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豪車也扛不住了

2023-11-09     市界

繼蔚來汽車宣布瘦身計劃後,近日有媒體報道,奇瑞捷豹路虎已於10月開啟新一輪裁員,崗位變動波及產品工程、質量管理、生產製造以及物流發運管理等多個部門。

消息傳出後,很快在全網引起關注。

11月8日下午,奇瑞捷豹路虎在官方微博闢謠,稱網傳公司「裁員15%-20%」等信息不屬實。事實上,公司按照戰略規劃與發展需要,對部分人員進行了崗位優化,調整比例低於全體員工總數的3%。

對於此次調整,奇瑞捷豹路虎表示,是為了確保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行的正常組織機構優化,為了實現產品規劃更新、經營管理效率提升等目標。

捷豹路虎與奇瑞汽車在華成立合資公司已有10餘年,2017年左右其國產車型達到銷量巔峰,此後開始連年下滑。這也是二線合資豪華汽車品牌的通病,凱迪拉克、英菲尼迪、謳歌等也都遭遇了類似的困境。

在部分網友看來,公司裁員是正常的組織機構優化,不必太過關注。但業內也有聲音認為,如果連捷豹路虎的裁員消息都沒有人關心,那這個牌子的危機時刻才是真的到了。

「六折豹七折虎」

作為英國的豪車品牌,2010年至2012年,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從2.61萬輛暴漲到7.3萬輛,在當時的豪華車市場僅次於奔馳、寶馬和奧迪,位列第四。該公司也趁熱打鐵,在2012年與奇瑞汽車牽手,成立合資公司,以此鞏固自身在中國豪車市場的地位。

2015年,奇瑞捷豹路虎的首款國產車型攬勝極光問世。這相比奔馳、寶馬、奧迪,乃至沃爾沃和凱迪拉克的國產化進度晚了10年左右。

奇瑞捷豹路虎有些生不逢時。彼時,中國新能源車正在提速,開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另外,2017年中國車市增長也到了轉折點。

2017年,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達到了巔峰,當年共賣出14.6萬輛,其中由合資公司國產的車型貢獻了8.4萬輛的業績。但2018年至2022年,奇瑞捷豹路虎的銷量開始下滑,分別為6.8萬輛、5.3萬輛、5.8萬輛、5.4萬輛和4.9萬輛。截至2023年1-9月,該合資公司的總銷量僅有3.8萬輛,尚不及理想汽車的單月銷量。

目前,捷豹路虎在中國市場總共投放了17款細分車型(區分燃油車與新能源車),其中捷豹品牌有5款,路虎品牌有12款。在這些車型中,有7款進行了國產化,由奇瑞捷豹路虎這家合資公司負責生產。

只可惜,高端進口車型才是捷豹路虎在國內銷售的主力。國產車型後繼乏力,總體銷量勉強和進口車持平。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合資公司累計批發銷量為38112輛,月均銷量為4000餘輛。而捷豹路虎最新的銷量報表顯示,1-9月在中國市場售出的進口車總銷量約為4萬輛。

為了挽救頹勢,奇瑞捷豹路虎採取了多項促銷措施,試圖在價格上做出讓步。但「七折豹八折虎」乃至「六折豹七折虎」都沒能讓銷量有太大起色。

銷量問題往往與產品有最直接的聯繫。在業內人士看來,合資公司銷量差,與捷豹路虎這個外資品牌的車型引入有很大的關係,作為中方股東的奇瑞汽車在很大程度上無能為力。

(奇瑞捷豹路虎全球樣板工廠——江蘇常熟生產基地總裝車間。)

官網顯示,若不區分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目前國產化的捷豹路虎車型本質上只有5款——捷豹XEL、捷豹XFL、捷豹E-PACE、路虎發現運動版(燃油/插電混動)和路虎攬勝極光(燃油/插電混動)。

從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角度看,這些車型不僅沒能趕上中國新能源的浪潮,甚至在燃油車層面都屬於「落後」的產品。

在售的XE車型於2015年正式問世,至今只進行過大小改款,沒有換代過。XF同樣在2015年上市,至今也未換代。E-PACE在2017年問世,最大的問題也是沒有換代。而路虎發現運動這款車,可以追溯到2014年的發現神行。至於攬勝極光,自2010年問世火遍全球之後一直與換代無緣。

傳統車企的車型發布周期一般是3年中期改款,6年大換代,捷豹路虎卻是個例外。作為該車企的「靈魂」車型——路虎攬勝和路虎攬勝運動版,換代周期都在8-10年左右。

曾經有很多人覺得,除了高端的攬勝等車型之外,捷豹路虎在中國賣得不好,是因為中國人不懂車。但從捷豹路虎2023年第二財季(2023年7月至9月)財報看,「懂車」的歐美消費者也不買帳。

比如全球都在銷售的捷豹XE,其在中國市場7-9月總銷量為3283輛,占到全球銷量的約90%;捷豹XF也差不多是這個比重。

(國產捷豹XEL)

再比如路虎陣營的發現運動版和攬勝極光,在中國市場月銷量雖然不多,但這兩年都能穩定在1000輛左右,而這兩款車7-9月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同比下滑了34.3%和34.2%。

