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台盟中央舉辦的「一輪明月照家國」中秋音樂會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兩岸同胞歡聚一堂,喜迎中秋,共話團圓。中央音樂學院青年國樂團為現場兩岸同胞帶來「盈樂攬芳華」「天涯共此時」上下兩篇章美妙樂曲。台盟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江利平致辭表示,「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每年此時此刻,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台灣同胞都會倍加思念島內鄉親,倍加盼望祖國早日統一、兩岸同胞幸福團圓;希望兩岸同胞攜手共進、同心同行,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
9月22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行,兩岸同胞歡聚一堂,喜迎中秋,共話團圓。 新華社發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中最適宜表達統一團結主題的佳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節里固有的和諧、美滿、團圓,始終是中華兒女沉浸心底的共同價值追求。濃濃的親情、醇醇的鄉情,也最能激發世界各地華人情感共鳴。詩人艾青寫過一首詩《我的思念是圓的》:「我的思念是圓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麼?我的思念是圓的,西瓜,蘋果都是圓的,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親人的人,望著空中的明月,誰能把月餅咽下?」這詩看似是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實際上,很多評論都認為,這是詩人借中秋之月表達對祖國命運的關懷,對人民幸福的期待,抒發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願望,感人肺腑,動人心弦。
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台灣是中國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台海形勢走向和平穩定、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更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的!」這「兩個無法改變」和「兩個無法阻擋」,深刻表明了兩岸同胞命運與共的一家人的歷史事實,深刻表明了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
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中國的抗戰是要求得最後的勝利,這個勝利的範圍,不限于山海關,不限於東北,還要包括台灣的解放。」改革開放之後,我們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確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推動打破兩岸長期隔絕狀態,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進兩岸協商談判,開啟兩岸政黨交流對話,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發展進步特別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持續增強,有效遏制了「台獨」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同時也為兩岸交流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帶來了巨大機遇。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深入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就對台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為對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綱領。我們始終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著眼提升兩岸同胞福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持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廣泛匯聚共同邁向和平統一的磅礴力量。同時,我們立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準確把握歷史大勢,有效駕馭台海複雜局面,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引領兩岸關係發展正確方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步,讓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礎更雄厚、能力更強大。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也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目標。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著眼新時代推出有利於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舉措。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提出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域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要充分發揮福建對台獨特優勢和先行示範作用,善用各方資源,深化融合發展;要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和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制度。這是為台胞台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持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廈門與金門、福州與馬祖等重點區域乃至閩台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的重要舉措,體現了中央對閩台繁榮發展的殷切關心,也體現了黨和國家推進兩岸統一的信心和決心。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要發揮好福建省在閩台關係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推進祖國統一的進程中,福建省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福建與台灣隔海相望、一水相連,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福建距離台灣島最近處只有68海里,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一直以來,福建都是台商在大陸投資興業的首選。據報道,福建現有台企超1萬家,實際利用台資超過320億美元,閩台貿易額累計超1.4萬億元人民幣,每年實際利用台資、新設台資企業數量均居大陸各省市前列,18個國家級兩岸產業合作園區遍布全省,電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機械等閩台產業鏈供應鏈融合進一步深化。近年來,我們積極推動福建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建成了綜合立體的交通網絡,並且具備了連接閩台兩地高速通道的工程技術能力,為提升海峽兩岸基礎設施聯通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岸各界對直接聯通有著強烈的願望和期盼。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在回答有關「小三通」的提問時表示:「我們要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實現兩岸民眾坐著高鐵輕鬆跨過台灣海峽的夢想。」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這個夢想並不遙遠。
9月20日,「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參訪團記者在十堰市博物館參觀。新華社發(杜子璇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現在,海內外中華兒女越來越認同統一是兩岸關係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越來越認同兩岸中國人應共擔民族大義、順應歷史大勢,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我們相信,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的歷史重任;我們相信,兩岸人民一定會積極參與到推進祖國統一的正義事業中來,在新時代攜手同心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
作者:老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