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動駕駛加速度

2023-04-17     燃財經

原標題:滴滴自動駕駛加速度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丨謝中秀

編輯丨饒霞飛

在滴滴打自動駕駛網約車已經成為部分人的常態。

「從2021年四五月份到2022年六七月份我畢業離開學校,一直都有使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上海的乘客哆啦告訴燃次元。

哆啦就讀的學校位於上海市嘉定區,也是滴滴自動駕駛的示範區之一。

2016年,滴滴成立自動駕駛部門,2019年滴滴自動駕駛成立獨立公司,2020年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上海第一次跟大眾見面。

到現在,滴滴已經在廣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城市共擁有超200輛自動駕駛車。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域內,實現混合派單。

4月16日,燃次元打開滴滴出行APP,將城市設置為上海/廣州,下方用車類型欄即會出現「自動駕駛」的選項,進入「自動駕駛」即可選擇運營區域內的站點為出發地和目的地,並開始使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

圖/在上海嘉定、廣州花都已可使用滴滴出行APP使用自動駕駛網約車

來源/燃次元截圖

但滴滴自動駕駛的野心並不止於此

4月13日,在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直言,「2016年,我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跟全球自動駕駛這個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和企業家、工程師做了非常深入的交流,形成了兩個非常關鍵的認知。」

其中之一,便是「L4自動駕駛技術大概需要十年的時間逐步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就是從2016年到2026年,並不像很多的公司說的兩三年就能夠量產,也不像一些人說的遙遙無期,它大概就是在十年的維度,從現在這個節點看,大約還有3-4年左右的時間。」張博表示。

根據國家標準,自動駕駛根據無人化程度,分為L0到L5六個等級,其中L4自動駕駛為高度自動化,在特定的道路條件下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完全負責整個車輛的操控,全程無人類干預。

目前自動駕駛領域涉足者眾,諸如百度、谷歌等網際網路公司,以及特斯拉、比亞迪等汽車企業,滴滴、享道、曹操等網約車公司也有參與。不過當前落地的自動化級別多為L2或L2+,滴滴所倡導的L4已為前列水平。

此外,開放日當天,滴滴還發布了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根據滴滴自動駕駛COO孟醒介紹,DiDi Neuron已經將司機駕駛倉位取消,整車只為乘客服務,由系統完全自動駕駛,同時,DiDi Neuron首款量產車型也將於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實現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

自動駕駛仍是充滿廣闊想像力的領域。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預計2024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出貨量達到約5425萬輛;同時,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仍有空缺,從全球來看,2021年各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分別為50%(L0)、25%(L1)、20%(L2),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幾乎為0。

但作為一個新興領域,自動駕駛也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完善、長尾場景難解決等問題。

要想真正駛向自動駕駛的星辰大海,還得潛心專研、謹慎前行。

01

在滴滴坐上自動駕駛

在上海嘉定和廣州花都等地,自動駕駛網約車(robotaxi)已經成為尋常物。

「我前段時間就在家附近看到過一輛自動駕駛車。」廣州花都的雯雯告訴燃次元,「我朋友常在路上跑,也經常看到『頭頂』一個雷達的自動駕駛車。」

在上海嘉定,哆啦更是使用自動駕駛網約車一年有餘。

「我們學校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剛好是自動駕駛網約車的運營範圍內,所以會經常使用。」哆啦表示,在這個區域內,哆啦的同學們也經常使用自動駕駛網約車,「畢竟免費,而且學校離地鐵站遠,我們郊區也交通不便。」

圖/2021年5月,哆啦的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初體驗

來源/哆啦提供

上海是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的先行之地。2019年,滴滴便在「2019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AI WORLD2019世界人工智慧峰會」上透露,滴滴自動駕駛計程車最快或將於今年(2019年)年底在上海落地,用戶可以在上海特定區域內打到滴滴自動駕駛計程車。

此後,2020年6月27日,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正式向大眾見面。不巧的是,與大眾初次見面就遇上暴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首秀不算完美。

