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大堆原創音樂出現,那時候我一度以為,翻唱綜藝已經不被看好了。
直到後來,聲生不息的出現,讓我再度明白。
不是翻唱不行,而是歌手本身不行。
節目形式才是核心。
《我們的歌》和《天賜的聲音》也讓更多節目組意識到,既然個人翻唱無看點,那麼我們就大搞合唱。
而《聲生不息》,頗有把歷年來所有綜藝糅合在一起的感覺。
01
各位回想一下寶島季就會發現,它的節目選人是很有意思的:林子祥和葉倩文兩位前輩大咖助陣,李健、劉惜君等中生代鎮場子,還有單依純和毛不易這樣的新生代讓節目更有朝氣。
如果不是名字叫《聲生不息》,那麼節目也完全可以叫《我們的歌》獨唱+合唱版。
相較於原本的固定合作模式,《聲生不息》的混戰看點更足。
其實之前和大家聊過《我們的歌》節目的劣勢,除了一開始配對有足夠多看點,後期最大看點其實也就是混戰階段了。
混戰完全值得更多開發,《聲生不息》節目選擇了「男女對打」一樣,組合形式更多樣,歌曲改編更豐富。
當然,第一季在我看來最成功的歌手其實是李健。
他的位置,剛好可以銜接前輩歌手和新生代。
當然,第一季的成功並不僅僅只是因為一個人,只是選擇李健,讓節目有了更多看點和可能。
02
而到了如今的家年華,在我看來,選擇很對的兩位歌手分別是:汪蘇瀧和周深。
汪蘇瀧的發揮完全是出人意料的,如果說以前的我只覺得汪蘇瀧是一位很會寫歌,很會討好大眾的歌手。
那麼現在的我只會認為,汪蘇瀧是一位很聰明的藝人。
他知道如何讓大眾更喜歡他,更明白如何在一檔綜藝中始終讓自己處於正確的位置。
而且,他是一位優秀的音樂製作人,自己操刀編曲,更樂意給其他歌手提出建議,能夠在一檔綜藝中做出爆款的歌手,都是節目組非常喜歡的歌手。
而周深的表現目前看來則是非常穩定的,他帶來了更多的活力,同時也讓節目有了更多看點。
由於節目本身並不是《歌手》那樣的純競技類音樂綜藝,所以看點只能靠歌手們自己主動去製造。
周深搭配汪蘇瀧,讓一檔音樂綜藝硬生生變成了搞笑娛樂節目。
這樣的好處就是,聽眾不至於覺得節目太無聊而放棄觀看節目直接選擇聽歌。
要知道,很多音樂綜藝做到最後,播放量下降其實都是因為節目實在太無聊了。
比如說《我們的歌》和《時光音樂會》,主要就是節目本身看點太少,從而導致觀眾更樂意去聽音源或者直接聽歌。
更重要的是,周深的音源數據非常穩定。
03
綜合以上,只能說,今年家年華的選人還是非常成功的。
其它音綜也應該像聲生不息學一學,一檔節目想要成功,不僅僅要前輩和流量,承前啟後的多面手也非常重要!
喜歡文章的朋友可以點贊並分享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