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經濟帶機收花生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2023-12-31   天山植保

原標題:天山北坡經濟帶機收花生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天山北坡經濟帶機收花生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

#頭條講真的#

新疆是我國西部花生單產最高的地區,特別是天山北坡經濟帶,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並且該地帶農業集約化程度和機械化程度較高,農業產業化的基礎與條件較好,非常適合花生規模化種植、機械化收穫和產業化發展,也是新疆農業最具發展潛力和發展前景的區域。但是,新疆花生種植與國內其它省(市)不同之處就是連片、集中,需要高效率的機械,而目前國內現有機具不能滿足新疆花生生產的需求。加之,傳統的栽培方式比較落後,嚴重影響著花生的產量,最終影響了新疆花生產業的快速發展。

1 播前準備

1.1 地塊選擇

為最大限度地實現花生生產全程機械化,應選排灌方便的有滴灌設施灌溉的土地,地勢一般較為平坦,集中連片種植,便於管理和機械採收,並且要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沙土、沙壤土田塊種植,重黏土不宜種植。

1.2 整地與深施肥

前茬作物收穫後,及時進行深翻整地,耕翻深度一般要求25-30 cm,結合深翻施優質有機肥30000-45000 kg/hm2、重過磷酸鈣450 kg/hm2做基肥,犁地後及時平地,用平土框或平地機,抹平犁溝,碰碎土塊,防止肥料養分的揮發損失,一定範圍內起到平地作用,為播前整地打下良好基礎。

2 品種選擇和種子處理

2.1 品種選擇

培育優良的花生品種是適應機械化採收的關鍵,機收花生對品種的特性提出了特定的要求,比較重要的特性應該包括品種的生育期、株高、株型、耐密性、開花結果集中、果柄抗拉力強(不落果)、莢果硬度和空腔適中、籽仁大小均勻等。新疆應選擇中早熟(生育期130天以內)、株高低於45 cm,集中開花結果、果柄抗拉力強的直立型或半匍匐株型品種,主要選用花育25號、花育33號、花育57號、山花17號、豫花15號、濮花28號、濮花0409、冀花4號、冀花5號、機收花生2號、機收花生8號等適宜機收品種。

2.2 種子處理

剝殼前帶殼曬種2-3天,能夠促進後熟,打破休眠,提高發芽率10-15%。同時做到剝殼前選果,剝殼後選粒,精選大粒、飽滿粒作種,最好人工粒選,挑出破碎粒、霉變粒及不成熟粒等,再將種子分成大小二級,進行藥劑拌種,一般用種子量0.5%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適量水+適量殺蟲劑,或用種子量0.2%的60%百泰拌勻即可播種,必須隨拌隨用,已拌好的種子要避免日曬,以防降低藥效及衣皮脫落。

3 播種

3.1 播種時間

根據當年氣候要適期晚播,一般情況下,5 cm地溫5日內平均穩定通過15 ℃以上,即可播種。新疆地區一般在4月15日-5月5日之間,可大面積播種(干播濕出可適當提前2-3天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控制播種深度(在2-3 cm左右),及時滴好出苗水,力爭一播全苗。

3.2播種密度和用種量

一般穴距控制在15-16 cm,穴數9000-10000穴/畝,每穴均下2粒種子,一般大粒花生品種用種量17-19 kg/畝,小粒花生品種用種量14-16 kg/畝,同時應注意土壤肥力好的地塊下種量相應小一些,地力差的下種量大一些。保苗株數1.4 -1.6萬株/畝,收穫株數1.2-1.4萬株/畝。

3.3 種植模式

採用膜下滴灌栽培方式,新疆花生種植因土地面積大,農田正規,滴灌設施齊全,應選用與機收模式配套的三膜十二行播種機,該播種機能夠一次作業完成滴灌帶鋪設、覆膜、打孔、下種、覆土、鎮壓等工作,每隔5-10 m打一小梗,防止地膜被風吹起。即採用「一膜四行,一管二行」模式,溝心距185 cm,膜間行距70 cm,膜上行距35+45+35 cm。

4 田間管理

4.1 查苗補種

當花生出苗頂土時,如遇下雨等天氣造成土壤板結,使苗上形成土傘,應及時採用破殼機械破除板結,然後進行逐行檢查,若出現缺苗斷壟現象,可移栽提前培育的小苗,也可用溫水摧芽補種,應及時檢查,及時補苗補種,出苗後3-5天必須完成,以防大小苗出現。

4.2 滴水

適時滴水施肥,5月底至6月初滴頭水,頭水可帶尿素2-3kg /畝,隨水施肥,9月中停水,每次滴水量18-25方/畝左右,滴水8-10次。根據苗情掌握好滴水時間和滴水量,花生起挖前還需滴2-3小時的起拔水,有利於挖掘,減少掉果。

