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光「美國夢」真相,這好片徹底顛覆我的認知

2023-05-05   豆瓣電影

原標題:扒光「美國夢」真相,這好片徹底顛覆我的認知

據說,童年時期的貧窮,會徹底改變一個人。

貧窮讓人過早告別童年,認識生存的殘酷。

命運或許從來就不公平,在這個世界上,有的孩子穿名牌、吃牛排,有的孩子卻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人們常說,生在有錢人家的孩子是中了基因彩票。

然而,有一群孩子,卻生在全球最富有國家的貧窮家庭。

不知該說慶幸,還是更加不幸。

今天想聊的是一部頗為冷門的紀錄片,觀看人數不多,但非常值得推薦。

它讓人直觀地看到,富有國家的窮人生活,其背後是令人心驚的巨大貧富差異——

這個世界:美國的窮孩子們This World: America's Poor Kids 導演: Jezza Neumann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上映日期: 2013-03-06

片長: 60

之前一直以為美國兒童都物質富足,無憂無慮。

但深入了解後,驚訝地發現,美國竟然有 1300萬兒童生活在貧困中。

甚至 平均每6個兒童中,就有1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紀錄片《這個世界:美國的窮孩子們》,跟蹤採訪了美國3個家境困難的孩子,講述他們眼中與眾不同的美國生活。

雖然片長只有1小時,但是信息量巨大。

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貧困兒童) 來看待國家萎靡不振的經濟以及失業、喪失抵押品贖回權和金融危機的影響。

10歲的女孩 凱莉·海伍德就是典型的美國窮人, 她和12歲的哥哥泰勒,與媽媽生活在愛荷華州斯托克頓。

凱莉的媽媽芭芭拉過去在一家工廠上班,但9個月前失業後,一直沒找到工作。

凱莉從未見過她父親,雖然有外婆的幫助,但這一家人只能靠每周320美元的失業補助,外加食品救濟券勉強度日。

凱莉和哥哥最深刻的童年記憶,可能是飢餓。

很難想像,現代美國社會竟然有兒童還在挨餓。

然而諷刺的是,愛荷華是世界糧食基地之一。

為了貼補家用,凱莉經常和朋友沿著鐵軌去撿塑料瓶和易拉罐。

未壓扁的易拉罐值5美分,壓扁的2美分。

僅去年,愛荷華州就有超過60000家企業宣布破產。

凱莉出生後,小鎮更是經濟大幅下挫,鎮上到處都是廢棄的企業和工廠。

除了飢餓,凱莉更擔心的是 無家可歸

如果想繼續住現在的房子,他們每個月要承擔超過1000美元的房租和帳單。

如果媽媽一直找不到工作,他們全家就不得不搬出去。

三餐都成問題,更談不上買新衣了。

凱莉穿的衣服,都是從二手服裝店買的舊衣服。

不僅媽媽失業,連會計學碩士高學歷的外婆,也已經一年找不到工作。

如今超過4900萬美國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很多人都是失業之後找不到工作。

芭芭拉的收入是1480,而每月帳單是1326。

剩下的錢都不夠買食物和汽油。

這家人甚至已經窮到養不起狗。

凱莉最喜歡小狗娜拉,也不得不送去動物待領所。

因為她們再也負擔不起養狗的費用。

送娜拉去動物待領所的路上,凱莉懷抱著小狗,在車窗上一遍遍地寫著「我愛你娜拉」。

片中的凱莉一直表現得很堅強,無論怎麼挨餓被欺負都沒哭過。

但在寵物待領所的她終於繃不住,伏在桌上哭了。

小女孩因為貧窮失去了她的小狗,這一幕真的令人心碎。

凱莉一家終於還是到了交不起房租的地步,他們只能搬進廉價的汽車旅館,直到媽媽找到能安置全家的收容所。

收容所也要排隊申請,不是想去就能去。

這是唯一一家允許長期住宿的汽車旅館。

然而環境簡陋,沒有冰箱。

凱莉只能在洗手盆里倒上冰塊,來冷藏食物。

如今,他們只能靠 「食品銀行」來維持一日三餐。

食品銀行(Food Bank)是專門為接濟窮人,發放食品的慈善組織。

一般是各大超市裡的臨期食品,以及大量剩餘農產品,集中起來提供給窮人免費領取。

美國有3700萬人依靠「食品銀行」度日。

對於凱莉來說,童年並沒有多少豐富多彩的遊戲和娛樂。

她整天想的就是房租、食物這些本不該由孩子操心的事。

幸運的是,後來慈善機構為凱莉一家租到了一間房子。

這家人勉強能支付新房子的租金,不過實際上還得靠外婆來支付第一個月房租。

並寄望於慈善機構會繼續幫助他們。

凱莉最擔心是住進收容所。

而13歲的 約翰尼·戴維斯就住在收容所里,他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約翰尼的父親以前做家裝生意,一個月可以賺5000美元。

