鮮有人知,除了十二金仙,闡教還有一位金仙,由於不在十二金仙之列,是所謂的「雜牌金仙」。
這位金仙雖然是個「雜牌」,但實力卻不遜於十二金仙,甚至可以說,他的法力比闡教大多數金仙都強,可以和燃燈道人一較高下。
他就是雲中子。雲中子雖是金仙,但實力可能已接近大羅金仙,相當於「准大羅金仙」。
由於元始天尊秉持道德門第取人的收徒理念,闡教集團天賦異稟的弟子並不多,雲中子能達到「准大羅金仙」的修為,顯然是闡教弟子中的佼佼者,可是,他似乎並不受元始天尊器重,這是為什麼?
可能與雲中子獨立獨行的性格有關。
元始天尊策劃封神大業,利用武王伐紂之戰,將三界封神榜上有緣人捲入其中,使其應劫而死,然後讓姜子牙將其封神,向天庭集團輸送人才。
闡教弟子無不遵從師命,輔佐元始天尊完成封神大業,十二金仙更是親自下山,助西岐一臂之力。
但云中子是個例外,起初他並不支持封神大業,他認為利用戰爭的方式向天庭輸送人才,對黎民百姓未免太殘酷。然而,殷商氣數已盡,武王伐紂乃是天命,即使元始天尊不策劃封神大業,這場戰爭也難以避免。
為了讓黎民百姓免遭戰亂之苦,雲中子竟然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逆天改命」。
如何逆天改命?雲中子深知,武王伐紂的理由,乃是紂王昏庸無道,而紂王昏庸無道的原因,是因為受九尾狐妲己蠱惑,那麼,只要除掉蠱惑紂王的九尾狐,紂王就不會變得昏庸無道;紂王若不是昏庸無道之君,武王就沒有伐紂的理由,天下就不會發生戰亂。
於是,雲中子決定前往殷商國都朝歌,面見紂王,秘授他除掉九尾狐之法。
若真能除掉九尾狐妲己,天命也許真能更改,只可惜,雲中子駕臨朝歌的那一刻,就註定他會失敗。
當朝臣向紂王稟告雲中子的到來,紂王根本沒有接見雲中子的誠意,他最後之所以接見雲中子,完全是為了避免落人話柄。書中寫道,紂王自思:「文武諸臣還抱本伺候,不如宣道者見朕閒談,省得百官紛紛議論,且免朕拒諫之名。」
見到雲中子後,紂王居然大擺帝王架子,見雲中子只是作揖,沒有跪拜,竟暗中發怒道:「天子占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你雖是方外,卻也在朕版圖之內,這等可惡。」
紂王對雲中子就這這種態度,又豈會對雲中子言聽計從,除掉他最寵愛的妲己?
雲中子當然也明白,所以,他沒有半個字提到九尾狐妲己,只是說:「宮中可能有妖精作祟,送陛下一把桃木劍,將此劍放在宮內三日,便可除掉妖精。」
紂王將信將疑地收下桃木劍。
此劍果然非同一般,放在宮內第一日,便讓九尾狐妲己心神不寧。紂王一見妲己抱恙,心疼不已,卻全然沒將她和雲中子的桃木劍聯繫起來,懷疑她就是雲中子所說的妖精。
但最後紂王還是認為兩者有關聯,但不是認為妲己是妖精,恰恰相反,他認為雲中子才是妖道,她的妲己小姐姐之所以身體抱恙,全是這個妖道的桃木劍作祟。於是取下桃木劍,一把大火,將其燒成灰燼。
得知紂王燒掉桃木劍,雲中子長嘆一聲,徹底對紂王死心。
正因如此,雲中子不再反對封神之戰,反而轉而全力以赴支持,還收下文王第一百子雷震子為弟子,傳授一身本領,並讓他下山輔佐西岐。雷震子不負雲中子所望,封神之戰中立下赫赫戰功,且全身而退,沒有應劫封神,後肉身成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