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個以水果、豬、電飯煲聞名的縣級市廉江,有兩塊飛地

2019-09-10     網絡醉江南

廉江市,廣東省湛江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雷州半島北部,與廣西接壤,瀕臨北部灣,地處粵、桂兩省區交匯處,北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溝通大西南和東南亞的門戶。

廉江地域,秦屬象郡地;漢屬合浦縣地;晉屬高涼郡高涼縣地。

南朝宋、齊,屬高涼郡羅州縣地;南朝梁、陳,為羅州高興郡石龍縣地;隋朝,仍屬高州高涼郡石龍縣地。

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析石龍縣建石城縣,屬羅州(註:羅州城遺址在河唇鎮龍湖村東側,面積約6萬平方米。此遺址布局有仿唐代長安城的明顯跡象。1962年,此城址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時,在縣境之西及西南同時建招義、零綠兩縣。唐天寶元年,招義縣改為干水縣,此縣名即為石城縣之始。)公元623年(唐朝武德六年),羅州徙治石城縣。

唐玄宗天寶元年,以濂江河取名,石城縣易名為濂江縣。

廉江市人民公園

972年(宋太祖開寶五年)廢羅州並廢濂江、干水縣;1167年(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復析置石城縣。

元朝,屬化州路;1368年(明洪武元年)屬化州府,1374年(洪武七年)屬化州,1376年(洪武九年)屬高州府;清朝,屬高州府。

1915年,改石城縣為廉江縣,屬高州道。1920年(民國9年),廢除道制,仍屬高州善後處。

1949年11月11日,廉江縣城解放,屬廣東南路專員公署。1950年9月,屬高雷專區。1952年11月,屬廣東粵西行政區。1956年2月,屬廣東省湛江專區。

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縣合併為雷北縣,屬廣東省湛江專區。

1960年11月,雷北縣易名為雷州縣,屆廣東湛江專區。

1961年3月,撤銷雷州縣,恢復廉江、遂溪、海康三縣,按原縣區域分治和歸屬。

1983年9月,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屬湛江市。

199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廉江撤縣設市(二類市)。歸廣東省直轄,並委託湛江市代管。

廉江市土地總面積2867平方公里,2014年全市戶籍人口178.71萬人。2014年,廉江市轄羅州、城北、城南3個街道和18個鎮:石城、新民、吉水、河唇、石角、良垌、橫山、安鋪、營仔、青平、車板、高橋、雅塘、石嶺、石頸、塘蓬、長山、和寮。廉江市境內還有黎明、紅湖、晨光、紅江、東升、長山6個國營農場(屬粵西農墾局管轄)以及廉江、石嶺2個國營林場(屬雷州林業局管轄)。

另外:廉江市的飛地共兩處,均在廉江市的東北邊,歸石角鎮管轄。一處在鶴地水庫(雷州青年運河的源頭)東側茂名市的化州市的蘭山鎮內,面積不大,只有一個村落——長垌。另一處在化州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之間——北、東、南邊是化州市的平定、合江、蘭山等鎮,西邊是陸川縣的古城鎮。這塊飛地較大,內有棉地、山腰、山角、山底、榕樹圩等村莊。

廉江是傳統農業大縣和工業強縣,盛產水果,號稱百果之鄉;是廣東40個產糧大縣中表現較突出的縣級市;是粵西唯一一個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工業類別齊全,尤以電飯煲產業表現突出,其電飯煲產量占全國3成以上,是「中國電飯煲之鄉」。

廉江境內多代地層出露齊全,岩漿活動頻繁,褶皺斷裂構造十分發育。成礦地質條件良好,礦種眾多,素有「花崗岩王國」之稱,儲藏量達200億立方米。

全國聞名的鶴地水庫,儲水量達12億立方米,水面積122平方公里,有「人造海」之譽,董必武、鄧小平、陳毅、郭沫若等國家領導曾蒞臨考察並予題詞。

廉江旅遊景點:塘山嶺、人民公園、鶴地水庫、高橋紅樹林、良垌文筆塔等。

(文、圖版權屬原作者,侵權立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Z3rH20BJleJMoPM_l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