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延遲幸福」
作者:洞見·握書姑娘
人生忽如寄,抱緊眼前人。
小說《憤怒的葡萄》里,主人公喬德講過這樣一件事:
他的一位伯伯,想吃豬肉的時候,就會把家裡的豬殺了,美滋滋地飽餐一頓。
而自己的父親,總要堅持把豬留到聖誕節再殺。
結果,豬總是在九月份就因為瘟病或別的什麼病死了,反正是不能吃了。
生活中,很多人跟這位父親一樣,總是習慣於「延遲幸福」:
想吃的東西不馬上去吃,而是等著下次;想去的地方不馬上動身,總等著有時間;想愛的人不當下珍惜,等著以後好好善待。
結果最後,東西壞掉了,美景消逝了,愛人離開了……
擁有的時候,總覺得日子還長。
卻不知歲月不居,世事無常,沒有來日方長,只有時光匆匆。
01
好的東西不必留到最後
莫言的一位同學,曾在整理太太遺物時,發現了一條嶄新的絲巾。
那絲巾是他們夫妻二人外出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
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哪曾想直到去世都不曾戴過,連絲巾上高昂的價格標籤都還在。
這件事讓同學又難過又感慨:
「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竇文濤曾在圓桌派里說:
「買了新衣服,當時就穿上,這就是人生中所謂的『賺到』,因為馬上使用它,就等於好東西在發揮自己的價值。」
幸福就像冰淇淋,拿在手裡就那麼一會兒,趁它融化之前,趕緊吃掉吧。
否則,這一秒的捨不得,只會造就下一秒的不快樂。
有位作家曾在書里記錄,自己小的時候,家裡窮兄弟姐妹又多,一年四季幾乎吃不到什麼菜。
有一年夏天,他的母親種了空心菜,每天一大早就焯一盤,一人一小碗分好,讓他們幾個做為早餐午餐的下飯菜。
吃完早餐,大家會各自把剩下的菜藏起來,等到中午一掃而光。
然而到了午飯時,他也捨不得把菜一下子吃光,而是再留一些,等著晚飯拿出來繼續吃。
結果到了晚上菜就餿了,只好倒掉。
萬物皆有期限。
漂亮的鮮花放久了會枯萎,美味的食物放久了會變質,好看的衣服放久了會過時……
歲月經不起蹉跎,美好經不住等待。
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在當下的珍貴時刻,物盡其用,才算是把握住了屬於自己的福氣。畢竟,生命瞬息萬變,轉眼間就有消亡,來日也不方長,彈指間就會花落葉黃。
02
想愛的人別等著以後珍惜
清朝有個面容姣好的才女,名叫吳藻,22歲時嫁給了同城一黃姓富商。
婚後不久,吳藻常常出去跟一些文人雅士談詩論詞,同遊玩樂。
後來甚至在外縱情聲色,鬧得謠言四起。
但無論她做什麼,痴愛著吳藻的丈夫,對她始終大度包容,關懷備至。
錦衣玉食伺候她,百般體貼照顧她。
有時,她也會因為丈夫對自己的無微不至心生虧欠感,但每次又很快寬慰自己:
「不礙事不礙事,反正日子還長,以後對他好點就是了。」
然而沒多久,她的丈夫就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奪走了生命。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吳藻都難過得不能自已。
她開始懷念丈夫之前對自己的各種好,痛恨自己沒有好好珍惜。
之後,她懷著滿心懊悔,遠離喧囂一個人獨居南湖,還寫下諸多詩詞語重心長地勸誡後人:一切擁有都是有時限的,身邊的人和愛才最值得珍惜。
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擁有的時候,總覺得日子還長。於是一次次傷害眼前人,一遍遍忽略身邊愛。
卻忘了歲月詭變,世事無常。
有些人現在沒珍惜,以後不一定有機會,有些事當下沒做,以後不一定來得及。
身邊一個朋友,剛開始創業那兩年,事業不順,整個人異常煩躁。
動不動就沖父親大發脾氣,時不時就朝父親怒甩臉子。
雖然事後也會覺得自己不對,但他總會寬慰自己:
等自己闖出名堂安定下來了,再騰出精力從容盡孝,等自己賺了大錢富裕了,再抽出時間好好彌補。
可惜的是,疫情那年,父親永遠地離開了他。
當初那些無法抹除的傷害,釀成了他心裡漫長的悔恨。
亦舒曾說:人生忽如寄,抱緊眼前人。
那些熟悉的笑臉,習以為常的面孔,可能在某一天,一個轉身,就再也不會見。
所以啊,別再等著以後如何回報愛你的人,別再想著以後如何善待你愛的人。
最好的珍惜,永遠是趁現在。
03
永遠不要延遲幸福
有位叫金有真的著名律師,曾講過自己的經歷:
當初準備律師資格考試時,他把很多事情都計劃到考完之後。
想出去騎行的時候,他告訴自己:現在要學習;
想運動健身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下周就考試了;
想跟好友去聚會的時候,他提醒自己:明天還要上課。
那時在他看來,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通過考試當上律師,其他所有的放鬆,享樂都應該延遲。
而且他堅信,現在的苦都是為了以後的甜,等成為律師後,就能過上想要的生活了。
但現實並非如此。
考完試成功當上律師之後,他發現當初那些想做而沒做的事,之後基本就沒機會再做了。
比如他之前想著的運動健身,因為工作繁忙更沒時間,之前因學習而忽略的親密關係,現在更沒精力去維護。
那時他才深刻領悟到,那些被延遲的幸福,只會永遠地錯過,並不會在將來某一刻被實現。
意識到這一點後,他便很少再有「做完這件事再說」,或者任何推遲人生小確幸的想法了。
而是只信奉享受當下,想做就馬上去做的人生。
所以,覺得吃蛋糕能讓自己感覺到快樂時,他就馬上去吃蛋糕,覺得騎行能讓自己輕鬆自在時,就馬上去騎行。
他說:人一旦養成「有時間有機會再做」的習慣,許多美好不經意間就已溜走了。
再也不要把快樂延遲到那些可能永遠不會來的「適當時機」,真正細小又珍貴的幸福,就藏在當下每一天的一舉一動里。
快樂的竅門在於活在當下,幸福的真諦在於享受眼前。
人生是一場旅行,而非賽跑。
如果連眼前看得見抓得著的美景都不能盡情享受,又怎能確保未來遇到的一草一木定會入心呢?
復旦大學教授陳果說過:
「人最大的清醒,是不把幸福放在未來的某一天,而是讓自己的幸福在今天此時此刻就開出花來。」
人生是「今天」的不斷累積,是「此刻」的不斷延續。
每一個今天不被辜負,方可串起無悔的一生。
點個贊吧,享受當下的每一天,珍惜身邊的每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