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的年號,他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位皇帝,在位六十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後他將皇位傳給第十五子顒琰,自己做太上皇三年多,實際掌握國家權力六十三年多,是中國歷史上掌權最久的統治者。他喜歡收集古玩字畫,以在字畫上題跋、蓋章為樂,自詡為「十全老人」,然而自認為如此完滿的一生,卻遭受了壯年喪妻這一世間悲哀,這位早逝的皇后曾是他的知音,更是他的摯愛,皇后的逝去是他完美一生中最刻骨銘心的哀痛。
王獻之22個字的《中秋帖》被乾隆蓋了80多枚印章
天賜良緣
雍正五年(1727年),秀女選秀時,雍正皇帝一眼看中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富察氏,年僅十六歲的富察氏出身於滿洲鑲黃旗,是一位端莊溫婉的名門淑女,雍正皇帝當即將她指婚給四阿哥弘曆。
年長一歲的弘曆對富察氏亦是一見傾心,雍正皇帝為他們舉辦了隆重盛大的婚禮。舉止端莊、優雅高貴的富察氏就這樣嫁入了清朝皇室,正式成為四阿哥的嫡福晉。這段天賜的姻緣,除了皇室與名門望族子女的珠聯璧合,更飽含新婚夫婦繾綣的情義與恩愛。
寵冠六宮
大婚第二年,富察氏為弘曆生下長女,可惜長女一歲多就夭折了。兩年後,富察氏生下嫡子,雍正皇帝賜名永璉,璉是古代宗廟中盛黍稷的器皿,天資聰穎的永璉被長輩們寄予了厚望。永璉一歲多時,富察氏又添一女和敬公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突然駕崩,寶親王弘曆登基為帝,改年號為乾隆。嫡福晉富察氏被冊為皇后,第二年行冊立禮。富察皇后勤儉節約、端莊嫻雅,言行舉止都為六宮的表率,上侍奉太后勤勉孝順,下對待嬪妃寬容體恤,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富察氏是結髮妻子,是一代賢后,更是自己不可多得的良伴。
乾隆元年(1736年),剛剛登基又年富力強的乾隆皇帝偷偷將一份密旨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後,密旨是一道冊立皇位接班人的詔書,內容是立富察皇后所生嫡子永璉為皇太子。因為愛重皇后,所以對她所生育的永璉格外偏愛,可惜「聰明貴重,氣宇不凡」的永璉九歲而夭,勤勉的乾隆皇帝為此輟朝五日,富察皇后更是無法面對愛子的離去,傷心不已。
韶華早逝
乾隆十一年(1746年),富察皇后終於迎來了第二個皇子,皇帝賜名永琮,琮是古代祭祀的禮器,隱含了要繼承宗廟的意味。鍾愛皇后的乾隆皇帝依舊對皇后所生的第二個嫡子高度重視,他殷切地希望孩子平安成長,將來出類拔萃的嫡子,可以作為承繼大統之人。
天不隨人願,永琮也不幸離開了。連續遭受喪子之痛的皇后,幾近崩潰。她強忍著自己的悲痛,仍舊錶現出一副母儀天下的矜重模樣,其實內心備受煎熬,痛徹心扉。
乾隆十三年(1749年),皇帝東巡,拜謁孔廟、攀登泰山、遊歷濟南,隨行的富察皇后在御駕迴鑾的途中薨逝,年僅三十八歲。因為愛子接連離去的打擊,讓富察皇后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東巡途中的舟車勞頓也令她難以承受,她為大清皇室耗盡了最後一絲心血,猶如一盞閃著昏黃微弱燈光的油燈燃盡了最後一滴香油,油盡燈枯的她撒手而去,永遠地離開了。
追憶懷念
皇后的不幸離去,讓手握天下的乾隆皇帝感到萬分無助,命運如此強橫,帝王縱使富有四海,但對於命運都無可奈何,無法逆轉乾坤。富察皇后走後,他為皇后寫下輓詩,傾訴自己無限的思念與悲傷。
恩情廿二載,內治十三年。忽作春風夢,偏於旅岸邊。
聖慈深憶孝,宮壼盡欽賢。忍誦關雎什,朱琴已斷弦。
夏日冬之夜,歸於縱有期。半生成永訣,一見定何時。
褘服驚空設,蘭帷此尚垂。回思相對坐,忍淚惜嬌兒。
愁喜惟予共,寒暄無刻忘。絕倫軼巾幗,遺澤感嬪嬙。
一女悲何恃,雙男痛早亡。不堪重憶舊,擲筆黯神傷。