「我們的robotaxi第一次跟所有的乘客見面是在2020年6月27日,那天遇到暴雨,很不幸,但是我們的完成度還是很好的。我們有記憶的話,左邊還有兩個安全員,行駛的道路比較簡單,在簡單的道路碰到簡單的場景還會卡住。」孟醒回憶道。

但新生事物略有不足乃是常情,而滴滴的自動駕駛網約車也在一直不斷改進

「自2020年6月,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載人示範應用啟動,滴滴首次面向公眾開放服務至今,滴滴自動駕駛已開放運營超1000天,實現了零主責安全事故,成功解鎖學校門口、地攤、夜市等複雜城市場景。」孟醒介紹。

目前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作為滴滴網約車出行服務的補充,送駕距離、送駕時長、每小時單量等體驗和效率指標都在持續向網約車靠近

根據孟醒展示的數據,目前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的送駕時長約是網約車的1.19倍,也就是說,如果打網約車去一個地方需要100分鐘,今天打自動駕駛車平均是119分鐘左右;在送駕距離方面,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是網約車的1.17倍。

「雖然今天比不上網約車,但是想跟大家彙報的是,(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無限貼近網約車的運營效率能力。」孟醒表示。

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也在不斷拓展城市。除了上海,2023年3月,滴滴也宣布滴滴自動駕駛首批獲得廣州智能網聯示範運營資質,正式在廣州花都區開啟商業化運營,在服務區域內,乘客可以使用滴滴自動駕駛小程序呼叫自動駕駛車輛,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開放日上,滴滴還宣布目前在上海、廣州兩地,打開滴滴APP即可看到「自動駕駛」選項,使用自動駕駛網約車。同時,在上海,滴滴更是率先將自動駕駛網約車的服務時間擴展到全天24小時。

需要提醒的是,目前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在廣州的運營時間為工作日10:00-17:00,在上海雖為24小時運營,其運營時間亦為工作日內。

不過體驗過的乘客也反饋,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仍有待改進的地方,諸如站點設置、行駛效率等。

02

滴滴自動駕駛七年磨劍

2016年滴滴成立自動駕駛部門,2019年獨立為公司,此後2020年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正式亮相,如今滴滴自動駕駛正在不斷加速前進。

「從2020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首次亮相)到現在,我們團隊差不多翻了三倍,漲到將近一千人,車升級了一代,我們算法疊代了無數代。」孟醒表示。

進入2023年,滴滴自動駕駛不斷公布成果和進展,2023年3月「拿下」廣州,在廣州花都區開啟商業化運營。

在4月13日的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也公布多項進展,包括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自動駕駛核心硬體 「北曜Beta」雷射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台「Orca虎鯨」,以及創新業務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

圖/DiDi Neuron概念車

來源/滴滴提供

但看似滴滴自動駕駛「大爆發」的現在,背後是滴滴多年的技術、經驗積累,以及潛心專研

滴滴自動駕駛部門組建次年,即組建了研究院,圍繞自動駕駛與大數據;2018年滴滴也先後拿下美國加州路測資格與北京自動駕駛路測牌照,同年滴滴出行與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建立「洪流聯盟」,積累汽車製造、零配件製造、新能源、數字地圖、車聯網企業資源。

此外,滴滴出行的運行數據也為滴滴研發自動駕駛提供了數據和資料。

「經過了過去六七年的核心技術的研發,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經掌握了包括感知、預測、決策、控制、大規模的仿真系統、大規模的機器學習平台等等L4級自動駕駛的全棧核心技術,L4級自動駕駛的全棧核心技術已經完全實現自主可控。」4月13日,張博表示。

在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孟醒也展示了從2016年至今,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三款車型。

「過去我們疊代很多版,從2016年開始創業,我們最早有一個首批原型車,到2018年推出一款針對大規模乘客測試服務的第二代車,到了2021年推出雙子星平台,這一版車加強很多安全性的考量,開始做無人化、沒有安全員的測試。」孟醒介紹。

在無人化方面,滴滴取得的進展也不錯。孟醒分享了在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近期在廣州行駛的資料,表示,「(我們可以看到)安全員已經從車上走下來了,我們的主駕上已經沒有安全員了。」

