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底,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各行各業都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三年來,北京公證行業堅持衝鋒在前、勇擔使命,無論是社區值守、排查登記,還是防疫宣傳、普法教育都有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成為了一道獨特的抗「疫」風景線。
2022年4月下旬,新一輪疫情席捲北京,打破了人們原本規律的工作和生活。
作為城市副中心的通州區,有近20個居住區被封控。為了爭取用最短時間實現社會面清零,保障群眾的正常生活,很多單位的工作人員投入到了抗疫一線。作為通州區唯一的公證單位——潞洲公證處也置身其中。
田鑫是潞洲公證處參與社區信息錄入工作中的一員,由於之前剛剛做過近視眼手術,醫生特意叮囑他不能過度用眼,當疫情來臨時,他義無反顧的沖在了最需要他的位置。
如田鑫一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公證人比比皆是,這一幕幕的背後是首都公證人的擔當。回想起2020年疫情剛爆發時的情形,正陽公證處的公證員宋冉至今記憶猶新,公證處接到一個隔離點的公證申請,面對疫情,宋冉沒有退縮,而是在隔離點,完成了這項公證服務。
2020年11月3日,正陽公證處的公證員宋冉,在朝陽區的一家隔離酒店,正通過視頻指導一名隔離人員完成一項公證申請。
陳女士是一名留學生,2020年10月歸國後,按照北京的防疫政策,需在酒店集中隔離,可是,她突然接到親屬電話,她的父親在老家突發意外去世,需要陳女士趕快回去,為父親辦理後事。陳女士說,當時她正在隔離期,回老家辦理後事根本不可能。即使在京隔離期滿,回到老家也將面臨較長時間的隔離,但她父親的火化事宜需要她簽字,別人無法代替。
經過和當地協商,陳女士可以委託親屬代為辦理父親的後事,這需要陳女士出具一份委託公證書。
宋冉說,除了疫情感染風險,按照公證程序,辦理公證需要公證員當面核實當事人的身份,並簽署各項材料,陳女士的情況根本不符合條件。宋冉並沒有放棄,經過向處領導請示,以及跟防疫部門協商,最終,正陽公證處決定特事特辦,派宋冉到隔離酒店為陳女士辦理公證。
第二天,宋冉帶著公證資料趕往陳女士的隔離酒店,在醫務人員的協助下,完成這次特殊的公證。公證程序完成後,醫務人員對所有文件進行了嚴格的消殺,當天,宋冉就為陳女士出具了公證書,並將公證書快遞到陳女士老家。
不懼疫情深入「前線」,無畏病毒盡心服務。宋冉的溫馨服務,是一股暖流溫暖著疫情的寒冬。自從疫情發生三年以來,北京公證認真落實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指示要求,印發了20餘個相關通知要求。2022年4月,當疫情再度來襲,出台《北京市公證行業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制定21項具體措施及時建立涉疫信息報告制度。
清晨,國立公證處的公證員早早來到辦公室,開始了全面消殺工作,這也是疫情防控工作常態化以來,每天雷打不動的工作,不光是為了保障工作人員、工作環境的安全與衛生,更重要的是保障每一位來辦理公證業務的當事人的安全。
堅守一線,勇於擔當,這是每一個首都公證人,在疫情面前的真實寫照。求是公證處劉遲越的辦公桌上有一本工作檔案,上面滿滿的記載了近三年來公證處的排班、安排。
面對嚴峻的抗疫形勢,北京公證以疫情防控為首要任務,同時引導全市公證工作穩步向前,在全國公證行業率先推出不可抗力公證服務,努力減輕疫情對企業經營的影響;充分運用網絡技術,實行「基本事項線上辦理,線下公證預約辦理」。
在疫情嚴重的時候,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公證需求,東方公證處及時調整接待安排,利用擁有自主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的「智能排隊系統」,搭建升級網上預約平台,通過微信公眾號在線服務進行預約取號。同時充分發揮網絡接待室線上服務功能,繼續提供公證員線上諮詢服務,在線幫助當事人答疑解惑,進一步達到線上線下聯動。
疫情發生以來,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一次次讓公證員們動容,他們是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北京公證踐行「公證為民」宗旨,為抗疫出一份力,各個公證處為一線防疫工作人員開通專門的綠色服務通道,依法減免費用。
2021年,通州區派出2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核酸檢測支援隊前往廊坊市,因即將前往一線支援,兩位醫護人員急需辦理委託公證,北京市潞洲公證處為當事人開通綠色通道,按照特事特辦原則,加急辦理相關公證事宜,減免相關費用並及時出具公證書。
截至2022年6月27日,全市共有方圓、長安等22家公證處的黨員公證人員積極下沉社區參加志願服務工作,全市公證行業累計下沉435人,提供志願服務2441次。
每一個平凡而堅定的身影,都見證著首都公證人,共抗疫情的決心與信心,他們全力以赴、投身戰「疫」,主動服務、共促發展,展現首都公證人的責任與擔當。
記者:畢凱 攝像:徐光
編輯:龐梓萌 責編:水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961b1d08ac259ffe997b1506eaa2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