那時他們的生活不錯,住在三居室的房子裡。

然而經濟蕭條來襲的時候,家裝業務萎縮,這家人很快陷入了舉債的境地。

這家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淪為無家可歸者。

母親在鏡頭前泣不成聲,原來隨心所欲採購的日常一去不復返。

維持生計變得很難。

因為住在收容所,約翰尼在學校經常受到嘲笑。

他逐漸變得沒有朋友。

欣慰的是,約翰尼的學習成績還不錯。

他很清楚自己唯一的希望是學習,就像很多中國孩子一樣,擺脫貧窮的唯一辦法就是成績。

只有上到好的大學,才能找到收入不錯的工作。

然而現實是,和其他孩子相比,沒有穩定生活的貧困兒童,在校期間留級的可能性要高8倍。

約翰尼如果想有好成績,就要付出其他孩子多幾倍的努力。

片中有一幕心酸又家常的對話,約翰尼想說服媽媽給他買一雙30刀的耐克鞋。

媽媽不為所動地說:我看沃爾瑪買的5刀一雙的鞋就很好,你還是小時候比較乖。

青春期的孩子難免有攀比心理,也許多年後約翰尼依然會記得這雙買不起的耐克鞋。

約翰尼也喜歡打橄欖球,但橄欖球太貴了,他們買不起。

就算約翰尼有橄欖球天賦,但他根本沒機會嘗試。

這就是貧窮帶來的局限,有些孩子的夢想就是這樣被磨滅的。

暫時有穩定住處的貧困兒童生活得怎麼樣呢?

舊金山灣區的房租是全美最高,工作還很難找。

每年都有40萬人來到這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發展順利。

11歲的 塞拉和姐姐、媽媽2009年搬來舊金山, 當經濟崩潰的時候,她的媽媽失業了。

整個家庭如今只能依靠每月600美元的失業金過活,所幸的是,她們不用擠收容所,而是住在一個有租金補貼的單間公寓。

這間房子只有一個開間,三個人和所有家當都堆放在一起,顯得擁擠不堪。

由於通風不好,牆壁上遍布霉斑。

塞拉一家正在申請搬到托馬斯佩恩,那裡是長期補貼住房,戶型比較大,一家人可以在那裡長期生活。

如果申請失敗,她們只能回到收容所跟幾十人擠在一起。

那是塞拉最恐懼的事情。

塞拉住在舊金山的一個名叫田德隆區的地方, 這裡充斥著毒品和暴力,治安狀況堪憂。

絕對不是適合孩子成長的地方。

所以塞拉很少出門,她的娛樂就是通過望遠鏡暗中觀察街上的人。

塞拉說:她姐姐教她,如果一個男人第一拳沒打中你,你第二拳就應該打中他。

因為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才會有這樣的「心得體會」吧。

幸運的是,影片結尾,賽拉一家申請到了長期補貼住房托馬斯佩恩。

這是一間二層的小公寓,她也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

然而,有過之前那段流離失所的經歷。

小小年紀的塞拉覺得自己和以前比已經改變了。

她說,貧窮會改變一個人。

對孩子來說,貧窮讓他們過早懂得了生存的殘酷。

也讓他們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哪怕是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房間。

另一邊,凱莉一家很快又因為無力支付房租,回到了汽車旅館。

媽媽最近的計劃是找一輛拖車式活動房屋,這樣一家人有個更「穩定」的居所。

與此同時,凱莉的教育成了問題。

他們一直在愛荷華和莫林之間來回搬家,凱莉就不能固定在一個地方上學,平均一兩個星期就要換一次學校。

小小年紀的凱莉也很明白,這很影響她的學習。

如果不能接受好的教育考上大學就不能找到好的工作賺到錢,後果就是跟媽媽住在一起,繼續過這種顛沛流離的生活。

甚至有朝一日淪為猝死街頭的癮君子。

令人感動的是,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幾個孩子依然對未來充滿了樂觀和夢想。

凱莉很喜歡跳舞,她相信將來一定會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也許是成為一名舞蹈家。

當然,前提是媽媽要儘快讓一家人擺脫貧困。

看完這部不長的紀錄片,你會發現,很多美國貧困家庭原先都過著不錯的生活,但這種生活太脆弱,突如其來的打擊就能摧毀一切。

失業、付不起帳單、拖欠水電房租、無家可歸……

任何變故都能輕易將他們拉回貧困,一切歸零。

據說美國老百姓沒有存錢的習慣,又喜歡貸款消費。

這可能也是導致這麼多人突然返貧的原因之一。

片中三個孩子的經歷,令人心酸的同時,也給人啟示,人應該珍惜當下擁有的一切,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的。

哪怕是一個屬於自己的房間,都可能是另一些人想要卻得不到的。

此外, 存錢,存錢,存錢,重要的事說三遍。

*本文作者:RAMA

熱度與票房齊飆,史上最強五一檔來了!

頂級製作,這部國產精品每一幀都美到無法呼吸

豆瓣9.5,8年來國產劇最高分,值得一看

好片等你一起「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