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皇帝作為九五之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著絕對的地位、財富和權力。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坐擁四海,將全天下握在手中。皇權的絕對性,使得皇帝成為獨裁專制的象徵,也使得整個國家的前途命運,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
如果遇到明君,則能夠繁盛強大,國泰民安,倘若遭遇昏君,往往會導致國家衰落,甚至覆滅。在中國封建歷史上,有傑出作為的皇帝有許多,然而他們中的一些到了晚年的時候,也會不思進取,安於現狀,導致朝政混亂。他們的功過榮辱,也成為了今人所議論的話題。
武則天,就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一位十分特殊的皇帝。首先,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統女皇帝,在以男權為主的封建時期,這無疑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如此,武則天也是一位充滿爭議的皇帝,其功過與否後世看法不一。特別是晚年時期的武則天,迷戀男寵,好惡不定,使得朝野混亂。
起初,作為一名應召入宮的「五品才人」,武則天並未得到皇帝李世民的恩寵。然而在此期間,武則天卻和太子李治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在李世民去世,太子李治即位之後,武則天便再次進入宮中,成為了李治的寵妃。
得到皇帝的寵愛之後,志向遠大的武則天開始進一步的渴望權力。通過一系列的計謀,回宮後的武則天迅速打敗了當時得寵的蕭淑妃。不僅如此,根據《資治通鑑》中的記載,為了爭奪皇后的位置,武則天竟將自己的女兒掐死,嫁禍給王皇后。
最終,武則天也憑藉著自己的種種手段,登上的皇后的寶座。在成為皇后之後,由於李治的身體原因,經常將朝政大事交給武則天來處理。這也使得武則天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二聖臨朝」的局面。
但不得不說,武則天確實擁有治國的雄偉才能。在她的幫助之下,李治成功擺脫了關隴貴族集團的制約,將權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李治死後,武則天得以臨朝稱制,最終登上帝位,成為一代女皇。
在位期間,武則天明察善斷,重視人才的選拔,改革吏治,發展農業,推動國家政治經濟快速發展。武則天善於用人,多次重用狄仁傑、張柬之等名臣治理國家,創造了一幅政治開明的景象。
然而在晚年時期,武則天卻開始親信奸佞,寵幸男寵。在當時,武則天年事已高,開始沉迷於享樂。而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兩兄弟年少英俊,深得武則天的喜愛。然而這兩人卻因為有武后的寵愛而逐漸目無王法,肆意妄為,但迫於武則天的威嚴,朝中大臣皆無人敢言其他。
不僅如此,張氏二人甚至開始插手朝政大事,誣陷朝中大臣,使得君臣關係日益緊張起來。看到如此情況,作為武則天的寵臣,狄仁傑自然不能視而不見,曾多次勸諫女皇戒色,讓其保重身體,才能有精力治理國家。然而武則天不為所動。
眼看張氏二人更加猖狂,朝中人人自危,狄仁傑不得不再次勸諫女皇。表示如果再不加以節制,則國家危矣。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武則天卻向狄仁傑張開了嘴,然後說道:「愛卿,你看看這是什麼?」
狄仁傑走進才發現,女皇的口中竟然長出了新牙。原來武則天認為自己的身體在采陽補陰之後越來越好,甚至開始換牙,有了越來越年輕的錯覺。在此之後,狄仁傑也明白了武則天的用意,不再過問此事。
而最終,張氏二人的亂政行為最終引發了政變。在眾臣的逼迫下,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而二張也被殺。數月之後,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享年82歲。一代女皇,最終歸於塵土,留下功過與後人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