你我夫妻二十二年來相依相伴,我們思想觀念上總是高度的一致,你是我事業上的伴侶,更是我生活中的知己好友,我們之間的情義山高水長、非比尋常。你治理後宮十三年,從來都是克勤克儉,以身作則。你侍奉太后,照顧六宮妃嬪,太后褒揚你孝順,妃嬪們稱讚你賢良,然而這麼完美的你再也不會出現了。煙花三月的春天,你在旅途中突然離去,你曾給予我的一切,如夢般支離破碎。春夏秋冬時節變遷,都有固定的日期,然而我們陰陽兩隔,再見是何時?朱琴的弦斷了,你撒手走了,獨留女兒和敬公主給我,你忍心看著女兒無依無靠嗎?我強忍著痛楚,越是想念你越是悲傷難以自持,我扔掉手中敘說愁悶的筆,更加黯然神傷。
在皇后喪期百日那天,乾隆皇帝為富察皇后寫下哀婉傷情的《述悲賦》,「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信人生之如夢兮,了萬世之皆虛」。他們一起走過多少個相守相伴的日夜,她早已是那個最懂他的人,如今她生前居住的長春宮還保留著從前的模樣,只是它的主人卻再也不會回來了。人生恍如一場大夢,到頭來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
皇帝一度喪失了理智,甚至自責是自己害死了富察皇后,是自己執著地想要立皇后的兒子為繼承人,讓皇后背負了傳宗接代的重擔,早知是這樣結局,皇帝寧願皇后一生都不要生子,這樣就不會遭受喪子之痛。江山社稷的治理、祖先宗廟的承繼,這些和皇后比起來都那麼的微不足道。「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在沒有皇后的日子裡,再廣闊的天空也是愁白的色彩,三月盛開再嬌艷的花朵也是惹人討厭的模樣,「一天日色含愁白,三月山花作惡紅」。連帝後曾經婚後甜蜜的居所,圓明園的長春仙館也在皇后走後黯然失色、一派蕭索,再也不復往日生機盎然的模樣,「長春仙館頓長秋」。
另立新後
乾隆十五年,在太后的安排下,烏喇那拉氏成為了乾隆皇帝的繼後,掌管六宮事宜。烏喇那拉氏比富察皇后入府邸晚七年,亦是跟隨弘曆來到紫禁城的潛邸舊人,一路從側福晉到妃,再到貴妃、皇貴妃,最後成為第二任皇后。
獨旦歌來三忌周,心懷歲月信如流。
豈必新琴終不及,究輸舊劍久相投。
先皇后去世三周年的忌日裡,皇帝心裡仍然惦記著她,雖然立了新的皇后,新人取代了舊人的地位,但是在皇帝的心中,衣雖不如新,但人終不如故。
嶄新的朱琴再如何優美,也抵不上斷弦的那張舊琴,繼後永遠抵不上先皇后。乾隆皇帝像「故劍情深」的漢宣帝一樣,始終愛重情投意合的原配妻子,妻子留下的唯一骨肉和敬公主也被皇帝視為掌上明珠,備受父親寵愛,每每看到公主,聯想起逝去的先皇后,對公主的憐愛又多了幾分。公主雖遠嫁蒙古科爾沁輔國公,父親為她破例在京城設公主府,讓公主和額駙婚後可以留駐京城,常伴左右。
此意難平
乾隆十六年,皇帝開始第一次南巡,之後一共六下江南,每每路過山東濟南,都在城外安營,從不入城,「四度濟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因為先皇后在濟南一病不起,從此山東的濟南城就成為皇帝的禁忌,縱使還沒有到達,想起這個地方就會黯然傷懷,「青齊此去經由路,未擬思量早愴神」。縱使多年以後,先皇后早已香消玉殞,皇帝的遺憾和懊悔依舊綿綿不盡,「十七年過恨未平」。
乾隆六十年,皇帝將皇位傳給十五阿哥顒琰,自己做了太上皇,次年改年號嘉慶。此時已經八十六歲高齡的太上皇又一次來到了富察皇后的陵前,早年間陵園裡種下的松柏如今已經高聳入雲。他來告訴皇后,江山已經後繼有人,自己終於可以放下肩頭的責任。
雖然太上皇身體康健,身邊的人都說他可以活到百歲,但是太上皇自己不願意了,「齊年率歸室,喬壽有何歡」。因為他與皇后天人永隔已經四十八年了,這漫長的年年歲歲從未消磨他對皇后的記憶,反而日復一日地增添了他的眷念。他想早日離開塵世,去和思念了一生的富察皇后永遠的長相廝守,再也不分離。
作者簡介:星河在水,80後,水瓶座,喜歡詩詞,夢想長河飲馬,仗劍走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