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新體系、新空間:信用經濟開啟大發展時代 | 第二屆中國信用經濟發展峰會

2023-01-12     零壹財經

原標題:新模式、新體系、新空間:信用經濟開啟大發展時代 | 第二屆中國信用經濟發展峰會

為促進數字經濟和信用經濟發展,助力社會信用體系高質量發展, 2023年1月6日,由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專委會、深圳信用促進會、零壹智庫、《陸家嘴》雜誌、《價值線》雜誌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信用經濟發展峰會暨零壹智庫年度峰會」在線上成功舉辦。

本次峰會以「構建數據基礎制度,促進信用經濟發展」為主題,圍繞數字經濟、信用經濟等專業話題開展討論。會議由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研究小組提供學術支持。

會議伊始,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新海、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信用監管處副處長許永茂、零壹智庫CEO柏亮代表主辦方致辭。

劉新海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於信用經濟相關的內容進行解讀分析。首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第二,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第三,要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第四,要更大力度的吸引和利用外資。他表示,這四個方面的背後,包含很多信用經濟的邏輯,需要我們用更好的信用信息服務和徵信基礎設施來支撐。

許永茂表示,信用信息蘊含巨大的數字價值,隨著產業數字化進程加快,夯實經濟領域的信用基礎,有利於擴大交易規模,增強交易成功率,防範和控制信用風險。為了充分推動信用服務實體經濟,深入挖掘信用數據經濟價值,深圳市打造「信易貸」平台,形成基於公共信用評價的純信用融資模式。此外,深圳市各相關部門也通過信用手段,結合擔保、保理等模式,為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提升抵禦風險能力、增強守信意識。以信用經濟為顯著特徵的新動能正讓深圳企業煥發新活力。

柏亮表示,一年多來,我們經歷了最嚴酷的疫情,社會經濟發生很多變化,信用經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徵信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都在進行相關的制度建設推進,尤其是徵信體系相關政策和制度落地,正在深刻改變徵信及其相關生態體系的格局;另一方面,數字經濟依然保持在高速發展,對社會生活的滲透進一步加深,而數據要素市場相關制度的逐步確立,尤其是「數據二十條」提出的四大數據基礎制度建設,將為信用經濟打開全新的市場空間,並催生一個豐富的數據和信用生態體系。

會上, 零壹智庫、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院、深圳市信用促進會、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宣布將聯合發起成立 中國信用經濟智庫,為信用行業的發展建立具有全球視野、未來視角,構建數字生態,促進創新和規範的開放式智庫平台。

一、兩大報告重磅出爐:聚焦數字科技服務商和金融信創產業

1、《數智引擎驅動增長:中國數字科技服務商圖譜報告2022》【點擊「數字科技服務商」 看報告全文】

在本次峰會上, 零壹智庫副總裁、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發布了《數智引擎驅動增長:中國數字科技服務商圖譜報告2022》,這也是零壹智庫第二年發布相關報告。報告從全球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的中國模式、產業數字化的發展以及數字科技服務商圖譜等維度進行了分析。

報告由零壹智庫作為研究機構,由零壹財經、《陸家嘴》雜誌、《價值線》雜誌聯合發布,並得到了薩摩耶雲科技集團、同盾科技和中壬銀興的研究和案例支持,由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

在報告中,零壹智庫對約100家數字科技服務商進行了線上問卷調研,涉及的領域主要包括金融、政務、製造、醫療健康、商業零售、供應鏈、教育、娛樂等。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是這些公司選擇應用最多的技術,技術應用率達到73%、64%和41%。從被調研數字科技服務商業務痛點來看,主要分成三個方面,自身問題,市場和競爭問題,疫情和行業政策問題。相比2021年的調研,對於疫情後的客戶艱難預算減少,市場獲客和推廣,以及疫情未來的不確定性問題在2022年較為集中。

2、《從外圍到核心:中國金融信創產業發展報告2022》

會議現場, 零壹智庫高級分析師李昕發布了《從外圍到核心:金融信創產業發展報告2022》。報告由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作為研究機構,零壹財經、《陸家嘴》雜誌、數字化講習所聯合發布,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學部、香港科技大學數字金融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報告從歷史沿革、行業近況、金融信創案例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報告顯示, 2022年,我國積極推進「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國家戰略,金融信創迎來全面爆發階段,金融、教育等行業信創有望迎來3至5年的黃金期。

