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結束的黑龍江省大學生排球錦標賽的賽場上,哈爾濱工程大學女排毫無懸念地奪取冠軍。這是該隊連續第16次問鼎全省冠軍,而這支加冕了無數榮耀的隊伍,竟已建隊了44年之久。
這是一段有關傳承的故事。自1953年建校伊始排球就在校園內風靡一時,到1979年隊伍正式組建,時至今日,這支隊伍寄託著幾代哈工程人對於排球的熱愛和對體育的執著。泛黃的黑白照片,清晰的視頻影像,都是她們在各自時代里留下的難忘記憶。
哈爾濱工程大學女子排球隊,記錄著黑龍江高校體育的發展變遷,也延續著龍江學子們對於體育的熱忱。近半個世紀的光影如白駒過隙般,改變了幾十批隊員的容顏,卻始終未曾改變她們對於中國女排精神的不懈追求。
記憶或許已經斑駁,但追隨卓越的腳步卻一直不曾停止。
軍工時期(1953年—1970年)
排球在校園方興未艾女排應運而生
校史館裡不起眼的一隅,陳列著若干張已經泛黃的黑白照片,記錄著60多年前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學子豐富的文體生活。兩張學生們打排球的照片就隱秘在其中。每每看到這些照片,已經退休10年的前工程大學女排教練紀烈維總會駐足觀賞:「現在已經沒人能說清楚這張照片是什麼時候拍攝的,或許照片里的那些人已經都不在了。」紀烈維用手指撫摸著鏡框,當時,哈工程還沒有正式組建女排隊伍。但這些會說話的老照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事實——那時的哈軍工校園裡,打排球已然成為學校師生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
上世紀70年代,學校更名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卻並未更改學生們對於排球的熱愛,排球儼然成為哈船舶的「校球」。1979年,哈船舶校女子排球隊正式組建。在那個沒有體育特長生,器材條件遠遠比不上現在的年代,一代代教練員帶領著來自各個院系的高個子學霸姑娘們,開啟了黑龍江校園排球嶄新的傳奇。那時,能在遍地學霸、排球水平極高的校園裡成為女排陣中的一員,成為了那個年代女生們引以為傲的事情。
或許當時的教練和隊員並不知道,他們的堅持,成就了哈工程女排在接下來長達數十年的輝煌。
哈船院時期(1970年—1994年)
大四女生成為女排主帥率隊斬獲全國亞軍
身在雲南的李媛菁已經從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畢業32年,當時她還李粉蓮。已經年過半百的李媛菁偶爾還會和球友們來到排球場,找一找年輕時的感覺:「那時候我剛二十歲,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姑娘。」
想起30多年前在隊里訓練的點滴,李媛菁歷歷在目:「當時李老師剛來當教練,也就比我們大兩三歲,但我們很尊重她,甚至有點怕她。」
李媛菁口中的李教練正是球隊現任主教練李淑紅。35年前,剛剛22歲、還在上大四的她成為了學校女排的第一位女教練。「我原來一直都是打專業的,剛接手隊伍時面對這些基礎並不是很牢固的隊員,我觀察了半年才敢下手指導。」從原來純屬娛樂的「快樂排球」,到對每一個球都必須集中全部精力,李淑紅可謂費盡心力。稍微一嚴厲,這群從各個院系挑選出來的高個子、學習好的姑娘們或直接抹眼淚,或扭頭就走離開訓練場。「但如果想做出點成績,這些改變必須進行,而且要貫徹到底。」
苦心人天不負,3年後的全國大學生女排比賽,哈船舶女排就從一支默默無聞的球隊,搖身成為全國亞軍,驚艷世人。歷屆女排姑娘及張樹山、王天建、李尚濱、馬成順、齊麗霞、邢繼慶等教練40多年的努力,也在這一刻終於有了回報。
哈工程時期(1994年至今)
球場上展現「女排精神」參演電影吸粉無數
用「驕陽似火」形容7月的杭州毫不為過。2019年7月,中國大學生女子排球總決賽在這裡上演。面對昔日的全國亞軍,實力並不占優的哈工程女排在先失兩局的不利情況下,頑強地將比賽拖入第五局。決勝局比賽,雙方每個球都要競爭七八個回合才能拿到一分,哈工程女排卻硬是咬住了對手,最終驚險取勝。
