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自卑,往往都是父母養出來的,可惜父母卻不自知

2023-09-10   老張育兒

原標題:孩子的自卑,往往都是父母養出來的,可惜父母卻不自知

「我家孩子,只要遇到事情,就想著找父母,一點主見都沒有。」

「我家兒子更讓人生氣,別人跟他說話,連頭都不敢抬……」

「我們家孩子已經五歲了,到現在連自我介紹都不敢說,每次都得父母代替他。」

臨睡前,看到育兒群里的寶媽們分享的消息,有點替她們難過。

孩子的這些舉動,說明他的性格有些問題,悲催的是父母沒有意識到,居然還在各種吐槽。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希望他們勇敢樂觀。可問題是,並非所有的孩子,都能如父母所願。

除了家庭環境之外,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毫不誇張地說:這些性格自卑的孩子,他們身後,一定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自卑,會滲到骨子裡,影響孩子成長

人生才剛剛開始,卻已經養成了自卑的性格,這對孩子來說是極不公平的事情。

未來的人生中,他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很多挫折。因為性格自卑,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放棄,壓根不會考慮嘗試,更不可能成功。

自卑,就像攔路虎一樣。看似是性格問題,實則卻影響了孩子的為人處世,未來很難有好的發展。

自卑的孩子,他們不會主動跟別人交流,人際關係會變得特別糟糕;

自卑的孩子,他們不僅沒有朋友,而且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懼症;

自卑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明白;

自卑的孩子,他們很喜歡過度的挑剔別人,以此來保護自己;

自卑的孩子,他們會無條件的順從別人,哪怕被欺負,也不敢反抗;

自卑的孩子,………………

怪不得,自卑會成為「攔路虎」。它對孩子的影響,實在太過巨大,從性格到社交到處事……

這樣的父母,最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

第一類:總是哭窮的父母

不知道何時,「哭窮」也成了一種頗為流行的教育方式。

可能,父母「哭窮」的初衷,是希望孩子明白生活不易,想讓他們勤儉節約,不要過度的浪費。

可問題是,父母用錯了方法。一味的「哭窮」,只會讓孩子覺得不如別人,哪怕是喜歡的東西,也不配擁有。

長期在父母「哭窮」聲中長大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自卑和懦弱的種子,從小便種在了心裡。

第二類:想讓孩子懂事的父母

習慣用「懂事」來判斷孩子的好壞,好像只有「懂事」,才能稱得上是好孩子。

父母的一句「要懂事」,硬生生折斷了孩子的翅膀。他們還沒有來得及飛翔,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被父母扼殺在搖籃中。

所謂「懂事」,就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事,不能有一絲的反叛心理。而且,誰也不知道孩子「懂事」的背後,到底在想什麼。

很可能,孩子會一直「懂事」下去,沒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當他長大後,會突然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

第三類:喜歡吼罵孩子的父母

「怎麼這麼笨?說了多少遍了,還是不會嗎?」

「別人都敢做的事情,你怎麼不敢,是膽小鬼嗎?」

只要孩子哪裡做的不太好,父母就會大聲吆喝。好像,只要不斷吼罵,孩子就能做好,就能變聰明似的。

可實際上,從小被吼罵長大的孩子,他們大多都自卑。而且,除了自卑之外,孩子還特別沒有安全感。

第四類:過於強勢的父母

工作中,強勢一點或許是好事;可生活和工作,是不一樣的,孩子也終究不是工作……

可偏偏,有很多父母拿出工作的氣勢教育孩子。好像,只有他們的決定是對了,孩子只需聽話照做就行。

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是他卻連發表意見的機會都沒有,一開始就被父母否定了。

在父母的壓迫之下,孩子就變得沒有想法。性格當中,也會慢慢滋生出自卑的因子,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跟自卑的孩子相處,父母要牢記這幾點

首先:要接納孩子的缺點和不優秀,跟自己和解,也跟孩子和解;

其次:要給孩子多一些的陪伴,用愛和溫暖,慢慢去影響和改變他們;

最後:要多去讚美孩子,善於發現他的優點,讓孩子知道他並非一無是處。

沒有生來就自卑的孩子,只有不擅長教育的父母。發現孩子的性格有問題,要先學會自檢和改變,而不是去責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