據零壹智庫、數字化講習所不完全統計,金融信創起步於2020年7月左右,項目多以OA辦公系統為主。2021年,金融機構對於信創產業基礎硬體和基礎軟體的採購需求量較大。2022年,金融信創項目數同比增長300%,並且呈現向核心業務系統和雲資源網絡基礎建設等發力的趨勢。另外,在金融機構中,銀行和證券信創參與度較高,分別占6成和2成。值得一提的是,中小銀行對信創建設持續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二、觀點激盪:關鍵詞——信用經濟新機遇、數據流通和治理、技術角度看信用經濟

會議上半場「主題演講」環節,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原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汪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深圳數據交易所市場拓展負責人李東陽等嘉賓就信用經濟新機遇、信用建設、信用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數據治理創新、深圳數據交易所探索與實踐等話題暢所欲言。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圍繞「數字時代,信用經濟面臨新的機遇」發表了主題致辭。汪揚表示,數據是信用經濟的基石,而信用則是整個現代經濟的基石。在數字經濟時代,信用經濟面臨新的機遇。第一、數據的豐富,讓信用經濟有了更強大的基礎,更深厚的潛力。第二、數據要素交易市場的發展,將發展出新的信用經濟模式。第三、區塊鏈、元宇宙和Web3.0帶來全新的經濟形態和生態,同樣也將帶來全新的信用經濟摸式。

原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副主任汪路以「下一步我國信用建設,最需要構建什麼數據基礎制度?」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汪路提出,中國目前商務信用領域問題很大,說明在商務信用領域徵信制度特別是基礎徵信制度存在很大的短板。他認為,在下一步信用建設中,全社會形成共識,明確把商務信用基礎徵信,作為為信用服務的一項最重要的數據基礎制度來重點建設,建立可持續的商務信用數據採集及分享機制,提供商務信用報告等商務信用信息服務,意義重大。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韓家平發表了題為「以信用服務實體經濟 改善中小企業現金流」的演講,深入討論了在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和國內外貿易高度信用化背景下,企業應收帳款規模、增速和回收周期反而出現了持續上行的趨勢,尤其是疫情三年來更是出現了超常增長,給中小企業現金流帶來巨大壓力,他提出了健全防範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帳款的長效機制、大力發展信用融資等相應的對策建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分享了關於「金融數據治理創新」的話題,重點對我國目前的數據治理方式進行了介紹和分析。他表示,當前,關於數據治理爭議較多的集中在徵信數據,尤其是個人或者替代數據的「斷直連」。他認為,不是簡單引入牌照賦予監管能力,就有意願和能力開展數據相關規範的落實,需要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和必要的能力建設。

深圳數據交易所市場拓展負責人李東陽圍繞 「深圳數據交易所探索與實踐」進行了主題演講。他表示,目前我國數據交易平台眾多,但主要集中於場外數據交易,場內交易仍不活躍。同時,我國數據交易仍然面臨多種問題,比如數據監管政策不完善、數據相關技術和交易互信欠缺等。目前,由政府或國企背書成立的數據交易平台,有利於構建可信數據交易環境。

會議下半場「主題演講」環節,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新海,睿智科技副總裁王文香,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總架構師邵雷,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聯席會長、首席風控官、信用管理與風險控制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張洪江,深圳信用促進會秘書長鮮濤,北鵬前沿科技法律研究院理事、副院長王青蘭,微眾銀行區塊鏈CMO李賀等嘉賓就企業徵信、信用評估、數據交易、數字信用經濟與企業併購、大灣區信用經濟發展、數據產業實踐探索、隱私計算助力信用數據發展等主題發表觀點。

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新海從研究動機、研究資源及基本內容三個方面介紹了該委員會近期的重磅研究成果《企業徵信研究報告2023》。劉新海表示,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徵信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基礎、非常重要、亟待重塑的行業。目前企業徵信行業尚未形成,需要我們合力把它打造起來,引入更多的資源、更多的關注,讓它充滿活力,更好地為數字經濟發展服務。

睿智科技副總裁王文香以 「普惠評分綜合信用評估促進普惠金融及《信貸市場行業風險調研》洞察力報告 」為題發表演講。王文香表示,通過2022年《信貸市場行業風險調研》洞察力報告可以看出,接近半數參與調研的金融機構反應2022年第三季度整體風險較上半年基本保持不變或略有上升,進件客群質量整體水平保持平穩或略有下降,優於預判。在信貸產品審批通過率方面,銀行審批通過率走勢近六個月是穩定的。在信貸產品不良率方面,整體機構2022年第三季度的不良率實際情況要好於預判。

