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慕和)
【1895年12月7日】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鼻祖蔣廷黻,因包二奶,原配大鬧聯合國
(蔣廷黻)
1895年12月7日,蔣廷黻[fú]出生於湖南邵陽,父親在靖港經營一家鐵器店。10歲時,蔣廷黻到美國基督教在湘潭所辦的益智學堂就讀。1911年(16歲),蔣廷黻受洗加入基督教,並前往美國求學。
他先到密蘇里州的派克中學,半工半讀。1914年(19歲),進入俄亥俄州歐柏林學院,主修歷史學。1919年(24歲),他進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歷史,1923年獲博士學位。
蔣廷黻是當時罕見的,深受美國教育影響的中國人。
1923年(28歲),蔣廷黻回國,擔任南開大學歷史學教授,主持歷史教學長達6年。他第一次把西方史學的研究方法帶到了中國,並系統地構建了歷史課程體系。
一開始,蔣廷黻的研究重心放在整理中國史料上。在他的努力下,中國近代外交史有了初步的框架。他在中國史學界開始嶄露頭角。
1929年(34歲),蔣廷黻應邀擔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他開始參照美國大學制度,全面改造歷史系。他不拘一格,從外部引進了大量一流人才。
當時清華大學歷史系的教師有:中國通史及古代史專家雷海宗,隋唐史專家陳寅恪,元史專家姚從吾和邵循正,明史專家吳晗,清史專家蕭一山,蔣廷黻本人則專攻近代史。全是某一領域內鼎鼎大名的學術權威。
(蔣廷黻)
1931年(36歲),「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占東北,國難當頭。他反對當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說法,認為「倉促對日作戰將遭失敗,現代化的戰爭需要長期準備,然後全國總動員。」
蔣廷黻的「議政」引起蔣介石的注意。1935年,他正式辭去清華大學校長職務,以非中國國民黨員的學者身份,加入國民政府,任行政院政務處長。
1936年(41歲),蔣廷黻出任駐蘇聯大使。不久西安事變爆發,蔣廷黻擅自向外交部提出抗議,指責西安事變是「蘇聯指使」,引起蘇聯強烈不滿。
1937年,對日全面抗戰爆發。國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試圖爭取蘇聯加入對日戰爭,而蔣廷黻判斷「除非日本先對蘇聯下手,蘇方不會對日作戰!」
不久,蔣廷黻就被召回國內。
1938年,蔣廷黻在短暫的閒暇時間裡,幾乎全憑記憶一鼓作氣寫完了一部大綱性的《中國近代史》。這部書儘管只有幾萬字,卻是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山之作,而且以世界史視角解讀來中國歷史,前所未有。
他以近代中國救亡圖強的四個選擇,來解讀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程,奠定了中國近代史一個全新敘事框架。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是中國近代史的一本重要入門書。
蔣廷黻因此被譽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拓荒者」。
(蔣廷黻的《中國近代史》)
1944年,蔣廷黻出任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中國代表。1947年(52歲),蔣廷黻出任中國駐聯合國安理會常任代表。
1949年5月,南京和上海相繼解放,美國已經徹底放棄了對國民黨政府的支持。為了改變美國對華政策,蔣廷黻積極謀劃,試圖創建以胡適為黨魁的新自由派政黨,組織新內閣,以換取美國的支持。
蔣廷黻認為:「這是我們挽救中國的最後一個機會和最後一張牌!」然而,美國政府最終沒有接受這個方案,蔣廷黻的計劃以失敗告終。
(蔣廷黻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交談)
(蔣廷黻與美國總統甘迺迪交談)
新中國成立後,蔣廷黻繼續擔任台北當局駐聯合國的首席「代表」,時間長達14年之久。他聯合西方國家代表極力阻撓新中國加入聯合國,多次在聯合國大會上痛斥蘇聯是共產帝國主義!
1956年3月,蔣介石授予蔣廷黻一等卿雲勳章。1961年,蔣廷黻改任中華民國駐美大使,兼駐聯合國代表。
(1955年,蔣廷黻在聯合國大會上)
蔣廷黻的原配夫人是唐玉瑞,婚姻28年,育有二女二男。1948年,蔣廷黻到美國後,在沒有離婚的情況下,竟然與女牌友沈恩欽在康乃狄克州結婚了。蔣廷黻堪稱是重婚和包二奶的「先行者」。
唐元瑞不服,追到聯合國外,舉牌示威抗議。不管蔣廷黻開會、演講還是參加酒會,她經常不請自到,公然鬧場。她還給胡適等文化名人寫信控訴,鬧得滿城風雨,成了一件大醜聞。蔣廷黻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差。
1965年10月9日,蔣廷黻尚未完成回憶錄,便在紐約病逝,享年69歲。
(蔣廷黻與沈恩欽)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530篇作品,營員「慕和」的第19篇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Vg25W4BMH2_cNUgJc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