燃次元了解到,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經在廣州開展常態化的主駕無人測試,並持續在上海嘉定和廣州花都運營。

在安全指標上,孟醒分享,「(從2020年6月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首次亮相以來,)在我們過去1020天裡面我們最關鍵的安全指標,MPCI,即多少公里出現一次關鍵接管,這個數據我們漲了100倍,同時我們沒有出現過任何主責安全事故,這是不容易的事情。」

如今,滴滴自動駕駛車輛已經布局廣州、上海、北京、蘇州等多個城市,並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域內實現商業化運營,在上海安全運營超過1000天,無人化程度、安全性、乘客體驗方面,也不斷在改善。

「現在嘉定區路上跑的自動駕駛車輛挺多的,滿街都是。」哆啦直言。

03

滴滴自動駕駛的「野心」

對於過去,滴滴將其視為自動駕駛的第一階段。

「過去我們這個階段叫做第一個階段,是自動駕駛的安全階段,我們做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圍繞著駕駛安全,駕駛能夠開得更好的角度去考慮。」孟醒表示。

接下來滴滴的自動駕駛將會進入第二階段,圍繞「服務」做提升。

「過去的1020天裡面,乘客也在不斷地給滴滴很多反饋,比如區域能不能再大一點、站點能不能多一點、能不能提供24小時服務。」滴滴表示。

圍繞乘客需求,滴滴自動駕駛正在做突破,比如在站點方面,滴滴引入無限泊車技術,從技術角度打開站點限制;在服務時間方面,滴滴自動駕駛在上海率先上線24小時服務,並推出全球第一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為24小時服務的自動駕駛網約車做運維;也開放了更多區域。

未來則是滴滴自動駕駛的第三階段,即商業化階段,關注規模和量產

同時,滴滴還有更長遠的願望和規劃。4月13日滴滴自動駕駛開放日上,滴滴自動駕駛發布了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完全取消了駕駛員倉位,由系統完全控制,成為滴滴自動駕駛網約車的未來車型,首款量產車型計劃於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

圖/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

來源/滴滴提供

除了載人的robotaxi,在載貨方面,滴滴自動駕駛也已有摸索和進展

根據滴滴披露,目前滴滴的自動駕駛貨運業務KargoBot擁有超過100台自動駕駛卡車,已在天津和內蒙之間開始了常態化的試運營。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計物流收入已經突破了1億元。

張博描繪,滴滴自動駕駛團隊的下一個目標,希望在不遠的未來,在滴滴的一些運營區域都有無人化的運營中心,裡面停著L4級別量產的自動駕駛汽車,這些自動駕駛汽車白天可以自動去接單、接駕,晚上會自動駛回運營中心,運營中心裏面有很多的機器人可以自動化地完成給這些車加油、充電、維修、保養、清洗等等工作。

從2012年創立至今,滴滴已走過十年。十年間,滴滴沿著縱橫兩個軸發展。

在橫軸,滴滴從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出發,現在已經進入到全中國400多個城市,四年前滴滴也啟動了國際化業務,進入到了全球15個國家;在縱軸,滴滴從連接計程車到現在已經連接包括豪華車、專車、優享、拼車、兩輪車、貨運等眾多品類交通工具。

而未來,自動駕駛極有可能是下一個交通產業的重大變革和讓出行更美好的工具

「自動駕駛特別讓人著迷,本質上自動駕駛是人類科技史上最難的科技挑戰之一,也是造福最多人的科技產品。在這條難但是很正確的道路上,我們希望我們能夠一直走下去。」孟醒直言。

但自動駕駛也有諸多挑戰和重重困難,在技術之外,還有法律法規以及大眾接受度等問題。

在張博判斷「L4自動駕駛技術……逐步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在目前來看「大約還有3-4年左右的時間」之外,也有人仍保持懷疑,比如4月12日,在談及自動駕駛時,一名網約車司機就向燃次元表示,「沒那麼容易落地。」

自動駕駛的星辰大海,是即將抵達,還是仍需時間,尚要拭目以待。

*題圖及部分內文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哆啦、雯雯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a4d5e89988682639d0045e9e03a7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