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總架構師邵雷分享了「數據要素流通交易探索及實現」的話題。他表示,現行數據交易流通面臨「六大難」問題:權屬確立難、評估定價難、信任構建難、可信流通難、安全保障難、模式持續難。針對數據交易流通面對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政策舉措「4+1+1」,即四類基礎性制度、一體化市場體系和一個公共服務平台進行應對。

深圳市企業併購促進會聯席會長、首席風控官、信用管理與風險控制專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張洪江圍繞「數字信用經濟與企業併購」發表了演講。張洪江表示,信用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而社會信用體係數字化也是當下數字經濟時代的必然選擇。所以,信用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相互融合,相互賦能,必將開啟信用經濟的「大發展時代」。

深圳信用促進會秘書長鮮濤以「大灣區打造信用經濟發展高地」為題發表了觀點。他在發言中對推動信用經濟發展提出了五點建議:一是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二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信用行為管理。三是培育和發展數據交易市場,促進信用服務市場發展。四是加強信用科技創新,促進全周期信用風險管理。五是建立信用經濟評估和核算體系。

北鵬前沿科技法律研究院理事、副院長王青蘭 發表了題為 「數據產業的歷史機遇和實踐探索」的 主題演講 。王青蘭表示,未來,數據要素市場會迎來一個巨大的發展機遇。首先,數據商促進數據要素的流動從而構建起豐富的數據交易一、二級市場,最終形成數據商產業,並賦能傳統產業的升級疊代。第三方產業如數據要素法律服務業、數據資產化服務業、安全質量評估服務業等也會相應地形成。數據商產業、傳統產業數字化、第三方服務業是未來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柱增量產業。

微眾銀行區塊鏈CMO李賀以「區塊鏈融合隱私計算技術助力信用數據新基建」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李賀表示,在數據共享的「雙循環」模式下,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的融合是一個必然趨勢。區塊鏈技術主要解決數據的可見不可得、個人數據的授權以及個人數據的可信流轉。隱私計算技術主要讓數據在最小化交互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價值的最大化,並在數據共享中做到合法合規。兩者的結合為數據要素市場化提供了一套完整、嚴密的解決方案,讓數據流通、共享變得「有技可循」。

三、兩場深度對談:關鍵詞——數字經濟與信用經濟融合、數據合規與效率、信用經濟的創新機遇

在本次會議的兩場圓桌對話環節,金融和技術領域的專家、企業高管齊聚一堂,帶來了一次思想與觀點碰撞的盛宴。

1、數字經濟時代,信用經濟的機遇在哪裡?

「圓桌論壇A:數字經濟與信用經濟融合發展」 由前海徵信董事長崔崟,道口金科合伙人郇公弟,諾華誠信中國區副總裁兼深圳辦公室總經理於辰,益博睿徵信(北京)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勞杏彬等嘉賓參與討論。嘉賓圍繞信用經濟的現狀與特點、信用業務發展面臨的掣肘、信用經濟的創新機遇等話題展開了深度對話 。上半場圓桌論壇由零壹智庫CEO柏亮主持。

郇公弟 表示 ,國內信用經濟處於起步階段。企業的信用一分為二,其一是面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信用,其二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信用。信用貸款發展速度較快,而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信用經濟發展中面臨著數據不足、割裂、分散的情況,企業的存貨數據、物流數據、稅務數據、合同數據、訂單數據很多尚未集中應用,也很少有大型機構能夠整合上述數據。數據產權不清晰也是當前的問題之一,發票數據既有買方也有賣方,單獨一方能否作為信貸依據仍有分歧。依託企業數據的金融信貸和商業信用產品,都是每年千億計的市場機會。

於辰認為,數字時代模糊了一些數字信息的定義邊界。信息的分析、處理、使用往往先用後治,與信用經濟相關的一些立法相對欠缺,市場需要一個被廣泛認可、應用的評價體系。兩岸三地仍存有不同的信用評價體系,呈孤島狀分布,香港金融機構需要內地客戶的數據作為評估,但相關數據並未打通,在便利性層面略打折扣。突破信用信息壁壘、實現跨境數據的流通與應用、建立大灣區通用的信用信息標準都亟需努力。未來個性化信貸產品設計、信用合規存在較大發展機會。

