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掌握更多獼猴桃種植技術!實現豐產豐收!
獼猴桃屬植物,在生產管理中一定要掌握其生長習性和規律,了解了它的脾氣,才能投其所好,跟它交上朋友,這樣才能達到人樹合一,科學管理。 獼猴桃主要有三喜三怕。簡論如下:喜光怕曬,喜水怕澇,喜肥怕燒(肥害)。
一、喜光怕曬
首先談喜光怕曬。如果你是個細心人,而且距離有野生獼猴桃的山區近,你就會發現,山裡的獼猴桃基本都長在陰坡或半陰坡,要麼就在河畔,為什麼,因為怕曬。
獼猴桃植物有極強的利用散光的能力,即便是在一棵大樹上纏繞依附生長都沒有任何問題,但不能過分隱蔽,如果嚴重缺光照,它就會發生枝條枯死,這就是生產上強調合理株行距的原因,紐西蘭為什麼要把獼猴桃行株距定為5*5或5*6。
就是充分利用了獼猴桃這一習性,一定程度上促使他們的獼猴桃成了世界第一。通俗講就是喜陽光但怕高溫。
二、喜水怕澇
再說喜水怕澇,主要原因獼猴桃是闊葉果樹,特別是夏季葉面蒸騰作用非常旺盛,需水量相對較大,因而6、7、8三個月一般要求土壤含水量應維持在70%較理想。
但同時獼猴桃的根係為肉質根,呼吸作用強烈,需要土壤的的氧含量較多,也就是要有必需的土壤透氣性,因此根據土壤水、氣的消長關係,不能過多澆水。
這是一對很矛盾的統一體,怎麼辦呢?所以要地面生草,增施有機肥,強化土壤蓄水能力,強調苫墒保墒第一,澆水灌溉第二的科學用水原則。
生產上許多果園大量不明原因的夏秋季死樹,實際上就是把樹澆死泡死淹死了,獼猴桃的大樹永遠不會旱死的,只有澇死。
許多果農都有經驗,在夏季如果連續降雨,或剛澆了地又遇降雨,一旦天氣轉晴,溫度很快回升,有很多獼猴桃樹立即出現萎焉(果農俗稱下晌),如不及時處理,很快就會死樹,其直接原因就是葉片蒸騰大於根系吸收能力所致,這就是典型的喜水怕澇。
三、喜肥怕燒
最後說喜肥怕燒,獼猴桃的生長量和極強的生長勢決定了它對肥分需求的迫切性,加上生產上掠奪式突出產量的作務心理,獼猴桃一旦缺少無機養分就表現出黃化、小葉、停長等現象。
因而獼猴桃對肥分比較敏感,但肉質根系對土壤鹽分濃度也很敏感(特別是持續高溫乾旱),從而形成新的矛盾對立體。
鑒於此,生產上要求對獼猴桃的施肥務必要掌握好遠散淡的原則,即少量多次施肥法,即能滿足肥分需求又不致產生肥害,這就是獼猴桃的喜肥怕燒。
你如果能清楚的了解獼猴桃的這些生長規律,施以相應的生產措施,趨利避害,以樹為本,那麼,你就成了獼猴桃真正的知音和朋友,獼猴桃也就成了你的綠色銀行,為你所用並傾力回報,因為所有的植物是有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