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法則:做人要有鍥而不捨的毅力

2020-01-04     漁樵耕讀看生活

《荀子勸學》曰: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在大多數時間裡,一件事的成功或失敗,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我們堅持一個設定的目標鍥而不捨,成功最終將屬於我們。鍥而不捨,是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就像草原上的狼,在伏擊自己的獵物時極度耐心,可以追蹤數小時或幾十公里來選擇合適的時間來獲取獵物。

01 沒有鍥而不捨的毅力,成功也不會眷顧

一個年輕人,初中畢業後來到一個小鎮找工作,後來在鎮上找到了一個門衛的工作。就這樣,工作了60多年。由於,這份工作很清閒,年輕的他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他選擇了費時而費工的打磨鏡片作為他的愛好。

打磨鏡片的時候,他是那麼專注細緻,鍥而不捨,這一磨就是60年……經過幾十年的打磨,他的技術甚至超過了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甚至還磨出了復合鏡片的放大倍數。通過研磨他的鏡片,他偶然地發現了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這一個偉大的發現,讓他名揚天下。

最後,初中文化地他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這就是科學史上著名的荷蘭科學家安東尼·列文虎克,一個創造科學奇蹟的小人物勵志奇談。

對於安東尼·列文虎克來說,成功的方法是鍥而不捨地打磨好手邊的每一塊玻璃,並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每一個不起眼的細節。憑藉這種態度和處事方式,安東尼·列文虎克最終取得了驕人的社會地位和科學成就。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自己的夢想和愛好。但與安東尼·列文虎克不同的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目標建立承諾的開始後幾天,原來的熱情和信心就開始褪色,最後完全失去了興趣。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難成功,沒有鍥而不捨的毅力,成功也不會眷顧。

02 鍥而不捨是一種可貴的精神,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是成功的良藥,是實現理想的前提

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一種是鷹,另一種是蝸牛」。然而,無論是天資極佳地鷹,還是資質平平的蝸牛,能登上塔頂,環顧四周,俯視千里,都離不開契而不舍的精神。一個人的成功與環境、機會、才能、學識等有著重要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他自身契而不舍的努力。

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出身貧寒,年輕時曾到一家電器廠應聘,當時人事主管看他衣衫襤褸,身子又瘦小,就推辭說:「我們暫時不缺人,也許過一段時間會缺人,你一個月後再來吧。」當時這位主管只是用一種推辭的說法隨便說說而已,但沒想到松下真的一個月後又來了。

再見到他時,這個主管閃又言辭閃爍地說:「我現在有重要的事要去處理,你在過幾天再來吧。」然而,隔了幾天松下果然又真來了,這個主管找了各種藉口,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了他。

如此反覆了多次,沒有辦法的主管不得不說出自己的態度:「我們的工廠需要一個衣冠穿戴整齊的員工,你這樣的穿著不能進入我們公司。」

松下聽後立即回去借錢買了一件整潔的衣服,然後來面試。這位主管看他如此實在,告訴他:「我們需要的是對電器了解的工人,你了解得太少,不適合。」

這位主管以為這樣說松下會選擇放棄,沒想到兩個月後他又出現在他面前:「最近兩個月我學到了很多關於電器的知識,您看我哪些方面還有差距,我會努力提高的。」

這位主管看著眼前態度無比誠懇地松下,感嘆地說:「我工作了幾十年,第一次見到你這樣找工作的。你的耐心和韌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可以來試試。」

就這樣松下用這種契而不舍地精神打動了主管,並得到這份工作。最後,通過他的不斷努力,逐漸成為電器行業的一個領軍人,並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經歷了一次一次地拒絕,推諉,相信對任何一位懷抱理想的激情年輕人,都是沉重的打擊。這是打擊會讓許多人退縮,但松下並沒有氣餒,他以一種誠懇的謙虛態度,通過不斷提高和改變自己,最終以契而不舍的毅力贏得了僱主的青睞。

松下自己的成功告訴我們,正是因為他不屈不撓、堅韌不拔的精神,他才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物。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自身所面對的任何困難,都要著眼於自己的目標,堅持契而不舍地追求,才能接近成功。失敗不可怕,只要不放棄,只要不懈努力,成功遲早會到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GHyeG8BMH2_cNUg_u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