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雲南城市,你最喜歡哪一個?
相信很多人會說:大理、麗江、西雙版納、昆明、建水。
很大程度上這些城市代表了人們對雲南最初的印象。
昆明四季如春,大理慵懶,麗江古樸,建水寧靜,西雙版納風情萬種。
作為一個雲南人,我卻獨愛騰衝!
騰衝是一座低調的小城,地處西南邊陲,與緬甸接壤,截止2014年常住人口65.99萬,土地面積5845平方公里。
深入了解之後,發現這座面積不大,人口不多,沒有國際都市繁華的小城,卻藏著豐富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寶藏」!
儒家文化和異域文化在這裡匯聚,自然奇觀扎堆出現。
溫泉、火山、古鎮、瀑布、濕地、翡翠、古樂、皮影戲、古村、禿杉王、柱狀節理、史迪威公路,騰衝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庫,囊括天下奇珍異寶。
在騰衝2000多個古村落中,有一個古村風格和景色獨樹一幟,是眾多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這個古村裡還藏著傳承600年的「三件寶貝」。
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古村三寶
古村原名「江東村」,因天然連片的古銀杏林而得名「銀杏村」。
古銀杏鑑證了江東村的發展史,從銀杏樹身上可探究古村發展的脈絡。
村內擁有一棵1300年歷史的銀杏王,500年歷史的銀杏樹50多株,400百歷史的70多株,200-300年歷史的150餘株,20-30年的2700餘株。
跟著銀杏樹,我們似乎可以看到唐開元年間,第一株銀杏樹落戶銀杏村,明、清時期,銀杏樹在銀杏村周邊大面積種植,而這一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在銀杏村,銀杏樹和人和諧共處600多年,600多年間古村內出現了「三寶」,分別是:銀杏樹、銀杏果、銀杏村人。
一景一物一人共同組成了古村內不能讓人忽視的三寶,直到今天它們依然古村三寶!
一景:銀杏林海
用「銀杏林海」形容銀杏村,足以看出銀杏樹之多。
江東銀杏村的景觀可以說是自然和人力共同呵護下的「寶藏」。
人把銀杏樹種在這片土地上,而自然給予它最舒適的成長環境,經歷滄海桑田,斗轉星移形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震撼之景。
銀杏樹終其一生,給了我們兩種顏色,一綠一黃。
銀杏樹如同一個用色嫻熟的繪畫大師,兩種顏色都被它利用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黃色。
從秋天開始,不同程度的黃色都呈現在銀杏樹葉子上,銀杏樹只用一種顏色就留住了世人的萬千目光。
銀杏樹除了是繪畫大師,更是置景師,他把冬天的銀杏村裝扮成為一個自然樂園,一個天然的攝影棚。
這個自然樂園吸引著人到此追逐艷麗的顏色,在光影交錯的銀杏樹下用相機定格時間,體會這令人心醉的景。
一物:銀杏果
銀杏果是銀杏樹的果實,又名「白果」,銀杏果在樹上還未成熟時,外皮堅脆,呈現綠色。
在生長過程中逐漸由綠色向淡黃色、黃色轉變,成熟時,果皮發軟,散發出「臭味」,從樹上掉落。
成熟的銀杏果經過加工之後,褪去柔軟、腐爛的果皮,露出白色的堅硬內殼。
銀杏果肉被內殼包裹在裡面,剝開內殼就是色如翡翠的果肉,食用軟糯可口。
銀杏果是銀杏村內可以帶走的天然美味,也是銀杏村招待客人的佳品。
在銀杏村,銀杏果既是零食也是菜肴,銀杏村人擅長把銀杏果做成當地特色菜,這是只有在銀杏村才能吃到的美味。
一人:世居的村民
銀杏村最後一寶是人,因為人帶去煙火味,有了人景色褪去了冷清,染上了靈氣和熱鬧,村莊有了人就不那麼孤寂,人和銀杏樹一動一靜相互襯托,更加彰顯古村魅力。
在銀杏村,銀杏樹和人共居已經有六百多個春秋。
從明洪武年間開始,銀杏村人和銀杏樹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段緣分一直延續至今。
銀杏樹守護著這裡世居的人,人也呵護著樹。
在銀杏村樹和人共處的六百多年,銀杏樹仿佛有了靈性,人們盡最大的力量給銀杏樹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修剪多餘的枝幹,澆灌等,時刻注意銀杏樹的生長情況。
在銀杏樹結果的時候,果實太多,壓彎了樹枝,人們會藉助工具幫助銀杏樹減輕壓力,不讓果實的重量傷及銀杏樹本身。
古村人和銀杏樹都共同守著古村,守著共同的家園,守護著一條界線互不干擾,和諧共生。
樹,果,人是銀杏村的鐵三角,也是銀杏村內的三寶,誰也不能離開誰。
銀杏樹裝點了村莊,人守護果實成長,果實把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回饋給人!
【編輯】閱雲南 一靜
【備註】轉載請註明,素材由騰衝四季江東景區開發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提供,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8oGGXYBxV5JH8q_4F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