4.3 施肥

採用測土配方、全層施肥,氮、磷、鉀比例適當,有機無機肥相結合,一般施標肥150-170 kg /畝,N:P:K=1:0.2:0.6。滴灌花生田有機肥作為基肥深施,選擇花生滴灌專用肥或單一水溶性肥料在花生生長過程中隨水滴施,花針期應加大肥料投入量,還要特別注意補充鈣肥225-300 kg /hm2,增強莢果對花生黃麴黴菌的抵抗力,同時也可以有效地減輕空莢現象的發生。肥水條件高的田塊或後期多雨水時應控制肥水供應,防止徒長。在花生收穫前1個月應避免發生乾旱脅迫。

4.4 化調

採用全程化控,掌握好一水一肥一化調的原則。在花生生育中後期(7月中、下旬)如出現生長過旺,應使用壯飽安、多效唑等植物生長調節劑,及時進行化學調控,協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長的關係,防止地上部徒長或倒伏,同時促進莢果發育。一般情況下,壯飽安常用量為20g/畝,如旺長可增加量不超過30g/畝,如旱或薄地減少用量為10-15g/畝,化控3天以後才能滴水施肥。

4.5 病蟲草害防治

注意預防花生莖腐病、根腐病、葉斑病和青枯病等病害發生,可採取非豆科作物間的輪作。近年來,前三種病害在新疆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應及時做好田間植保工作,花生葉部病害發生初期注意噴施矽唑·多菌靈或百泰等抗菌劑,每隔7-10天噴施一次,連噴3次。苗期防治地下害蟲,確保全苗。果莢期注意防治「金針蟲、蠐螬」等地下害蟲,以免造成蟲傷,增加黃麴黴菌的侵染,還應重點做好棉鈴蟲的防治工作。整個生育期要及時除草,同時做好結莢後期的防鼠工作。

5 機械化收穫

花生的收穫期應根據花生品種生育情況和氣候條件來確定。花生成熟的標誌:當植株呈現衰老狀態,地上部停止生長,下部葉片脫落,頂部葉片轉黃,葉片睡眠運動消失,地下部大部分莢果網紋清晰,充實飽滿,果殼硬而厚,種皮呈固有顏色,殼內壁出現褐色斑片。當飽果率達到80%左右時開始收穫,防止霉爛發芽、變質;從溫度上看,溫度在12℃以下時莢果即停止生長,應及時收穫。但各地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土質比較複雜,成熟期也不一致,必須因地制宜確定收穫期,收穫時應儘量減少花生果的脫落、受損。

新疆地區的花生收穫時間一般在9月中旬開始收穫,10月上中旬收完。收穫機械主要採用新疆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的美國KMC型花生聯合收穫機(兩段式收穫法),即:(1)機械化挖掘。採用美國KMC公司大型三膜花生挖掘機,它具有切塊、挖掘、抖土、翻轉、攏行五大功能,工作效率高,每小時挖掘2.3-2.7公頃,挖掘質量好,抖土乾淨,攏行成線,使得花生根果朝上向陽,株體支空,就地田間晾曬脫水。

一般新鮮莢果含水量在45-55%,待莖稈水分降至15-16%、莢果水分降至18-20%時即可摘果。此時應特別注意,在正常條件下,田間晾曬時間不宜超過12天,否則,掉果浪費較嚴重。(2)機械化摘果。採用美國KMC公司大型3膜12行花生撿拾脫果機,它具有自動撿拾,脫果、分離、進箱、卸料五大功能。工作效率每小時2.0-2.3hm2。收穫後如莢果含水量仍高,應繼續晾曬,待水分降至9-10%,即可安全入庫。

6 種子貯藏

花生種子一般帶殼貯藏,確保莢果與種子充分曬乾,莢果的安全貯藏含水量在9%以下,同時注意防止曬運過程中果殼破損,貯藏環境保持乾燥、低溫、通風、乾淨等條件,防止種子酸敗霉變等情況發生。

藉助國家花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疆(兵團)花生科研工作站這一平台,針對新疆天山北坡經濟帶生態特點,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和新疆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大「科企」合作力度,深化合作內容,雙方不斷從內地花生主產區積極引進花育系列、冀花系列、山花系列、豫花系列、青花系列等多個花生品種在新疆試種。從全國範圍來看,花生種植產量平均在230kg/畝左右,但在新疆試驗示範條田,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7500kg以上。在新疆(兵團)大力推廣和應用機收花生膜下滴灌高產栽培技術之後,預計新疆花生單產還可增加30%左右,其增產潛力和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作者:王 亮、等(新疆農墾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王橋江、等(新疆天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