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給孩子買玩具按個算,現在按屋算,專家:並不是好事

2019-09-21   育兒趣學園

貓爸是個80後,小時候家裡生活條件不是很好,當然其他家的孩子條件也都差不多。那會兒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買玩具,記得我第一個積木玩具還是集體獎勵的。後來再大一點,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玩具青蛙,後來不小心被我弄丟了,我傷心了好久。

整個童年,我的玩具可以用一隻手數完,當然別的小朋友也一樣,那會孩子們的玩具真的是按個算的。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我們這些父母們就下決心要盡其所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

特別是玩具,現在哪個父母能記得孩子有幾個玩具,就拿我自己舉例子,女兒的毛絨玩具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大概一床吧,而這只是毛絨玩具。

當然我這點玩具還不能跟網上們的大神比,那些父母給孩子買玩具都是按屋計算的,比如一屋子玩具車、一屋子毛絨玩具等等。

對於有些父母來說,他們認為會玩的孩子更聰明,所以覺得這些玩具對於開發孩子的智力也有幫助,可以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但是對此育兒專家卻潑了冷水,因為研究發現,玩具太多不但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反而還會讓孩子的發展受到傷害,特別對於孩子專注力的培養。

現在父母可能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家裡的玩具越多,孩子每個玩具玩的時間就越短,有時候前一分鐘孩子還在玩這種玩具,下一分鐘就玩起另外一種玩具,甚至有些玩具從買回來孩子總共只玩了不到一個小時。

這種選擇太多的情況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此外,它還會阻礙孩子的智力開發,記得貓爸小時候就一個積木玩具,一直玩到上小學,我自己開發出了很多玩法。

而我女兒這方面的玩具就太多了,各式各樣的都有,但是她一樣都沒有玩精通,有的積木具甚至玩一次就不玩了,大部分積木也都「淺嘗即止」,沒有深入探索,這樣完全背離用玩具開發孩子智力的初衷。

所以說,玩具數量真的不宜太多,一般有幾個經典的玩具就好了。除此之外,一些壞了的玩具父母也不要扔,可以讓孩子自己研究一下新的玩法,比如一些拼圖玩具,少幾塊就不能拼成原來的圖案了,但是否可以讓孩子拼成一個自己想要的圖案呢?

最後,很多父母愛面子,存在攀比心理,覺得別的孩子有的,我家孩子就一定要有。特別是當孩子看到別的孩子玩具想要的時候,很多父母因為面子都會滿足孩子,其實這對孩子成長是非常利的,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攀比的習慣,這一點父母們平時還是要留意一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