崔崟表示,2022年是企業徵信的新紀元,從企業數據源之間傳送到金融機構的通道因政策原因需要中間機構進行輸出。2022年下半年企業與企業之間信貸、賒帳服務也嶄露頭角,這也是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內部數據反哺宏觀經濟的方式之一。在和多家金融機構合作過程中,洞察到銀行的供應鏈模式的新變化,即從原先的上游應收帳款,已經延伸至下游的經銷商。近幾年,核心企業通過搭建內部數據中台的契機,治理了內部的經營、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數據。核心企業將這些治理後的銷售數據,與銀行進行共享,讓下游的供應商可以從銀行拿到價格低、資金足的貸款的同時,也促進了自身的銷售。而銀行有了這部分數據後,在貸前審批、貸中放款、貸後預警等環節,更有效判斷這些企業的風險,通過這些數字的流動,形成了核心企業、下游經銷商、金融機構的「三贏」的局面。

勞杏彬表示,企業要沉澱自己的信用記錄,也有助於形成自己的畫像、評級報告,必備不時之需。將「先用後信」變更為「先信後用」。信用的重複再利用也是趨勢之一。此外,如何在徵信白戶踏出信貸第一步時提供幫助,也是未來徵信企業的發展方向。

2、金融業數據應用,在合規與效率之間如何找到出路?

「圓桌論壇B:金融業數據生態發展現狀與趨勢」由 銀雁科技集團助理副總裁李家菁,全聯併購專委會專家安光勇,保險行業數字金融和隱私計算專家高翔等嘉賓共同參與對話。嘉賓圍繞金融業數據生態現狀、隱私計算技術的作用、徵信「斷直連」的影響、金融數據應用的發展趨勢等話題暢所欲言。 下半場圓桌論壇由零壹智庫副總裁、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主持。

對於金融數據應用中的機會, 高翔表示非常看好隱私計算賽道。首先,金融行業對於數據保護相關的細則文件非常多,其中很多都已經提到了運用去標識化手段、匿名化手段來解決數據傳輸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目前看隱私計算是最符合去標識化手段和匿名化手段的一些技術的統稱。第二,隱私計算是需求方和供應方點對點的數據價值的交互方式。徵信持牌機構和數據交易所則是搭造了一個數據中介平台,大家都跟這個中介平台做交互。這兩種方式都是未來數據交易必不可少的方式,平台適合比較標準化的數據產品,而非標準化的數據比較適合隱私計算的點對點方式。第三,隱私計算作為初創行業,已經過了起步階段,行業已經開始優勝劣汰,少數的幾個頭部公司逐漸顯現,進入到集中度彙集的階段。監管部門對於隱私計算持鼓勵態度,一些行業標準也已經出台,所以這個賽道已經非常明晰了。

安光勇從金融創新的方向探討了數據領域未來的機會。他說,國外這段時間內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金融數據法律制度和監管方面的創新,最有代表性的是《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比如韓國等國家在GDPR的前提下去發展MyData(本人數據管理)模式,就包括了數據的很多領域,包括可攜帶權,包括隱私計算。所以,未來的發展方向,除了技術維度之外,大家可以更多的在商業模式、法律制度等領域去做一些創新。法律或者制度的落地,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很大的,在這方面多花點時間去做研究和創新,可能比花時間在技術維度上的效果更好。

李家菁從數據應用研發的角度提出未來的趨勢。她說,以往傳統的數據應用往往是採用專家建模的方式,但專家建模有一定的缺點,專家的人工成本高,並且比較依賴專家的行業經驗和技術能力。由於這種人為因素的存在,會導致建模結果存在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也就是技術風險性。針對這種問題,現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已經開始逐步在推廣傳統的建模方式加上機器學習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

