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不只能讓成人消磨時間,一解上班承受到的巨大壓力,同時也是孩子學習的平台之一,但因取得方便,能觀看到的內容相當多種,爸媽須嚴格挑選出適合孩子的內容,才能成為臨時好保姆。
長期觀看,以致孩子過於早熟
有些平台,廣告收入是一部分,因此爸媽無法自行選擇廣告類型,也因為隨處可見,而無法準確把控孩子觀看狀況,若是孩子長期觀看這類型的視頻,就可能在生活中講出不太得體,甚至是過於成熟的話語。
閨蜜曾經苦惱的說:孩子在房間拿著玩具電話說話,清楚一聽,竟發現孩子稱對方為『老公』,閨蜜和先生驚呼不已,心想家中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類的詞語,孩子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後來才發覺,原來是孩子把在電子產品上所看到的內容,融入遊戲當中;孩子不只會在家中玩,若是在公園玩、在學校玩,吸收的資訊過於早熟,就可能脫口而出不適當的詞語。
把控時間,通過時間交換及觀看姿勢來調整
短視頻平台,多為時間短又有豐富的聲光效果,如何把控孩子觀看的時間,爸媽可準備計時器,嚴格執行孩子觀看的時間,或是將『觀看』這件事變得不是那麼容易,可以讓孩子呈現一個『大熊熊』的姿勢,維持與瑜伽的『棒式』一樣,孩子看久了,覺得身體酸了就不會想再繼續往下看。
另外,爸媽也能用等價的時間交換看影片的時間,例如:要求孩子玩多久的拼圖,才能看多久的視頻,就像是兌換等值的寶物的概念,讓孩子知道『要付出相對的代價,才能獲得想要的東西』。如此一來,不僅能有效管控孩子觀看的時間,也能訓練到靜態活動,孩子也會因為姿勢上的難度,而不再那麼著迷。
日常遊戲也能取代視頻效果!
其實進行一些遊戲,也能取代視頻所具有的聲光效果!爸媽可多陪玩,學習想像模仿遊戲,把近期熱門卡通或是電影當成是題材,融入遊戲當中,讓孩子覺得不是一定要有聲光效果的視頻才有趣,運用自己的想像力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運用溝通技巧,緩解哭鬧情緒
當然若是已沉迷一段時間的孩子,對於父母掌控觀看時間的做法,一開始一定會有所反彈,爸媽需具備溝通上的技巧,若孩子反應越激烈,爸媽給予的回饋越大,孩子就會覺得『只要我哭鬧,我就能達成』。爸媽應漸漸地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沒有用的,當發覺孩子哭鬧的情緒開始緩和時,爸媽要給孩子台階下,使用技巧性的話語,轉移其注意力,像是孩子如果說『不要不要』,爸媽可回應『對,不要現在看』,孩子可能會再回答『我要看』,那爸媽可回答『對啊,我們改成明天看』,態度堅定且順孩子的反應回答,同時也要提醒爸媽,若是答應孩子明天看,爸媽一定要遵守承諾。通過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久了才能有效訓練孩子不再沉迷於電子產品。
看到不適當內容,爸媽應正面教導
在2018年,有家神秘的公司,專門製作兒童動畫,以蜘蛛人、海綿寶寶等知名角色,標題使用一些可愛、幼稚的字詞,吸引孩子的注意,但內容卻包含了暴力、血腥等情節,若是爸媽沒能陪同觀賞,這些恐怖情節就可能在孩子眼前赤裸曝光。
若孩子真的不小心看到了不適當的內容,該怎麼辦?與其讓孩子自行想像,爸媽應主動且正向地與孩子解釋視頻內容,像是如果孩子不小心看到裸體,爸媽可用教育的話語,表示『這是你我長大後都會有的身體樣貌』,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所看到的內容。同時也提醒爸媽,這類型的視頻內容就不該讓孩子再看到第二遍,也要教導孩子不要將這樣的內容融入遊戲當中。
給予適當內容,但切記不因噎廢食
由於現今網絡十分發達,雖鼓勵爸媽不要讓孩子過度依賴手機,而能多從事一些靜態活動,但畢竟不是在任何場合,爸媽都能隨身攜帶畫筆或是故事書,當遇到孩子吵鬧時,爸媽以短暫播放視頻的方式安撫孩子,但仍要挑選適當內容,也不要因為有一次的經驗而讓孩子動輒予取予求。
曾在某平台看到這樣一個短視頻,頗為有趣:爸媽發現孩子總是往窗外看,每次都是看往同個方向,但也不知道在看什麼,仔細一瞧才發現,因為爸媽都不讓孩子在家看電視,孩子竟然在偷看對面的電視!豐富的聲光效果的確會吸引孩子,但爸媽也別因噎廢食,『過多的內容對於大腦發育不會有益處,但適當的內容對於生活品質會有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_ywinABgx9BqZZI9IW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