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談判》30年:紀念毛主席百年誕辰,古月和孫飛虎同框出演

2023-03-25     電影聚焦

原標題:《重慶談判》30年:紀念毛主席百年誕辰,古月和孫飛虎同框出演

1978年,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大河奔流》上映後引發轟動,因為這是大銀幕上第一次出現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領導人的身影。

由於老百姓對領袖人物的形象太過熟悉,需要找和人物形象貼近的演員扮演,因此特型演員就此成為主旋律電影的「剛需」。

自此以後的幾十年,不少膾炙人口的主旋律經典接連湧現,影響力至今不衰。

其中上映於1993年的《重慶談判》,是90年代主旋律電影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重慶談判》上映時正值毛主席誕辰100周年,因此有非常重要的紀念意義;再加上本片也是第一次把「重慶談判」這段歷史被搬上大銀幕,讓很多觀眾也對本片充滿期待。

影片上映後不僅得到業內的高度好評,也吸引了很多觀眾走進影院,最終成為當年內地電影的票房冠軍。

01、拍攝一波三折,籌備六年終得償所願

本片的導演是李前寬和肖桂雲夫妻倆,是導演界馳名的「主旋律專業戶」:比如《開國大典》《七七事變》《決戰之後》等佳作,都是出自二人之手。

1986年,正在和朋友籌備《重慶談判》話劇的李前寬,突然有了一個想法:為什麼不把「重慶談判」的歷史拍成電影呢?

在此之前的主旋律影片還沒有出現毛主席和蔣介石同框的場面,而「重慶談判」作為兩人唯一同框的歷史事件,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搬上大銀幕。

想到這裡李前寬躍躍欲試,隨即把這個意願傳達給長春電影廠,又帶著夫人專門到重慶、延安等地實地調研。

就在相關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時,李前寬卻接到通知,說四川方面也在籌備這一題材的拍攝,李前寬他們只得暫停準備工作。

錯失拍攝機遇的李前寬失落不已,還為此大病一場,看得出他對這個題材確實是非常渴望。

原以為沒有了機會,沒想到在六年後的重大革命題材領導小組大會上,這一拍攝計劃再次被提上議程。

在會上,重大題材領導小組的組長丁嶠突然提起籌備《重慶談判》的往事,也提到李前寬因為沒拍成這部片子大病一場,這讓李前寬突然感覺自己可能有戲了。

果不其然,大會結束後不久,丁嶠派人告訴李前寬夫婦,說這一題材還是要交給他們倆來導演,這讓李前寬驚喜不已。

就這樣,在各位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重慶談判》正式進入籌備階段。

對於李前寬和肖桂雲而言,他們拍攝歷史片的第一原則就是「真實」。

為此他們翻遍了重慶談判的相關歷史資料,甚至還從落滿灰塵的資料庫中意外找到了當年日本侵略者在太和殿受降的珍貴歷史畫面。

這段歷史紀錄片的其中部分被導演放到電影中,以黑白、粗糙的影像質感,將觀眾帶入影片所營造的真實氛圍中。

除此之外,兩位導演對影片涉及的種種歷史細節力求精益求精。

比如連毛主席前往重慶時乘坐的美國C47飛機,儘管出現的場景不多,他們也想盡辦法進行復刻。

李前寬先是把作為展品的C47原型從航空博物館借調出來,讓演員站在飛機前,完成了相關的拍攝工作。

由於原型太過老舊早已無法飛行,於是攝製組又仿照原件做了一個模型,用於拍攝影片中飛機飛行的畫面。

正是兩位導演在細節處的認真雕琢,讓這部電影的歷史質感受到了業內專家以及觀眾的一致認可。

02、古月毛遂自薦,孫飛虎再獲百花獎

李前寬夫婦深知,想把《重慶談判》拍好,必須在忠於歷史的基礎上,又要突出人物形象的鮮活。

因此,特型演員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一點。

早在六年前籌備《重慶談判》時,古月就親自找到李前寬,表明自己非常想要出演本片,希望導演能夠考慮。

在此之前古月還沒有和李前寬夫婦合作過,而且當時古月正處於事業的低谷期,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演毛主席的機會。

面對古月的誠懇與熱切,李前寬被深深打動,答應了古月的請求。

但沒想到這個約定一拖就是六年,六年里,古月雖然沒能拍《重慶談判》,卻和李前寬夫婦合作了多部影片。

特別是電影《開國大典》更是讓古月名聲大噪,一舉奠定大銀幕「主席第一人」的地位。

古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肖桂雲對表演的嚴格要求。

針對古月表演中一些程式化的東西,比如動不動就叉腰,沒有台詞就開始抽煙等方式,肖桂雲覺得太過僵化,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了改正。

古月在拍攝之餘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有時間就揣摩練習,將主席的言行舉止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

包括在《重慶談判》里,光是毛主席站在飛機前和鄉親們揮手的那場戲,就練習了數百次。

和李前寬夫婦的合作讓古月受益良多,也讓他真正「化為」毛主席,在大銀幕上塑造出形神兼備的人物形象。

《重慶談判》里不只有古月的精彩詮釋,孫飛虎飾演的蔣介石也十分出彩。

相較於毛主席的沉穩大氣,蔣介石的性格更為深沉內斂,對於毛主席的防備、對權力的貪慾,都被孫飛虎演繹得淋漓盡致。

比如和毛主席竹林談話的那場戲,蔣介石皮笑肉不笑地說著一些場面話,等到毛主席離去後,他的表情開始變得嚴肅陰沉,足以讓人感受到他的虛偽與多疑。

孫飛虎出彩的表演讓他繼《開國大典》後第二次獲得百花獎最佳男配角,可見其表演功底的深厚。

03、「打女」胡慧中受邀出演,多位主創已離世

值得一提的是,劇組在延安拍攝外景時,當地的不少群眾慕名而來,只為一睹「開國領袖」的風采。

他們在稱呼演員時不是喊演員的名字,而是以「主席」、「總理」代之,可見幾位演員的形象多麼深入人心。

除了特型演員們的精彩表演,中國台灣女演員胡慧中飾演的記者儘管出場不多,但也十分亮眼。

胡慧中飾演的記者原本對毛主席懷有偏見,但在幾次對話後,她逐漸被毛主席的幽默大氣和恢弘的氣魄所折服,扭轉了自己對共產黨的態度。

早在1978年,胡慧中便憑藉電影《歡顏》里的玉女形象被人熟知,之後在香港發展,憑藉《方世玉》《霸王花》《福星高照》等片成為八九十年代電影圈的著名「打女」。

90年代初胡慧中也開始來到大陸發展,出演《重慶談判》,使她成為第一位參演內地主旋律電影的港台女明星。

拍完本片後,胡慧中還和李前寬、肖桂雲夫婦成了朋友,之後又出演了夫妻倆導演的電影《旭日驚雷》,在其中飾演一個女特務。

1998年,胡慧中結婚後便淡出演藝圈,直到去年,胡慧中參與演出了話劇《如夢之夢》,64歲的她仍然不失風采,讓不少老一代觀眾感慨不已。

如今距離電影上映過去30年之久,影片的主演古月、孫飛虎、黃凱等,以及導演李前寬都已去世,第一代主旋律電影創作者已經所剩無幾。

儘管老一代創作者逐漸離開,但他們留下的這些經典永不過時,時至今日仍然被觀眾銘記、喜愛。(撰文:皮皮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6730bbb5c72858b7a898c26d89b99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