所以說,賣不動這個鍋,中國消費者不背。捷豹路虎雖然貴為豪華品牌,但在售的中低端車型產品力在世界範圍內都難獲市場認可。

反觀奔馳的C級、E級、GLC,寶馬的3系、5系、X3,奧迪的A4、A6、Q5,在全球都是「硬通貨」,並且改款和換代都處於正常節奏,產品力連年提升。捷豹路虎老掉牙的產品,別說撬不動BBA了,面對凱迪拉克、沃爾沃、雷克薩斯等其他豪華品牌,也占不到太多優勢。

中低端車型競爭力的下滑,一步步蠶食了奇瑞捷豹路虎的銷量。此外,進口車型因質量問題屢遭投訴,多多少少會對國產化車型造成一定的品牌傷害。

有消費者告訴「市界」,今年他曾考慮入手捷豹XEL,因為價格和設計實在很動心,但權衡之後他還是買了奧迪A4L。「雖然A4L貴了1萬多,但是動力更好油耗更低,保有量大後期費用也合理,奧迪的品牌也更踏實一些。」

而且捷豹門店的銷售報價總讓他感覺不穩定,「擔心買虧了」。「另外都說英國車愛壞,誰也不想三天兩頭跑4S店修車。」該消費者說。

路在何方

與合資公司銷量滑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捷豹路虎2023年第二財季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球營收6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617.5億元),同比增長30%;稅前盈利4.42億英鎊(約合人民幣39.6億元),息稅前利潤率7.3%;財務自由現金流3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6.9億元),流動資產58億英鎊(約合人民幣519.0億元)。

具體來看,新車售出106561輛,同比增長21%;中國市場銷量增長了7%,主要由進口車型拉動。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依然是捷豹路虎在全球最大的市場,占比約25.6%,只不過銷量增速反而是最小的。

「市界」在翻閱捷豹路虎的財報後發現,還有一個數字值得關註:捷豹路虎目前全球訂單總量有168000份,其中攬勝、攬勝運動版及衛士這三款高端車型占比高達77%。

(全新攬勝運動版內飾)

要知道,這「三巨頭」是捷豹路虎最重要的營收和利潤來源。全世界的富豪們,喜歡的不是「路虎」,而是「攬勝」和「衛士」,為此,路虎被拆分成攬勝、衛士、發現3大品牌以重塑新形象。

「三巨頭」之外的其他11款車型多少有點打醬油的意思,尤其是捷豹品牌,存在感更低。這對於志在與BBA抗衡的捷豹品牌來說,未來會有不少壓力。

2020年,時任CEO蒂埃里·博洛爾宣布了電動化轉型戰略,捷豹品牌未來將轉型成為超豪華品牌,主要競爭對手從BBA變為賓利、阿斯頓·馬丁、保時捷等,並且車型定價不會低於10萬英鎊(約89.5萬人民幣)。

為了達到超豪華品牌的定位,捷豹曾計劃在2025年通過純電動化完成轉型,車型將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更豪華的質感,在此之前將不會推出任何全新車型。頗有「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意思。

但想要支撐如此劇烈的轉型,必然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從捷豹路虎整體的財務表現看,支持其「五年內投資150億英鎊過渡到電動化未來」的目標不難。只是,該計劃對奇瑞捷豹路虎這家合資公司來說,可能並不算是好事。

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於一家身處中國市場的車企來說,2-3年里新車型的缺失,很可能意味著其要面臨更嚴峻的營收表現。

對奇瑞捷豹路虎來說,需要儘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只不過,尋找的過程恐怕有點艱難。

2022年10月,澎湃新聞曾報道,奇瑞捷豹路虎的股權占比可能將發生改變,經營戰略和資源調配上或有變動。據捷豹路虎中國員工透露,外資方面希望拿到更多股份,取得控制權,「但並不清楚奇瑞的想法。」

天眼查App顯示,目前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有三位股東:奇瑞汽車持股50%,捷豹路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5%,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持股25%,相當於中外股東雙方持平。

對於奇瑞捷豹路虎來說,中外股東的拉扯與博弈,會消耗不少精力。另外,奇瑞汽車作為中方股東,只能拿到國產車型銷售利潤的50%,自然想通過更多更高端的車型增加營收,進一步衝擊高端化。但外資方是否願意將純電動路虎攬勝等最新車型引入國產,分享收益,要打個問號。

在行業人士看來,攬勝、攬勝運動版及衛士作為高端進口車型,被捷豹路虎中國緊攥在手裡長期加價銷售,獨占豐厚的銷售利潤,也是整體電動化轉型最直接的資金來源,大機率在短期內不會輕易放手。況且中國市場上除了寶馬X5,再無其他豪華品牌高端車型國產化的成功案例,保持進口身份是最穩妥的選擇。

這麼看來,對於奇瑞捷豹路虎來說,眼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先活下去,所以得先把組織優化搞好。

作者 | 黃 碩

編輯 | 田晏林

運營 | 劉 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b588a93c2e8e110e55c76c34a670aced.html