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母乳是6個月內嬰兒最營養、最安全、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是任何代乳品都無法媲美的。母乳喂養越來越成為共識,新手媽媽大多知道母乳喂養的好處,卻對初乳認識不足。
「母乳喂養第一小時,可以減少100萬兒童的死亡!」第一口奶關乎寶寶一生的健康,關於初乳,你一定要了解:
什麼是初乳?
初乳是指媽媽產後2~3天內分泌的乳汁,產後,母體的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開始分泌乳汁。但泌乳的質與量不是一直不變的,母乳的營養成分是隨著產後母體變化,以及哺乳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的。
一般把母乳分為初乳、過度乳、成熟乳和晚乳。
- 初乳
產後1~3天的乳汁
- 過渡乳
產後4~10天的乳汁
- 成熟乳
產後11天~9個月的乳汁
- 晚乳
產後10個月之後的乳汁
研究表明,分娩後一到三天,初乳成分接近血漿,但並不是血形成的。隨著媽媽體內激素水平下降,營養成分明顯降低,蛋白質和無機質含量逐漸減少,乳糖含量增加,初乳逐漸轉變為常乳。
吃初乳,少生病
初乳的營養非常高,還富含免疫性球蛋白,能增加機體抵抗力.,少生病,由於初乳濃稠、量少、顏色微黃,營養豐富,又被稱為「黃金奶」。
- 蛋白質含量高,增強免疫力
研究證明,媽媽初乳中的蛋白質含量相當高,比正常奶汁多5倍,其中,免疫球蛋白A進入寶寶體內後,會分布在咽、鼻和胃腸道粘膜表面,中和毒素、凝集病原體,有效防止感染,增強免疫力,增強的抗病能力;
乳鐵蛋白有利於血紅蛋白合成,對預防嬰兒貧血有良好作用;
溶菌酶是嬰兒成長必不可少的蛋白質,在抗菌、避免病毒感染以及維持腸道內菌群正常化,促進雙歧桿菌增殖等有重要作用。
相對於常乳,初乳的營養更豐富,價值更高。
- 維生素、微量元素含量高,有利生長發育
初乳中的維生素含量顯著高於常乳:
維生素B2比正常奶汁高3~4倍,維生素A和C比常乳高10倍,維生素D比常乳高3倍,鐵、鋅等微量元素含量也高於常乳。鐵能有效阻礙細菌的代謝和繁殖,預防嬰兒腸道感染,有助於排出胎便,增強新生兒疾病抵抗力;鋅對促進小兒生長發育有很大好處。
- 無機質含量豐富,促進消化吸收
初乳富含鎂鹽,能促進消化管蠕動,有利於消化,初乳中的有纖維素和低聚糖,有助寶寶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這是任何配方奶粉都無法替代的。
我們都知道,母乳很有營養,產後一小時的初乳,則是最有營養的母乳,真的是「黃金奶」。
初乳不被重視,有三大原因:
過去,由於對初乳的認識不足,並不給孩子喂初乳,十分可惜。
- 認識不夠
初乳雖然量少,價值卻不小。母乳喂養的孩子前六個月很少生病,就是接受了母乳抗體的緣故,最大的功勞要歸功於初乳的作用,但是,由於對初乳認識的不到位,好多新手媽媽常把初乳擠掉扔棄,真的很可惜。初乳對提高新生兒機體免疫、預防感染、促進消化吸收、順利生長發育都有好處。
- 受傳統舊觀念影響
有人認為,分娩後最初分泌的乳汁是「髒」的,沒有營養價值。事實上,初乳不僅不「髒」,反而最富有營養物質。
- 嬰兒不會吸吮,媽媽耐心不足
剛生產完,媽媽身體虛弱,坐不起來,不方便哺乳,尤其剖宮產的媽媽,創口的傷痛還很明顯,加上乳頭沒有適應寶寶吸吮,吸起來很痛,寶寶也不習慣吸吮,用不上勁兒,往往喂了半天,也吃不到嘴,媽媽很受挫,沒耐心,最終放棄初乳。
重視初乳,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新手媽媽要重視產後初乳,抓住產後黃金期,讓寶寶第一時間吃上初乳。
- 儘早吮吸,刺激泌乳
初乳的營養價值非常高,無論是自然分娩或剖宮產的媽媽,都要儘快母乳喂養。寶寶出生後應放在媽媽胸口接觸30分鐘,儘早吮吸媽媽的乳頭,刺激媽媽泌乳。
兒子出生後,由於是剖宮產,我的身上插著輸液管、止痛泵、排尿管、心電監測等一大堆,別說坐起來,就是動一下都不方便。
好在,我了解初乳的好處,極力讓家人幫我,倚靠著床頭和枕頭,把兒子抱起來。可是,小傢伙實在小,不會吸吮,嘬了半天,真的是使出「吃奶的勁兒「,也沒吃到嘴,我急出了一身汗,不知怎麼辦。
折騰了半個多小時,兒子人生的第一口奶才吃到嘴,這之後,我不斷讓兒子吸吮, 不但吃到初乳,乳汁也越來越多,哺乳也越來越順利。
- 堅持母乳喂養,別輕易放棄
兒科醫生鮑秀蘭指出,大多數媽媽會在分娩3天內泌乳,可能出現前三天寶寶吃不飽的情況,只要寶寶體重下降不超過出生時體重的7%,就別著急添加奶粉,應堅持讓寶寶多吮吸乳頭,建立噴乳反射,等待泌乳。
當寶寶體重下降超過7%,確實需要添加奶粉時,要採用「補授法」,即在每次哺乳時,先讓寶寶吮吸乳頭(每側15分鐘)後,再給寶寶喂奶粉。切不可用奶粉代替母乳,一旦寶寶吮吸乳頭的頻率下降,母乳喂養越來越難以實現。
——— · END ·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更多育兒乾貨 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