姑娘們並不知道,在看台上,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負責選秀的副導演正在關注著她們。「這群姑娘們行,有股頑強拼搏的勁頭,女排大國家隊的這場戲就定她們來演。」就這樣,哈工程女排在排球圈內迅速躥紅。每次到全國各地比賽,總會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球迷追逐她們的腳步,姑娘們也瞬間成為了大學生排球圈裡的「明星」。
從原來在普通學生中挑選隊員,到2005年學校成為教育部首批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大學,哈工程女排的水平逐步提升,加上參演電影《奪冠》,姑娘們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李淑紅說,為什麼導演選中哈工程女排參演《奪冠》,技術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哈工程女排的精神氣質與中國女排高度契合,這既是學校以體育人的成果展現,又是課程思政成效的成果展示。隊伍現任隊長陳筱玥說:「作為黑龍江高校體育的代表,我們很開心有這麼多球迷喜歡我們。」她希望自己和隊員們能一起擔負起樹立正能量、活躍校園體育文化的重任,引領並帶動黑龍江排球運動的發展。
在隊五年,陳筱玥經歷過每年只休息7天魔鬼訓練的痛苦,見證過隊伍連續16年獲得黑龍江省大學生排球比賽冠軍的榮耀,更與隊友們一起,斬獲了全國大學生沙灘排球賽亞軍、全國學生運動會排球比賽第六名、中俄國際女排巡迴賽冠軍等優異成績。在校園裡,她也與隊友們一道積極參與教工和學生排球社團活動,普及、推廣排球運動。「有時候在校園看到老師和同學在我們的影響下走上排球場,真的比我們自己拿到好成績還高興。」
從事排球、推廣排球,球隊44年傳承下來的傳統,被年輕的姑娘們延續至今。
學生培養——
佼佼者層出不窮女排精神被延續到球場之外
翻看著歷屆隊員的照片,主教練李淑紅如數家珍,興奮溢於言表:「這位是1993級外語系的車洪妍,擔任一家瑞典公司駐印度的總裁。她是2007級的來佳書,現在在浙江湖州師範學院任教。這是2017級的湯冉,現在哈爾濱市公安局工作。這是劉瑩瑩,目前在澳大利亞生活,每周還都會打幾次氣排球……」在球場上綻放的青春洋溢,被哈工程女排的姑娘們延續到了自己的生活和不同的工作領域中。母校教會她們的堅韌,排球帶給她們的拼搏精神,都已經成為了讓她們受用一生的財富。
2020年,哈工程女排提出了「集合在線上,鍛鍊在家中」的理念,面向全社會開放了球隊的網上訓練課,共有近5萬多人次在線參與了鍛鍊。網課中,隊伍不僅側重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數量,更通過傳授體育健康知識和理念,對人們的健康意識、習慣養成和體育精神進行培育,引導人們養成主動參加體育鍛鍊、終身堅持體育鍛鍊的良好習慣。「這次網課不僅向普通大眾傳播了健康的生活理念,更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這也與學校的校訓『大工至善、大學至真』不謀而合。」該校體育部相關負責人說。
近半個世紀的歲月陳釀,讓哈工程女排傳承下來的精神散發出怡人的醇香。如今,「00 後」的年輕姑娘們接過了為哈工程女排在賽場揮灑汗水、飛揚青春的大旗。為學校爭光、為龍江排球貢獻力量,是她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而她們也相信,在未來的全國大賽舞台上,會有更多人通過她們知道哈爾濱工程大學,也了解到在遙遠的北國冰城,有一群同樣為了夢想,在球場上奮力拚搏的女排姑娘。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記者:張堃雷
編輯:劉奕萱 實習編輯:李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