四、年度重磅!2022第四屆零壹數字科技兵器譜榜單發布【點擊看完整版榜單】

在本次峰會上,零壹智庫聯合《陸家嘴》、《價值線》推出的 「2022第四屆零壹數字科技兵器譜榜單」隆重揭曉,超過500家企業、機構及品牌獲得殊榮。本屆評選包含了年度總榜及四大專業榜(數字化榜單、創新創業榜單、金融科技榜單以及專項獎),涵蓋了20個細分子榜單,經過近2個多月的案例徵集和評選最終得以揭曉。 評選參照零壹兵器譜的六大評選維度,基於數據的可獲得性,考察企業的產品能力、團隊能力、經營能力、資本認可度、企業資質及品牌影響力,以綜合評價企業的數字科技水平及應用能力。通過評選行業標杆案例,發現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內生力量和源源不斷的創造力,同時為業界的數字化發展提供參考。

在本次評選中,部分獲獎機構如下:

1、年度總榜

在中國數字科技年度50強榜單中,抖音集團、螞蟻集團、寧德時代、京東科技、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秦淮數據、奕斯偉、中壬銀興、金山辦公等上榜。

在中國數字科技投資年度50強榜單中,紅杉中國、高瓴投資、經緯創投、啟明創投、奇績創壇、鐘鼎資本、基石資本、IDG資本、源碼資本、雲啟資本等上榜。

在中國數字金融年度50強榜單中,工商銀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馬上消費、中原消費金融、平安保險、眾安保險、華夏基金、國信證券、招商租賃等上榜。

2、數字化榜單

在產業數字化服務商50強榜單中,阿里雲、樹根互聯、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釘釘、銀江股份、智慧芽、匯頂科技、雲徙科技、司庫立方、百融雲創等上榜。

在數字產業化50強榜單中,中國移動、萬得信息、快商通、秦淮數據、深圳數據交易所、雲從科技、商湯科技、趣鏈科技、東方國信、觀遠數據等上榜。

在ESG最佳實踐20強榜單中,中國神華、浪潮信息、陸金所控股、裕同科技、海爾智家等上榜。

在數據安全與治理10強榜單中,奇安信、深信服、中電金信、聯通數科、安華金和等上榜。

在隱私計算10強榜單中,微眾銀行、同盾科技、洞見科技、藍象智聯、富數科技等上榜。

3、創新創業榜單

在元宇宙創新應用30強榜單中,Rokid、飛天雲動、世優科技、網易瑤台、思為科技、零數科技、Cocos、光線雲、邊界智能、雲聖智能等上榜。

在虛擬數字人50強榜單中,洛天依、柳夜熙、翎_Ling、華智冰、南夢夏、天妤、小浦、A-soul、伊拾七、蘇小妹等上榜。

在綠色科技創新30強榜單中,弓葉科技、德蘭明海、冠英股份、勁旅環境、集能科技、中數碳本、碳衡科技等上榜。

在最具投資潛力數字企業50強榜單中,魔琺科技、達觀數據、華控清交、羚數智能、貝塔數據、鎂信健康、諧雲科技、智譜AI、鍩崴科技、圖靈量子等上榜。

4、金融科技榜單

在金融科技領軍企業50強榜單中,度小滿、恒生電子、博彥科技、360數科、金融壹帳通、建信金科、聯易融、微眾信科、宇信科技、維信金科等上榜。

在智能風控先鋒機構20強榜單中,極融、信也科技、星環科技、大數信科、瑞萊智慧、冰鑒科技、i雲保等上榜。

在綠色金融先鋒機構20強榜單中,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湖州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金融租賃、眾安保險等上榜。

在金融信創領航企業30強榜單中,華為雲、達夢數據、麒麟軟體、航天七〇六、復深藍軟體、海光信息、普元信息、神州信息、中信銀行、冠群信息等上榜。

在信創資料庫廠商10強榜單中,人大金倉、科藍軟體、南大通用、奧星貝斯、優炫軟體等上榜。

在信創雲廠商10強榜單中,京東雲、麒麟信安、易捷行雲、網易數帆、噢易雲等上榜。

在保險數字化應用機構20強榜單中,眾安科技、中科軟、微保科技、力碼科技、保險極客、太醫管家、樂橙雲服等上榜。

在小微金融數字服務商20強榜單中,滴灌通、平安普惠、微眾信科、金蝶信科、開鑫科技、我來數科、估圖數科等上榜。

5、數字科技專項獎

在數字科技專項獎中,貴陽銀行榮獲最佳戰略管理城商行獎,桔子互聯榮獲數字金融營銷服務創新獎,微神馬榮獲數字金融應用創新機構獎,番茄跳動榮獲最具成長力新消費企業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bec6839c0cce02cfa4853de97ee8ce9.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