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是如何做到持續增長的?

2023-11-23     金投網

原標題:中國經濟是如何做到持續增長的?

中國經濟的增長不僅關係到本國的發展,也關係到世界其他地區。當下,中國已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份額約為18.5%,預計今年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35%左右。

首先,與許多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沒有經歷嚴重的通貨膨脹。今年10月,中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2%,現行貸款利率徘徊在 4-4.5% 左右。如此看來,中國的實際利率仍高於歐美,而歐美的利率還必須「在更長時間內保持在較高水平」。

中國各銀行必須存放在央行的現金存款平均比率約為7.5%,而發達經濟體的這一比例在0%至1%之間。因此,中國有很大的空間放鬆貨幣政策。

其次,中國的財政狀況也更為有利。中國的金融凈值為正,而美國和日本等其他國家則深陷債務。

再者,中國在代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產業——綠色能源、數字化、工業機器人、人工智慧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太陽能和風能設備、民用無人機、手機、高鐵、鋰屏障和機器人等行業,中國的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與此同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出口國。

即使是在美國長期的「貿易戰」之下,中國的增長勢頭也沒有收到影響。去年,中美貿易額達到7000億美元左右,創歷史新高。此外,中國通過第三國對美國的間接出口也大幅增加。例如,在東南亞和印度,對美國的最終產品出口與從中國進口中間產品的增長是同步的。

這種模式反映出,中國製造業正向著高端產品邁進,並且進一步融入全球供應鏈。2019年,中國為iphone創造的附加值僅占其零售價值的4%左右,但這一比例目前已攀升至25%。

儘管美國限制了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但這些限制只能是在短期內阻礙中國發展,從長期來看不會阻止中國的技術進步。中國擁有強大的科技和製造業基礎、龐大的人才庫、充足的風險資本和龐大的市場,具備在任何技術領域趕超和領先的必要條件。

目前,中國在研發支出方面與美國都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每年申請的全球專利數量已超過了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的總和。與此同時,由於某些科技產品的進口限制,中國近兩年反而開始加速進步,包括在半導體、量子計算甚至人工智慧晶片方面取得突破。

現在普遍的一種觀點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中國的長期增長將受到人口結構阻力的抑制。不過雖然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在2012年達到頂峰,但在那之後的10年里,中國的GDP卻增長了一倍多。這是因為中國的研發支出和生產率提高使其有別於其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發展中經濟體。中國目前的勞動力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出現勞動力短缺。

中國確實面臨著經濟挑戰。企業和消費者信心疲軟,信心低迷,需要幾年的政策穩定和對私營部門的支持才能完全恢覆信心。但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是良好的,政府有很大的政策空間,工業發展也為未來做好了準備。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增長將會繼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b7b1386fbf3c2e1b54e8122febca0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